天天看點

「新春走基層·奮進新征程」生活像花兒一樣

作者:星星飛翔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用戶端訊 1月18日19時,一輪明月照在西甯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朔北藏族鄉邊麻溝村的山間,夏季名聲遠揚的邊麻溝花海景區此時變得格外寂靜。

“噔”的一聲,打破了山間的寂靜,也點亮了大山的美景。

星球和宇航員,鳳凰與老虎,花海與車站,鄉村與鄉親……26.67公頃的土地上瞬間被燈光點綴得五彩斑斓。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小康!”正如花燈拼出的“邊麻感悟”,燈光點亮了這個小山村的新世界,也照映出這裡的幸福小康生活。

點亮燈光的,是59歲的村民劉永勝。當他相繼打開景區的四個燈控區,“人在其中走,如在畫中行”的花燈盛宴便展現在窎溝山水之間。劉永勝詳細檢視每一個燈組,經過連續十幾天的燈光調試,他能夠敏銳地捕捉到各燈組出現的故障并及時處理。

專業的剪子幹淨利落地将出現問題的電線裁掉,再迅速将兩根銅線擰在一起,剛剛還失去光彩的彩燈立即綻放出紫色的光亮。再仔細檢查故障點,然後将彩燈與它的“同伴”放在一起……隻需1分鐘,一項簡單的工作就完成了。

劉永勝望着漂亮的彩燈說:“這是我在花海景區忙碌的第六年。每年3月開始,就到景區裡種花、鋤草、維護遊樂設施,旅遊旺季到來,就做引導遊客的工作。今年,景區要組織‘邊麻溝燈會’,我又被配置設定到調試燈光、檢查燈組的工作中。”

跟着劉永勝的腳步繼續往山下走,隻見宇航員的燈組因上重下輕,未能成功立起。他使勁扶起宇航員的頭,往上一擡,宇航員便挺立在夜空下,驕傲地向山下揮手。月光照着宇航員也照在了劉永勝的臉上,他說:“以前到冬天就在家裡待着,現在不一樣了,天天有事做,有盼頭。我現在必須每天來花海轉一轉,不然總覺得缺點什麼。”

如今,劉永勝每月可以領到3000元的固定收入,年底還能拿到分紅。雖然先後為兩個兒子在西甯市區買了房,但一家人的春節依然會選擇留在邊麻溝村裡過:“春節期間,我還要在景區工作。我們離不開邊麻溝村。”

“邊麻溝燈會”正在調試,不久将正式對外營業。屆時,劉永勝将與另外三個同僚共同負責點亮景區的開關。而在邊麻溝村裡,還有一群人一直在努力按下點亮村民幸福生活的“開關”。

2015年,邊麻溝村在村黨支部書記李培東的帶領下,依托良好的生态資源,鼓勵村民以土地、資金、扶貧資金入股,打造鄉村旅遊景區,通過經營農家樂、民宿等,實作村民收入節節攀高,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花海農莊”,蛻變為如今的明星村。日日年年,他依然帶領村兩委班子将自己的腳印和汗水留在了這片土地上。

村委會副主任李存德說:“近年來,景區内一系列硬體設施逐年完善,玻璃水滑道、高山秋千、花海遊樂園等設施相繼建成,各類山舍木屋等高品質體驗項目陸續推出。2021年,全村實作旅遊綜合收益1400萬元,景區門票收入達900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4805元。”

但如何實作花海景區的新突破,邊麻溝人依然在不停地思索實踐。邊麻溝花海景區總經理李振海不斷轉變思路,在創新中為花海謀求新發展。他說:“為尋找冬季鄉村旅遊發展的新路徑,延長邊麻溝景區的旅遊時間,豐富遊客的體驗,邊麻溝景區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從去年10月底開始籌備燈會,曆時60天,布燈面積26.67公頃,竭力為遊客帶來一場歡樂溫馨的新春文化盛宴。”

“為留住鄉土氣息,讓遊客品嘗到原汁原味的農家飯,村裡對各經營戶嚴格把關,制定規範,確定遊客吃得放心、吃得安心。”站在一旁的李存德繼續說道,“同時,我們不再囿于單一賞花,而是努力探索出一條‘環境美、産業旺、文化興’的鄉村旅遊發展新路徑,帶動窎溝片區10個村發展全域旅遊,真正讓村民的生活像花兒一樣。”

新年過後,融合了油坊、磨坊、醋坊、酒坊等多種形式的邊麻溝村有機農副産品加工廠将正式投入營運,進行線上線下銷售,這個籌備已久的項目将解決村内50人的長期就業,帶動群衆共同緻富。

月色籠罩下,各類主題燈組将傳統文化與民族特色巧妙融合,這些造型各異的花燈承載着中華民族濃厚的文化底蘊,也寄托着人們對未來的美好祝願,也映出邊麻溝村更加美好的未來。(賈泓 張慧慧 趙文君)

來源:青海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