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鵬展望兩岸關系:把握發展大勢,以“通、惠、情”促融合發展

作者:MtimeTime.com

中新網北京1月20日電 題:李鵬展望兩岸關系:把握發展大勢,以“通、惠、情”促融合發展

中新網記者 陳小願

對于兩岸關系來說,2022年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這一年是“九二共識”達成的第三十年,台海若要和平穩定發展,這一共識的核心要義在今天更顯重要;下半年将舉行中共二十大,有分析認為大陸對台工作或有新部署。中新網記者近日專訪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鵬,展望2022年兩岸關系,分析台海局勢要把握的大局大勢,以“通、惠、情”促融合發展。

中新網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強調,我們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請問您如何看待“兩個堅持”對目前兩岸關系發展的意義?

李鵬:大陸對台基本方針和原則是在兩岸關系長期實踐中形成的,是一脈相承和一以貫之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大陸一直堅持的基本方針,目前依然是解決台灣問題的最佳方式。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都是要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曆史和法理事實。

世界上隻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不以台灣當局承認不承認、接受不接受為前提的。無論是什麼人、哪個黨在台灣當政,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分裂都是兩岸協商交流的政治基礎,是確定台海地區和平穩定的定海神針。

中新網記者:2020年2月以來,民進黨當局以防疫為由限制大陸群眾赴台。廈大台研院專家赴台開展學術交流的機制受到的影響如何?目前形勢下,台灣群眾對大陸的認知有何變化?

李鵬:目前兩岸同胞的直接交流由于新冠疫情和民進黨當局的政治阻擾,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我們目前與島内交流更多的是用視訊方式。中國人講究“見面三分情”,由于面對面交流減少,情分難免受到影響;加上民進黨當局的抹黑造謠和惡法恐吓,部分台胞對大陸的成見和偏見有所加深。但“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民進黨當局的這些伎倆瞞得了一時,瞞不了一世。

兩岸同胞希望直接交流的意願依然非常強烈,新冠疫情過後會有“井噴式”的恢複性交流,這是民進黨當局用政治力很難阻擋的。我們看兩岸關系的發展和推動兩岸民間交流,要看大勢看長遠,新冠疫情終究要過去,民進黨當局的政治謊言遲早要被戳穿。

中新網記者:多年來,大陸出台多項政策推動兩岸經貿合作。福建在先行先試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方面具有優勢,請問您如何觀察相關工作進展?

李鵬:兩岸密切的經貿關系是在幾十年的經濟交流合作中形成的,具有深厚的經濟基礎和民意需求,反映了客觀的經濟規律。這兩年,雖然民進黨當局極力推動經濟“脫鈎”,但經濟資料卻顯示,即便在疫情背景下,兩岸經濟越“鈎”越緊,台灣對大陸的經貿依存度反而創新高。這也證明了企圖違背經濟發展規律,阻礙兩岸經貿關系發展是無法得逞的。

福建與台灣在融合發展方面具有地域和人文優勢,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的對台工作寄予厚望,希望福建能夠加快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和在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邁出更大的步伐,這也被寫入福建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福建省近年來在發揮對台先行先試特色,推動兩岸深度融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出台了“66條”“42條”“28條”等惠及台胞的具體政策措施,想方設法促進閩台經貿合作暢通,着力打造兩岸共同市場,可以說閩台經濟融合更加緊密,基礎設施領域融合持續推進,社會領域融合日益密切。下一步可以在“加快”和“邁出更大步伐”上多做文章,注重落實,推動“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的實效。

中新網記者:今年中共二十大将召開,您如何判斷其對兩岸關系帶來的影響?

李鵬:中共二十大是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進軍新征程的重要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會。解決台灣問題,實作祖國完全統一是中國共産黨矢志不渝的曆史任務,預計也是中共二十大報告必定會涉及的重要方面,這不僅會對目前兩岸關系産生重要影響,對指導今後很長一段時期的對台工作和發展兩岸關系也有重要意義。

中新網記者:去年國台辦公布了數名清單在列的“台獨”頑固分子。有輿論認為,目前形勢下,“反獨”是大陸對台工作的重要内容,今年還将進一步加強。請問您的觀察如何?

李鵬:“反獨”和促統都是大陸對台工作的重要内容。“台獨”分裂勢力及其分裂行徑是對目前台海局勢和平穩定的最大禍害,是島内政治社會亂象的根源,是台灣同胞利益福祉的最大威脅。島内依然有部分“台獨”分裂勢力,認不清兩岸的大局大勢,依然存在僥幸心理和冒險動機。

隻要島内的“台獨”冒險和挑釁不停止,大陸對“台獨”的遏制就不會放松。除了遏制“台獨”外,大陸也在加強“促統”工作,這二者是相輔相成的。民進黨當局目前正是以“拒統”為借口“謀獨”,“反獨”和促統必須有機結合起來打組合拳,才能夠真正有效遏制“台獨”。

中新網記者:請問您認為,美國“以台制華”在短期内是否可能發生變化,這對兩岸關系發展的影響程度有多大?

李鵬:“以台制華”是美國長期對華戰略的一部分,隻不過在不同時期有不同表現形式。美國在與中國戰略競争中必定會打“台灣牌”。美國政府的“以台制華”主要表現在企圖利用台灣問題不斷給中國找麻煩,分散中國聚精會神搞建設的注意力,甚至不惜制造兩岸沖突,打亂打斷中國全面實作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程序。美國今年面臨中期選舉,部分國會議員會利用台灣問題做文章。

習近平主席在與美國總統拜登的視訊會晤中已經明确表示,如果“台獨”分裂勢力挑釁逼迫,甚至突破紅線,我們将不得不采取斷然措施。是以,在防範民進黨當局“倚美謀獨”和美國“以台制華”的問題上,堅持底線意識和提升防範風險的能力是當務之急。

中新網記者: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近日展望2022年兩岸關系時稱“沒有悲觀的理由”。請問您怎麼看?

李鵬:2022年台海局勢會持續複雜嚴峻,這主要是島内政治氛圍和台灣問題的外部環境仍沒有根本性改善的迹象。無論是島内的“九合一”選舉還是美國的中期選舉,都可能會給兩岸關系帶來新的變數。但我們看兩岸關系,不能隻看到一時一事,而要看大局大勢,将兩岸關系放到大的時空背景下觀察。

無論是美國還是台當局,都無法撼動兩岸關系的基本格局,也無法改變兩岸關系的發展趨勢。隻要我們看到兩岸關系的時與勢在大陸一邊,看到我們依然牢牢掌握兩岸關系的主導權主動權,隻要大陸保持戰略自信,就不會對兩岸關系悲觀,就能夠了解大陸保持戰略定力背後的底氣和實力。

中新網記者:對于網民讨論的解決台灣問題的“時間表”,您怎麼看?

李鵬: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實作偉大複興的曆史必然,但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解決台灣問題,要放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大局中去考慮。習近平總書記表示,“從根本上說,決定兩岸關系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發展進步。我們要保持自身發展勢頭,同時采取正确政策措施做好台灣工作”。目前我們已經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如何保持自身發展勢頭最為關鍵。隻要我們能夠持續發展進步,解決台灣問題的實力會越來越雄厚,能力會越來越強,辦法也會越來越多。

群眾希望早日解決台灣問題的心理大家都充分了解,每一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解決台灣問題的“時間表”。隻要每個人都腳踏實地做好本職工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做貢獻,為實作民族複興而努力,就是在以實際行動推進實作國家統一的“時間表”。(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