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電影影史票房最高的電影是57.75億的《長津湖》。
第二是吳京的《戰狼2》,票房56.95億,第三是賈玲的《你好,李煥英》,票房54.14億。
而張藝謀導演的電影總票房是51.94億,都不如一部《戰狼2》和《你好,李煥英》,這就說明張藝謀不如吳京和賈玲嗎?

暫不考慮目前還在上映的《蜘蛛俠:英雄無歸》。
根據2021年3月份的資料可知,全球票房前一百的“守門員”是《死侍》,票房為7.82億美元,約等于50億人民币。
國内破50億的電影有《長津湖》、《戰狼2》、《你好,李煥英》、《哪吒之魔童降世》,那這是不是說明電影發展百年來,有許多大師都不如賈玲和吳京。
此外,賈玲還憑借《你好,李煥英》54.14億的票房登頂全球票房最高的女導演,那這是不是表明賈玲是全球最厲害的導演?
如果有人不相信國内的票房,我們再來類比國外的。
96億是跨入全球票房前十的門檻,分别是193億的《阿凡達》、190.5億的《複仇者聯盟4》。
150.9億的《泰坦尼克号》、142.7億的《星球大戰7》、141.3億的《複仇者聯盟3》、115.8億的《侏羅紀世界》。
114.3億的《獅子王》、104.8億的《複仇者聯盟》、104.5億的《速度與激情7》、96.9億的《冰雪奇緣2》。
除了以上十部電影外,全球票房榜單中拿下90億票房的電影僅有兩部,一部是93.9億的《複仇者聯盟2》,一部是90.2億的《黑豹》。
全球破90億的電影一共有12部。
漫威系電影占了5部,卡梅隆占了2部,迪士尼占了3部,環球影業占了2部。
那這是不是說明除了漫威之外,其他人拍的片子都不是電影,因為他們的票房不如漫威電影高。
那這是不是說明,喬斯·韋登、羅素兄弟、卡梅隆是電影百年來全世界唯三的導演,因為他們各自有兩部電影,票房都進入了全球票房榜前十二。
讓我們将範圍擴大到全球票房前一百部電影中。
庫布裡克、黑澤明、伯格曼,他們連一部電影都沒有入圍,甚至他們三個人的電影票房總成績加起來可能都不如“守門員”《死侍》多。
那這是不是說明被盧卡斯、李安、張藝謀、斯科塞斯、侯孝賢、諾蘭、斯皮爾伯格瘋狂崇拜的黑澤明、庫布裡克、伯格曼就一無是處了?
是以不結合當時環境,不考慮通貨膨脹,不分析對電影發展的推動,隻是單純的類比票房,非蠢即壞。
以黑澤明的《羅生門》為例。
若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部電影的故事一般,情節不緊湊,等同于大家認知裡的一般水準。
可是這部片子的多角度叙事結構、多線性拍攝手法,以及絕美寫意的構圖,直接影響了後輩導演們争相模仿,如張藝謀的《英雄》、張猛的《鋼的琴》。
而這些是能用票房展現的嗎?甚至還要多年過後才能看到《羅生門》對于電影發展的價值。
像黑澤明這樣的導演就是姜文在《圓桌派》中提到的不糊弄我們的創作者。
窦文濤問姜文,你的電影有些情節觀衆看不懂,也不了解,你會不會覺得自己的辛苦白費了,屬于浪費氣力?
姜文回答道,他們現在看不懂,但總有一天會看懂的,等他們看懂時候,回想起會說,老姜當時沒有糊弄我們。
同樣,張藝謀就像黑澤明(注:并不是說張藝謀已經比肩黑澤明),不糊弄我們,但他的價值不是票房可以展現的。
如果非要用票房來對比的話,張藝謀祭出一部《英雄》就夠了。
當時《英雄》的票房占國内年度總票房的四分之一,而《戰狼2》和《你好,李煥英》的票房最多占全年總票房的十分之一或九分之一。
2017年全年總票房是559億,2021年為472億。
如果什麼都不考慮,按四分之一來算,《英雄》放到現在,票房就破百億了,直接跻身全球十大最賣座的電影行列了。
而且《英雄》出現後,華語電影開啟商業大片模式,電影能夠賺大錢了,可以說此後的商業片都跟張藝謀或多或少有關。
那麼是不是就可以認為這些票房都能算到張藝謀的頭上。
反正那些所謂的百億先生不就是這樣湊票房的嗎?那張藝謀豈不是成了華語影史第一人,還有吳京什麼事。
同理,愛迪生發明了電影放映機,盧米埃爾兄弟發明了電影并改進了放映機。
那麼是不是可以直覺的認為,凡是拍電影,上映後産生了票房,就跟愛迪生和盧米埃爾兄弟有關。
若是這樣的話,就算漫威的所有超級英雄,再加上DC的所有超級英雄一起上,愛迪生和盧米埃爾兄弟又何懼。
吳京的《戰狼2》,賈玲的《你好,李煥英》。
各自的票房是56.95億和54.14億,确實比張藝謀導演的電影總票房51.94億高,這一點無可厚非。
不過,《戰狼2》、《你好,李煥英》,它們隻是推動并繁榮了市場,并改變了華語電影的格局,但它們的價值也就僅此而已。
如果沒有《戰狼2》、《你好,李煥英》,也會有其他替代品出現,這是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出現的現象,屬于時代成就了他們。
當然,《你好,李煥英》的成功,還有陳思誠的《唐人街探案3》的推波助瀾。
而張藝謀的電影呢?除了有這些意義外,還具有影響電影發展,對外輸出文化,以及不可替代性。
毫不誇張地說,張藝謀是繼李小龍、成龍、李連傑、李安之後,第五位在國際上有影響力并成功輸出過中國文化的華語電影人。
他的《英雄》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2004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第一名。
而且在之前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頒發最佳國際電影時,還專門緻敬了一批電影,其中就有《英雄》,另一個華語導演是王家衛。
在海外票房方面,放下李安,暫且不表,張藝謀是華語導演第一人,至今無人可以接近他的海外票房成績。
至于在歐洲三大、奧斯卡、金球獎獲得的獎項和提名,楊德昌、侯孝賢、王家衛、許鞍華、賈樟柯加起來都不如張藝謀一人多。
此外,張藝謀一個人在歐洲三大獲得的獎項,可以單挑整個南韓。
在國内,張藝謀更是獎項等身,有8個華表獎、10個金雞獎、7個百花獎、2個金像獎、1個金馬獎,合計28座獎杯。
這樣的張藝謀可不是一句票房不如《戰狼2》和《你好,李煥英》就能抹掉的。
吳京的票房神話可以複制,沈騰就是接近他的替代者。
而張藝謀從80年代成名到現在,四十年過去了,至今都沒有出現一位可以接近他的替代者。
若是非要硬杠票房的話,不包括還未上映的《堅如磐石》和《狙擊手》,張藝謀導演了23部電影,賠本的有且僅有一部《長城》。
這樣的拍片數量,這樣的票房成績,這麼多不同類型的電影,如果我是老闆,我跪着請張藝謀拿我的錢拍電影,既得名又得利,不選擇他,除非我抽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