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歲末時節,一場跨越千山萬水的雙向奔赴

作者:刺猬公社
年貨正奔跑在祖國大地上,描繪出一幅關于幸福與未來的精神圖騰。

文 | 張展

編 | 石燦

距離虎年春節還剩10天,李曉鷗早就按捺不住那顆想要回家的心了。

在北京做媒體工作的她老家在湖南。她每天看着父母在家庭群曬新買的各種年貨,瓜子、臘腸、春聯、碗筷……吃的用的一應俱全,甚至她覺得這個微信群是她生活中年味最濃的地方。

内心早就開始放假的她,無比懷念國小的時候跟着媽媽去集市購置年貨的日子。她會在街上看到很多陌生的面孔,他們從祖國各地打工歸來,重新操起鄉音;她也會看到平時空曠的街道上擠滿了小商小販,他們不是在吆喝就是在講價。

李曉鷗覺得,随着她的長大,春節也在發生變化:紅包從紙質的變成電子的、祝福從短信發轉到微信發、煙花從漫天絢爛到禁燃禁放……她還發現,年貨好像也在悄悄發生着變化,比如這兩年媽媽買的瓜子越來越少,夏威夷果和巴旦木這樣較為高檔的堅果卻越來越多。

前兩天,她想起媽媽愛吃碧根果,但是老家卻不容易買到,于是她就在網上買了足足一公斤寄回了家。現在,這箱年貨正在路上颠簸,李曉鷗的歸心也随疫情反複而搖晃。

碧根果的發貨地廣東距湖南800公裡,而北京距湖南約1500公裡——一條路向西北,一條路向西南,年貨正與我們一同朝家鄉奔去。無論是身回故鄉還是眼望家鄉,無論是購置傳統年貨還是新式年貨,一個信念正促使無數場“雙向奔赴”在這片土地上演,那就是團圓。

傳統年貨,跨越千山萬水

張子安是江蘇南通人。他每年春節最期待的菜就是羊肉——他不知道這是獨屬于他家的傳統,還是江浙滬包郵區都有春節必吃羊肉的習俗。他爸總是邊夾着一塊羊肉到他的碗裡邊說:“羊肉溫熱,冬天吃非常補人。”

他知道鎮上菜市場裡的羊一般都是當地家養的,但是他忘不了的其實是之前在甘肅旅遊的時候吃到的永昌羊肉。

永昌是甘肅省金昌市的下轄縣,位于河西走廊中東部,是中西交通咽喉要道。那裡水草豐茂,早在2000多年前,漢武帝打通西域後就看中了這裡的“天蒼蒼、野茫茫”,将永昌列為皇家牧場。

如今,永昌擁有442萬畝專用草場,草場中間雜着枸杞、甘草、麻黃等上百種野生名貴中草藥,它們被祁連山“富硒”冰雪融水澆灌着。永昌的羊就是吃着中草藥、喝着祁連雪水長大的,這就使得永昌肉羊的肉色鮮紅、瘦而不柴、營養豐富且無一絲膻味。2015年,“永昌羊肉”被農業部核準等級為地理标志農産品。

盡管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悠久的養殖曆史,但是永昌羊肉面臨的困境很突出——數量大但規模小。根據當地政府釋出的公開報告,永昌縣的羊飼養量穩定在160萬隻左右,但是畜牧業的總産值隻有不到4億元,農民人均牧業收入僅2079元。

這背後的原因并不難了解:傳統管道流通模式下,牧民們将羊賣給羊販,再由他們賣給更大的經銷商,利潤層層攤薄,留給永昌當地的價值已經微乎其微。但是要突破這樣的經銷模式并非易事,起碼有兩大難事擺在永昌養殖業面前:第一,怎麼找到終端客戶?第二,剛屠宰的羊肉溫度高,易産生細菌,要想避免羊肉腐敗變質,那麼如何搭建成熟的高附加值産業鍊?

永昌縣溪源肉聯加工有限公司交出了他們的答卷,目前溪源肉聯加工已經形成牛羊養殖、屠宰、牛羊肉精細分割、冷凍貯藏、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産業鍊,并且注冊了“祁連天寶”和“西牛優選”兩大品牌商标。

在整個加工過程中,白白胖胖的肉羊在經過檢疫和宰殺後被運至屠宰工廠中的房間,它們被整齊地懸挂在鐵鈎上,由從業人員用刀剔除掉羊身上的淋巴和多餘的油脂;接着,被處理完的羊隻被送到排酸工廠中的房間,排酸處理能有效抑制酶活性和大多數微生物的繁殖;最後,勞工們在加工工廠中的房間将分割好的肉削掉邊角料,再按照客戶需要的類型逐一稱重、打包、貼檢驗合格及檢疫合格标簽,而後運至冷藏庫儲存。

那麼,這些上好的羊肉又将賣往何方?

為了讓更多消費者吃到永昌的好羊肉,溪源肉聯加工開辟了“線上+線下”的雙管道,其中線上部分又采取了“直播+拼購+産地直發”的新玩法。溪源肉聯加工的銷售總監周峰介紹道,公司周邊的客戶都可以到公司直接購買,而其他地區的消費者則可以在拼多多這樣的新式電商上直接下單進行拼購。公司産地直發的模式免去了大量的中間管道,使得溪源肉聯加工的羊肉價可以穩定在較為實惠的10斤300多元。

2020年,溪源肉聯加工首次嘗試直播帶貨的形式。他們在拼多多上設立起直播間,并将直播地點直接選在了牧場旁——順着鏡頭望過去,主播身後就是藍天白雲與成群牛羊。

歲末時節,一場跨越千山萬水的雙向奔赴

“祁連天寶”品牌拼多多直播間

周峰表示,通過直播,不僅距離更遠的消費者也能吃到實惠的羊肉,永昌當地養殖戶的生活也正在變好。他說:“這兩年,通過拼多多等電商平台直連生産與消費後,牧民不必再賤賣羊隻,與我們合作的100多戶養殖戶基本上每年都能增收10%以上。”

如今,永昌羊肉已經成為拼多多平台最受歡迎的爆款羊肉,但是周峰還覺得有提升空間。他表示,未來要進一步夯實電商團隊和引進電商人才,通過更專業的運作方式進軍一線城市,全力打造永昌羊肉品牌形象,真正讓全國人民都能吃到永昌的羊肉。

老牌年貨,踏上更新之路

祖國西北的永昌人為了大家過年吃上好羊肉十分忙碌,祖國東南的揭陽人同樣為了讓大家過個好年操碎了心。

揭陽因潮汕文化而聞名,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揭陽擁有發達的休閑食品産業——300多家零食原材料作坊坐落于此,超過150家的休閑食品品牌成長于此,這數百家食品企業形成了集聚效應,共同打開了國内市場。有人說,全國每3個消費者中就有一個人吃的開心果來自揭陽。

揭陽普甯後寮村的國道旁,有一個人正忙碌地向勞工們交代工作——他是賴作新,微蟻雲倉電商負責人,而微蟻雲倉則是拼多多平台上開心果品類排名Top 1的商家。賴作新說:“年關近了,這一年的營生,十之八九都落在年前這一個月。我們已經為拼多多的‘年貨節’準備了約200萬單、400萬瓶左右的開心果,但就算這樣,我們還是擔心不夠賣。”

歲末時節,一場跨越千山萬水的雙向奔赴

微蟻雲倉的倉庫堆滿了開心果

根據艾瑞咨詢的報告,中國堅果炒貨的市場規模正在穩步增長,并且消費群體呈年輕化的趨勢,26-35歲的消費者占比已經超過一半。根據艾瑞的市場調查,開心果是最受年輕人關注的堅果之一。

李曉鷗回憶道,小時候家裡過年時準備的堅果炒貨隻有瓜子、花生和蠶豆。上中學的時候,零食盤裡開始出現開心果,直到近幾年,巴旦木和夏威夷果才逐漸加入進來。“其實從盤子也能看出變化,原來瓜子花生就放在塑膠袋裡,誰來了就抓一把,而現在這些堅果都有一個精緻的盤子裝。這些都說明人們的生活水準提升了。”李曉鷗說。

歲末時節,一場跨越千山萬水的雙向奔赴

微蟻雲倉的開心果各個果仁飽滿

與人們的消費一起更新的,還有揭陽當地的休閑食品産業。

談起之前在拼多多上的一次爆單事件,賴作新記憶猶新。他回憶道:“當時我們在拼多多上的訂單,從一兩千‘噌噌噌’往上漲,一下子超過三千單,突破一萬單、突破五萬單,最高的一天訂單數量接近了八萬單,這意味着我們必須在一天内生産近十六萬瓶開心果才能滿足發貨需求。”但是現實是,就算賴作新把線下的訂單全部停掉,依然有七八萬瓶的産能缺口。

為了補上這個缺口,賴作新找了不少當地企業暫停産線幫忙生産,終于趕上了發貨時間。這次爆單事件給賴作新上了一堂“電商課”:“原來電商的爆發力這麼大,我們隻好進行生産線的改造更新進行配套。”後來,賴作新購置了新的生産和包裝機器,讓工廠産能提升了一倍左右。

微蟻雲倉這樣的爆單案例讓揭陽當地的不少商戶看到了電商的潛力,他們逐漸放棄原先的蜜餞生意而轉向更高附加值的堅果炒貨行業。競争對手越來越多,但這并沒有吓退賴作新。

根據艾瑞咨詢的調查報告,超過80%的消費者喜歡購買混合式堅果。人民網新電商研究院也曾在公開報告中表示,“一站式購齊”是不少“宅家”網購的消費者的願望。為了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微蟻雲倉也正在不斷拓寬其産品品類,目前産品已經涵蓋開心果、夏威夷果、腰果、碧根果、巴木旦、小白杏等幾十個品類的堅果類産品和果幹産品。

從擴産能,到産品高附加值化,再到産品多元化——電商正在助力揭陽休閑食品産業翻開新篇章。

新式年貨,化身春節寵兒

如果說羊肉和開心果都是經典年貨的話,那麼草莓就是春節的新面孔。

高碩是河北人,在她的記憶裡,草莓似乎從未在春節出現過,但是愛吃草莓的她今年吩咐父母,讓他們年前在網上買一些備着。

草莓之前在年貨中“存在感”比較弱,無外乎三個原因:貴、易壞、不容易買到。相較于草莓,柑橘倒是在春節間非常常見的水果。“我記得每年過年家那邊的商販就會進好多好多柑橘,大家拜年的時候拎一箱柑橘幾乎是标配。”高碩說。不像草莓那樣昂貴且易磕壞,柑橘價格便宜,并且比較容易儲存,到處都能買到,自然成為“年貨之選”。

但是看起來既喜慶又可口的草莓,怎麼能輸了這場“春節水果戰争”?如今,中國最大的草莓生産基地丹東東港産的“丹東草莓”成為了拼多多上的年貨新寵,越來越多年輕人喜歡拼一箱來自丹東的過年禮物。這些消費者看不到的,其實是丹東人在草莓生産模式、生産技術和銷售模式上的全方位突破。

歲末時節,一場跨越千山萬水的雙向奔赴

從業人員正在進行草莓裝箱打包

正宗的丹東草莓學名叫“紅顔”——如名字一般,各個丹東草莓呈現濃郁的紅色,金黃色的籽鑲嵌在凹坑中,反射出誘人的光澤。以前,丹東草莓似乎沒有與它的名字相襯的更好命運,它們隻能被賣到遼甯本地市場,究其根本,還是在于當地生産不能滿足水果大規模商品化所必須的标準化要求,以及與永昌羊肉曾經遇到的問題一樣——無法拓展銷路。

為了提升标準化程度,丹東人做了制度和技術上的雙重努力。

早些年,為了提高市場溢價能力和抗市場風險能力,丹東東港成立了草莓合作社。一開始,合作社以增強勢力為目标,大力拓展社員,但随着合作社的規模越來越大,草莓合作社的重點轉移到品質上來。

東港草莓合作社有兩條入社标準:第一本人必須是種植戶,第二人品口碑要好,不能亂用農藥。加入合作社後,合作社對社員實行生産和流通上的統一管理:種苗,投入品、種植技術、收購标準、溯源監管、分選包裝、物流配送等等,一概由合作社管理和監督。這樣一來,産品欠缺标準化的問題被大大解決,尤其通過精心的選品和精緻的包裝,草莓在拜年過程中容易磕壞的問題也在很大程度上被規避。

春節是個特定的時間點,而草莓的成熟期則是個漫長的時間段,這一“人與自然”之間的天然沖突被技術完美解決了。

科學種植和技術培育在東港并不是件新鮮事。東港草莓協會會長馬廷東在東港較早大規模使用物聯網裝置,他帶領團隊研發出來了“紅顔”低溫冷藏促早熟栽培技術,這一技術可以使丹東草莓的上市時間提早1個月以上。

2021年,東港玖玖農場更進一步,他們引進了“多多農研大賽”獲勝隊智多莓公司的AI技術。何時施肥、施肥多少、是否需要降溫/加濕……這些原本靠經驗的問題都可以交給AI,讓它計算出最優解,再通過智能水肥、溫控、植保等政策進行調整,進而實作準确控制草莓上市時間的目标。

上遊的生産問題得到解決,下遊的管道問題也需要新解法。

東港農人王秋在拼多多上開了家網店,叫做“珍莓好水果生鮮旗艦店”,這家店一度沖上拼多多草莓暢銷榜第一名——入局生鮮電商,就是王秋等一衆“新農人”給出的新解法。

王秋用更嚴格的标準來對待線上管道:她劃出單獨的分揀線,給每一顆草莓稱重,隻有重量、果型、色澤都符合标準的才能進入下一環節;為了給草莓保溫,每一箱都使用保溫袋包裝。正因為對産品高度負責任的态度,王秋家的草莓入選拼多多百億補貼年貨節——消費者能獲得實實在在的價格優惠,以更低的價格買到草莓;店主也能在平台流量和産品品質的雙重加持下,進一步收獲收入增長。

歲末時節,一場跨越千山萬水的雙向奔赴

拼多多年貨節的草莓都需要稱重

尾聲:一幅精神圖騰

張子安的爺爺今年快70歲了,他特别喜歡和張子安講過去的故事——他小時候就得去踩水車,一年到頭吃不了幾頓肉,更别說有條件讀書了,隻有到了過年他才能感受到生活的“豐盛”和“繁榮”。當然,爺爺講不出這兩個詞彙,它們都是中文系畢業的張子安“翻譯”出來的。

張子安的爺爺還說,就算在農村,年味還是感覺越來越淡了:村裡的集體活動越來越少、鞭炮聲越來越小、他熟悉的趙本山也幾乎不在春節的電視節目裡出現了。但是他還是在電話裡念叨着,問在上海工作的張子安什麼時候放假回家。

臨近年底,新冠疫情的陽性病例又開始星星點點出現,但是人們對團圓的渴望似乎變得更為強烈。或許社會在變、年味在變、年貨也在變,但是春節承載的共同情感似乎從未發生變化,人們将所有的盼望和願望都融化進眺望遠方的熾熱目光——不管你看的是故鄉,還是家人。

日常的食物和器具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間擁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年貨。此時,它們的意義早就超脫了本身的使用價值,而寄托着人們對未來的美好希冀。如今,它們有的蓄勢待發,有的正比人類更加自由地奔跑在祖國大地上,共同描繪着一幅關于幸福與未來的精神圖騰。

(應受訪者要求,李曉鷗、張子安、高碩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