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煥新回歸的逍遙津公園引爆人潮;改造提升後的撮造山巷、北油坊巷、勤勞巷相繼成為網紅打卡點;桐城路、益民街等6條道路架空線“入地”……漫步合肥主城廬陽,既有讓人一見傾心的顔值,更有令人回味的優雅氣質。城市品質提升見證城市生長的蓬勃力量。近年來,作為“合肥之根,廬州文脈”的合肥市廬陽區,遵循城市發展規律,循序漸進、因地制宜開展老城保護更新,打造更具特色和魅力的高品質城區。未來,該區将通過實施“品質更新”工程,讓廬陽老城更有品質、更有魅力、更加宜居。

老城做“減法” 幸福生活做“加法”
将原省委辦公樓改造成視覺藝術中心、原省政府辦公樓改造成音樂藝術中心、原市政府辦公樓改造成城市記憶館……在剛剛結束不久的合肥市“兩會”上,位于廬陽區的原省委、省政府、市政府辦公樓有了全新的“定位”。
老城是曆史的見證,它的每條小巷、每棟建築皆是與百姓息息相關的生活劇場。今年來,廬陽區大力實施老城保護更新,更具特色和魅力的高品質城區畫卷鋪展開來:淮河路步行街争創國家級示範步行街工作加速推進,其主街及15條後街小巷陸續完成改造,并成功入選首批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逍遙津公園煥新回歸,持續彰顯人民公園本色;拱辰鄰裡中心、未來社集合等8個項目竣工亮相……如今,逍遙津公園與淮河路步行街、拱辰街、逍遙十八巷連片成面,不斷強化與周邊街區的關聯,老城商貿更加繁榮、空間更加通透、顔值更加亮眼。
今年,緊扣廬陽老城存量資源豐富的特點,廬陽區将深入推進老城“減法”行動,讓老城區變得更加透氣舒适,讓曆史建築存留城市記憶,讓城市更新“減法”變成老百姓獲得感的“加法”。同時,該區将加快臨泉路、壽春路精品路改造,推進固鎮路等斷頭路打通,完成肥西路上跨工程,新增公共停車場15個、車位2000個,讓往來老城區的市民出行通暢、心情舒暢。
城市有“大腦” 治理更“聰明”
在不斷重新整理城市顔值的同時,廬陽區積極探索城市管理水準的新模式,“内外兼修”提升城市品質。
今年1月初,“廬陽大腦”基層治理平台——“廬陽區數字政府智慧社群應用平台”獲得《求是》小康雜志社評選頒發的“2021年度中國十大社會治理創新典型”獎項,成為安徽省唯一獲獎機關。
早在2019年,廬陽區就着手建構起區、鄉鎮(街道)、村(居)三級網格化管理體系,“全區一張圖”實作11個街道、79個社群、1072個網格、1108個小區、1126名網格員關聯上圖,形成橫到邊、縱到底、全區域覆寫的“雲網格”。今年,廬陽區還将繼續探索城市數字化治理新模式,上線運作“廬陽大腦”2.0版本,打破城市資料壁壘,推深做實“街鎮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辦好為民服務“微實事”,努力将廬陽打造成為全省最智慧、長三角領先的城區樣闆。
城市治理愈加“聰明”,城市管理也愈加精細。今年,廬陽區将不斷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品質,高标準推進愛國衛生運動和文明建立工作,着力做好全區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運作監管維護工作。同時,建成綠化管養“五佳道路”、市政設施管養示範路4條以上。
“綠滿廬州”春常在 生态主城更宜人
臘梅、夏鵑、百子蓮等花草點綴其中,四季有花、常年有景;公園内景觀燈、非機動停車場、公廁等便民服務設施一應俱全……去年年底,位于廬陽區長江中路的3處“口袋公園”建成開放,帶給老百姓視覺和精神的雙重享受。
近年來,廬陽聚焦城區生态環境提質,縱深推進生态環境保護工作。2021年,廬陽區PM2.5均值濃度同比下降12%,空氣優良率84%;新增提升綠化91萬平方米;植樹造林2100餘畝。一呼一吸間,廬陽主城正在以更宜居的環境、更優質的生态,為人民群衆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秉承着“生态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廬陽區規劃包括安徽董鋪國家濕地公園生态旅遊核、西部現代林業發展區、滁河幹渠濱水廊道等在内的“兩核兩區四廊”總體布局,積極推動城區增綠提質和鄉鎮綠化提質增效。
今年,廬陽将繼續推動轄區南淝河、闆橋河、四裡河水質持續向好,加快廬州公園二期施工,推進六中新校區周邊綠化品質提升、高壓走廊環境整治等重點工程,建立公園不少于2個,建成開放廬陽鐵線公園(北段),全年新增綠化面積不少于30萬平方米,讓“推門見綠、移步見景”成為廬陽群衆共享的綠色福利。
曹芹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