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冠流行影響嬰兒社交發育?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台

分享資訊,整合資源

交流學術,偶爾風月

日前,一項發表在《美國醫學會兒科雜志》上的調查研究發現,2020年,在紐約的兩家醫院中出生的嬰兒在6月齡發育測試中的得分比在大流行前出生的嬰兒略低。兩組嬰兒在溝通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沒有顯著差異,但運動和社交技能相對落後。

新冠流行影響嬰兒社交發育?

圖源:Luis Robayo/AFP/Getty

研究人員對這227名嬰兒的發育評分與疫情之前出生的62名嬰兒進行了對比。每個母親都在嬰兒出生後的第五或第六個月完成了一項正常神經發育測試——用30個問題評估嬰兒的運動、溝通、解決問題、個人社交等能力。比如嬰兒是否會去扭頭尋找響聲,是否會抓取玩具,是否會滾動玩具等。

因為兩組實驗對象在人口統計學上有差異,該項研究在分析過程中對這些差異進行了控制,包括嬰兒的性别、出生時的胎齡,以及母親的年齡、種族、教育水準和之前懷孕情況等。

研究人員發現,2020年3月至12月出生的嬰兒在運動和溝通行為方面得分顯著低于出生于疫情之前的嬰兒。其中,得分最低的是母親孕期前三月處于新冠疫情首個高峰期(研究小組定義為2020年3月7日至4月6日)的嬰兒。研究認為,母親的壓力大是影響因素之一。這與先前的研究一緻,即母親在懷孕早期的壓力比懷孕後期的壓力對嬰兒的社交能力影響更大。

研究成員之一、哥倫比亞大學的兒科住院醫師、首席研究員丹尼·杜米特裡(Dani Dumitriu)說:“從數字上來看,這些并不是很大的差異,隻是兩組之間平均分數的微小變化。父母的壓力可能是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但這些微小的變化值得仔細關注,因為從整體人口水準上來看,它們可能會對公共衛生産生重大影響。”

對于該結果,一些科學家對此表示懷疑。有研究人員認為,這項研究僅調查了不到300名嬰兒,而且在疫情之前和期間出生的群體具有不同的特征。此外,母親對嬰兒能力的測評可能會受到個人觀念的影響,而且很難找到一種科學方法去準确評估6個月大嬰兒的發育情況。是以應該謹慎地解釋所得出的結果。

“這是關于反應科學的一個典型例子——針對現實問題提出快速解決方案。但這種研究的缺點是,結論不見得可靠。”羅切斯特大學心理學家湯姆·奧康納表示。

北卡羅來那大學圍産期流行病學家莫莉·伍德認為,該小組在控制社會因素方面所做的統計學工作可能還不足以消除偏見。“即使進行了統計調整,他們使用的曆史對照組是否能算一個好的對照組,尚不能确定。”

新冠流行影響嬰兒社交發育?

這張圖采用Deoni et al. (2021)的資料,清楚顯示出不同時期出生的嬰兒在早期學習測試分值上的差異

圖源:Nature

其實在此之前,已經有一些研究組織在關注疫情期間嬰兒的發育狀況。紐約長老會摩根士丹利兒童醫院杜米特裡烏團隊自2017年底以來,一直在分析6月齡嬰兒的發育情況。除了發現疫情期間嬰兒發育得分較低之外,研究還發現,這種對胎兒大腦發育産生的負面影響可能來自于懷孕期間,父母因疫情産生的經濟壓力、社會壓力。

加拿大卡爾加裡大學發育神經成像實驗室的心理學家凱瑟琳·萊貝爾和同僚在疫情期間調查了8000多名孕婦。近一半的人報告有焦慮症狀,三分之一的人有抑郁症狀——這一比例遠高于疫情前的年份。這種壓力對子宮裡的嬰兒有怎樣的影響呢?

為了找到答案,研究人員在嬰兒出生3個月後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掃描了75名嬰兒的大腦。2021年10月,他們釋出的一篇預印本文章,指出産前焦慮之下所生的嬰兒在大腦參與情緒處理的區域和前額葉皮層之間存在的結構聯系與其他嬰兒組不同。前額葉皮層是負責執行的區域。團隊之前的研究已經發現一些産前抑郁症和這些區域的大腦連接配接差異有聯系的證據。

此外,嬰兒發育遲緩還和缺乏陪伴有關。疫情期間的社交隔離讓父母和孩子互動和玩耍的時間減少,許多護理人員也無法提供嬰幼兒所需要的一對一的時間。

缺乏與他人的互動可能會阻礙一些孩子的學習。在2021年早些時候發表的一項研究中,英國的研究人員調查了189名8個月至3歲兒童的父母,詢問他們的孩子在大流行期間是否接受日托或學前教育,并評估語言和執行功能技能。結果發現,如果兒童在疫情期間有一定的群體生活,他們的各項能力就會更強。而這種能力的提升在低收入背景的兒童中更為明顯。

有色人種或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面臨更高風險。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遠端學習可能正在擴大不同收入和不同膚色家庭之間學齡兒童的能力差距。在荷蘭,研究人員發現,與前三年相比,2020年出生的孩子在全國評估中表現更差,而來自受教育程度較低家庭的孩子的學習損失要大60%。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部分地區,一些兒童已經整整失學一年時間。在美國,在第一次疫情封鎖之後,咨詢公司麥肯錫的一份報告顯示,有色人種學生在秋季開始學習時落後了三到五個月,而白人學生隻落後了一到三個月。

布朗大學醫學生物實體學家辛·德奧尼團隊使用磁共振成像(MRI)等來研究環境因素如何影響嬰兒的大腦發育。他們的研究成果也佐證了這一結論:新冠疫情期間出生的、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嬰兒經曆了各項能力得分點最大的下降。此外,他們發現,男孩比女孩受影響更大;大運動技能受影響最大。

令人擔憂的是,團隊發現,大流行持續的時間越長,兒童發育積累的赤字就越多。

新冠流行影響嬰兒社交發育?

懷孕期間疫情帶來的焦慮會減弱某些嬰兒大腦杏仁體和其他區域的連接配接。

圖源:Kathryn Manning

疫情期間,兒童還經常身處于戴口罩的人群中。研究人員懷疑,戴口罩是否也會影響孩子的情緒和語言發展。因為面部表情對表達情緒和語言很重要。

馬薩諸塞大學波士頓分校的心理學家愛德華·特羅尼克在1975年因“靜臉”實驗而聞名。該實驗表明,當親生父母在與嬰兒互動時突然保持嚴肅,他們的孩子起初試圖引起他們的注意,然後慢慢退卻,變得越來越不安和謹慎。

特羅尼克決定看看口罩是否也有類似的效果。他和心理學家南希·斯尼德曼進行了一項實驗(尚未經過同行評審):父母使用智能手機記錄嬰兒戴上口罩之前、期間和之後與他們的互動。盡管嬰兒們發現,當父母戴上口罩時會短暫地改變面部表情,比如移開視線或碰觸口罩。但他們仍會繼續與父母互動,沒有受到影響。這說明口罩隻阻斷了面部的溝通。戴着口罩的父母還在用語言、動作、姿态等告訴孩子:我還在你身邊,我還在和你交流。

口罩似乎也不會過多地幹擾情感或語言感覺。5月份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稱,兩歲的孩子仍然能夠了解成年人戴着不透明口罩所說的話。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心理學家萊赫爾·辛格說:“兒童比我們想象的更容易彌補資訊不足”。美國的研究人員發現,盡管戴口罩讓學齡兒童更難感覺成年人的情緒——就像成年人戴太陽鏡時一樣困難——但在很大程度上,孩子們仍然能夠做出準确的推斷。

總之,疫情對嬰兒發育影響的衆多相關研究呈現出喜憂參半的結果。大部分科學家表示,現在做出結論還為時尚早。大多數研究還是早期的、小規模的、結論未發表的。這些發現可能并不能準确反映現實,不排除存在“幸存者偏差”的可能。

好在,許多在發育中落後的兒童仍有機會迎頭趕上。曆史上的災難研究證明,盡管子宮裡的壓力可能對嬰兒有害,但它并不總是會有持久的影響。比如2011年澳洲昆士蘭洪水同樣導緻父母經曆災難的孩子發育略緩,但當這些嬰兒成長到30個月大之後,這些結果不再與壓力相關。

研究人員表示,6月齡嬰兒的大腦可塑性非常高。來自父母或者他人的玩耍和交談可以為孩子發育“提速”。此外,來自伴侶或親朋好友的支援可以緩解孕婦産前痛苦,減少胎兒的壓力。

研究人員提醒,父母也不能簡單忽視這種影響。孩子生命的頭1000天是生命奠基的重要階段。而2020年3月出生的第一批嬰兒目前已超過650天。“孩子是環境的産物。陪他們一起玩,給他們讀書,愛他們——這就是父母所需要做的。”

新冠流行影響嬰兒社交發育?

參考文獻:

1.Deoni, S. C., Beauchemin, J., Volpe, A., D’Sa, V., & Consortium, t. R. (2021). Impa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Early Child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itial Findings in a Longitudinal Observational Study of Child Health. medRxiv, 2021.2008.2010.21261846.

doi:10.1101/2021.08.10.21261846

2.Moyer, Melinda Wenner (2022). The COVID generation: how is the pandemic affecting kids’ brains? Nature 601, 180-183.

doi: 10.1038/d41586-022-00027-4

3.Shuffrey LC, Firestein MR, Kyle MH, et al. (2022). Association of Birth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With Neurodevelopmental Status at 6 Months in Infants With and Without In Utero Exposure to Maternal SARS-CoV-2 Infection. JAMA Pediatr.

doi:10.1001/jamapediatrics.2021.5563

新冠流行影響嬰兒社交發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