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甯波山裡的“石頭村”

作者:光明網
甯波山裡的“石頭村”

甯海“石頭村”一景。

徐銘怿攝

在浙江省甯波市甯海縣東部的大山裡,坐落着一座“石頭村”。蜿蜒逶迤的石巷、古樸錯落的石屋、潺潺流過的小溪……古村的景緻猶如一幅世外桃源般的山水畫作。

“石頭村”喚作許民村,曆史久遠,可追溯至南宋時期。當地山高路遠、交通不便,山上的石料石質堅硬,取用友善,村民便就地取材,砌石牆、築石屋、鋪石路、建石橋、刻石窗、造石碾、辟石巷……村中現存的石屋大多是清中晚期至民國年間所建,均以當地特有的黑色玄武岩堆壘而成。站在山頂遠眺,近300戶石屋依山散布、随地勢起伏,從東往西漸次升高,形成難得一見的獨特風景,成為浙東沿海山地石屋建築群落的典範。

“村子裡有一條甯象古道,古時,來往的客商、路人都要經過這裡,那時的‘石頭村’熱鬧又興旺。”許民村村黨支部書記戴伸一介紹,通了公路後,走甯象古道的人少了,村裡外出打工的人多了,許多石頭房子也空置了下來。村裡的經濟一度因勞動力流失等因素陷入困境,房屋破敗、環境髒亂、土地貧瘠,“石頭村”變成了債務多、沖突多、光棍多的“三多村”。

2006年,許民村新一屆村班子上任,村黨支部帶領黨員群衆,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克服了基礎差、位置偏、資金不足等困難,走出了一條“黨建+旅遊”特色發展路子,将一窮二白的“石頭村”打造成了集山村體驗、文化交流、療養度假、休閑運動、娛樂購物等功能于一體的休閑旅遊區。遊客來了,外出的年輕人也回來了,村裡的日子一年比一年紅火。“石頭村”接連入選中國曆史文化名村名單和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21年,景區遊客突破50萬人次。

走在“石頭村”,山風吹過,帶來花草泥土的芳香,檐角還不時傳來清脆悅耳的風鈴聲。循聲望去,是村内新改造的“了月香館”和“石村瓷坊”。這是景區對古建築保護與非遺文化傳承的又一探索,兩處新興旅遊業态均為村内古建築改造而成,前者以古法制香為特色,可供遊客親身體驗線香、香丸、香片等工藝制作;後者以制瓷體驗為特色,選用茶院鄉當地出土的瓷礦為原料,以山上草木煉制瓷釉,供遊人賞玩。

在許民村,傳統與現代互相融合的景緻并不少見。村口50多歲的舊茶廠、破牛棚,也依照“修舊如舊”的理念,相繼改成休閑餐廳、酒吧等,成為“石頭村”的網紅打卡點。

村裡的食宿一應俱全。“農嫁十二碗”足以讓遊客食指大動。這是當地村民辦婚娶、祝壽、迎春等宴請的專用菜單,因其有十二碗主菜而得名,多用豬、雞、鴨、魚和自産的蔬菜瓜果為原料,是浙東沿海山地節慶文化的“活化石”。山間的民宿群可供遊人落腳,白牆黛瓦映襯着碧草青木,醒來是雲霧缭繞、鳥鳴雀啼,更有溫泉湯池可供解乏。不遠處的房車露營公園,80%的面積被草坪和綠植覆寫,日可觀疊翠山景,夜可賞繁星點點。

清代詩人徐镛在《過許家山》一詩中寫道:“豺狼蹲坦道,僻徑繞寒山。無限斜陽色,來添霜葉殷。秋空雕翮健,石蹬馬蹄孱。深羨雲中客,肩樵任往返。”在這石屋古村走上一回,依舊能與古人感同身受。(張晨怡)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