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焦點分析 |“碳中和”成熱點,拖鞋、玩具和汽車配件公司都要做光伏

作者:36氪

作者 | 袁斯來

編輯 | 蘇建勳

又一家上市公司打算乘上光伏的東風。

1月10日,做汽車飾件的鈞達股份釋出公告,打算出售持有的股份,“籌集資金發展光伏電池片業務。”

就在去年,他們花1.5億參股做光伏電池片的弘業新能源,又收購了母公司捷泰科技51%股份,成為控股股東,收購的交易價高達14億,而當時鈞達股份的資金隻有2.03億。

事實證明這是很劃算的收購,加入光伏這個熱門賽道後,鈞達股份股價在去年漲了近4倍。

這不是個新興行業,也不缺少成熟的公司。然而,新政策的釋出預示着新一輪資本的湧入。碳中和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後,光伏闆塊成了投資熱詞,去年中證光伏産業指數漲了49%,遠超大盤。

沒有掌舵者願意在最終格局确定後,再去惋惜錯過轉折點。企業各懷心思和目的加入了這場剛剛開始的熱潮中,他們業務有些勉強和光伏能搭界,不少公司全無積累。但無論如何,他們不會願意錯過光伏帶來的翻身機會。

股價暴漲

跨界光伏已然成為不少上市公司的救命稻草,即便他們過去的業務和光伏毫無關系。

2020年,被稱為“拖鞋大王”的寶峰時尚宣布,他們要将公司名稱從“寶峰時尚國際控股”改成“金陽新能源科技控股”。這家生産“寶峰牌”和“寶人牌”拖鞋的泉州公司,将過去的制造業務扔到腦後,做起了光伏電池片。

它們已經深陷困境多年。寶峰時尚曾經是中國最大的拖鞋出口商,最風光的時候,一年能有13.52億營收,生産5000多萬雙拖鞋。但2013年開始,它們營收利潤腰斬,2014年開始持續虧損了6年。

2019年時,寶峰時尚就開始研發儲能電池生産線,但直到2020年才真正深入光伏電池行業,做起了HJT(異質結)電池。

這家股價常年在1港元以下徘徊的公司,在宣布轉型後,股價一度到了18港元,曾在三個交易日漲了211%。

寶峰在2021年6月宣布了第一筆訂單——和江蘇潤陽新能源簽訂了2億片矽片的采購協定,之後又宣布給太一光伏和熊貓光伏各自供應總量不少于一億片單晶矽片。

很難說這些交易能否短期内帶來豐厚利潤。根據金陽新能源釋出的公告,他們和太一光伏簽訂的100萬片單鑄矽片合同,單價比市價低30%。鑒于HJT電池,通威、隆基、晶澳科技等等實力強大的行業龍頭都在發力,半路出家的金陽或許很難長期競争。

無論是否能在光伏行業掙到大錢,改名了的寶峰暫時擺脫了困局。有了上漲的股價,它可以募更多資,投更多項目,講出更多故事。

類似的跨界還發生在離光伏同樣遙遠的玩具行業。

相比自建産線,收購成為外部公司進入光伏行業更簡單的辦法。和鈞達股份釋出公告同一天,做益智玩具的沐邦高科宣布,拟以現金方式收購内蒙古豪安新能源100%股權。後者是家典型的夫妻店,主要做單晶矽片和矽棒,2019年7月才正式投産,産能到今年2月才能到3GW,員工隻有400人左右。沐邦高科收購後者的原因,是要拓展為以“益智玩具産業+光伏産業”雙主業的發展局面。

沐邦高科收入不算差,近三年營業收入都有增長,不過淨利潤出現了下滑,除了占去營收80%以上的益智玩具外,他們還做教育、精密非金屬模具、醫療器械。公司實控人廖志遠對光伏表現出了興趣,他控制的國聯大成,是一家做多晶矽提純循環利用公司的第一大股東。

就在公告披露前,沐邦高科股價在3個交易日中漲了20%。這對于第二大股東邦領國際是個好消息,他們計劃在2022年1月25日起到2022年7月22日,減持1370.54萬股股份。後者是家私人公司,根據天眼查顯示,注冊地在香港。

制造業進軍光伏

2020年7月,TCL終于以109.74億拿下中環集團100%股權。

這場收購對TCL至關重要,他們2019年完成了重大重組,剝離家電、手機業務後,開始轉型半導體和顯示。

當時,光伏還沒成熱門,TCL收購案引發過争議和質疑,尤其是此前收購阿爾卡特手機和湯姆遜彩電業務時遭遇過慘敗。

事實證明李東生押對了行業。中環業務2021年經曆爆發,根據前三季度财報,營收同期增長超過1倍,淨利潤增長2倍以上。

這種增長除了行業景氣外,的确和TCL進入後的改革密不可分。用李東升的話解釋,矽片業務和TCL面闆業務都是資金、技術密集型長周期行業,材料供應商有重合。TCL入主,改變了這家老牌國企的募資方式和管理,從這個意義講,百億收購中環并非粗暴的業務拼接。而在面闆和顯示行業都在走下坡路時,光伏業務給了TCL更有前景的未來。

它們并非唯一進入光伏的家電廠商。格力沒有離開自己的本行,一心想制造出“光伏空調”。它們2013年就在研發讓中央空調和光伏發電結合的技術,但去年才開始高調宣布光伏中央空調産品。董明珠在央視采訪時,表示用光伏空調,每年可以給格力節省幾億電費。

格力的轉型不夠聲勢浩大,股價并不見起色。創維提供了更好的路徑。它們2020年初才成立子公司,主要提供戶用光伏安裝、金融一條龍服務,還會承建分布式光伏電站。這項業務2021年前三個季度給他們帶來21.9億營收。隻看資料,這在創維359億的營收中占不了多大分量,但增長速度超過200%。疲軟3年的創維股價,在光伏業績公布後一個月内從2.4港元飙漲到6.6港元。

對于很多傳統行業來說,這是多年難遇的增長密碼。但并非所有公司都會乘風而起。蘋果的重要供應商藍思去年11月宣布将進入光伏玻璃、裝置等業務,前期它們主攻自己有供應鍊和技術積累的光伏超薄玻璃。以藍思的規劃看,它們也打算進入下遊的電池、元件行業。然而,消息公布後,藍思科技股價起起伏伏,又回到了原點。

對一個從業老手,廠商蜂擁而至的局面其實并不陌生。十多年來,光伏行業有過三次起落。無數投機者和實幹家帶着雄心和暧昧不明的心思投入其中。這次也不例外,浪潮之後,必然會留下一些新興龍頭和失敗者。或許對投資者來說,需要更謹慎地篩選标的。

圖檔來自36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