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個世紀中期,陝西、四川等7省的33個地名進行了更改,是何原因

作者:大運河時空

如果有一堆漢文字如:盩、厔、郿、醴、鄠、雒、邠、鄜、葭、沔、栒、洵、汧等放在你的面前,能否準确無誤地讀出其發音?相信很多人都做不到。如果這些字是地名,是不是感覺哪怕是通過導航也無法找到這些地方,因為使用拼音輸入法的居多,字還不知道讀啥,還怎麼用拼音輸入?

上個世紀中期,陝西、四川等7省的33個地名進行了更改,是何原因

1955年陝西省沒改部分縣地名之前的地圖,經圈處為涉及到的13個縣

其實,這些漢字還真是一些地方的名字,在1964年之前存在于陝西省。1964年國務院以“為了友善群衆,減輕群衆和兒童在學習、使用地名文字上不必要的負擔”為由,給陝西省人民委員會批複,同意陝西省更改盩厔等十三個縣和商雒專員公署名稱,這13個縣以及改名後的縣名分别是:

盩厔縣改名為周至縣;郿縣改名為眉縣;醴泉縣改名為禮泉縣;郃陽縣改名為合陽縣;鄠縣改名為戶縣;雒南縣改名為洛南縣;邠縣改名為彬縣;鄜縣改名為富縣;葭縣改名為佳縣;沔縣改名為勉縣;栒邑縣改名為旬邑縣;洵陽縣改名為旬陽縣;汧陽縣改名為千陽縣。

同時還将商雒專員公署改名為商洛專員公署。

上個世紀中期,陝西、四川等7省的33個地名進行了更改,是何原因

1966年陝西省更改部分縣地名之後的地圖

這次改名有一部分縣改為同音的字,有的則改回原來的古名,改名原則是把一些生僻的字改掉,能夠友善大家的辨識。

改為同音字的有周至縣、眉縣、禮泉縣、戶縣、彬縣、富縣、佳縣、勉縣

周至縣原為“盩厔縣”,西漢太初元年(前104年)置,其得名的來曆據唐朝《元和郡縣志》記載為“山曲曰盩,水曲曰厔”,1964年取同音字改為周至縣。

眉縣原為“郿縣”,戰國時期秦國置,1964年取同音字改為眉縣。

禮泉縣原為“醴泉縣”,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甯夷縣置,唐《元和郡縣志》記載其來曆“以縣界有周醴泉宮,因以為名”,1964年取同音字改為禮泉縣。

上個世紀中期,陝西、四川等7省的33個地名進行了更改,是何原因

清朝的戶縣地圖

戶縣原為“鄠縣”,西漢置,1964年取同音字改為戶縣。

彬縣原為“邠縣”,唐開元十三年(725)改豳州置邠州,清雍正三年(1725年)為邠州直隸州,1913年降為邠縣。1964年取同音字改為彬縣

富縣原為“鄜縣”,西魏廢帝三年(554年)改北華州置鄜州,清雍正三年(1725年)升為鄜州直隸州,1913年改為鄜縣,1964年取同音字改為富縣。

佳縣原為“葭縣”,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改晉甯州置葭州,清雍正三年(1725年)升為葭州直隸州,1913年改為葭縣,1964年取同音字改為佳縣。

上個世紀中期,陝西、四川等7省的33個地名進行了更改,是何原因

1911年陝西省中部渭河平原一帶的地圖

沔縣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改沔州置,1964年取同音字改為勉縣。

汧陽縣于北周天和五年(570年),其名字來曆據《寰宇記》記載:“以在汧水之陽為名”,1964年改名為千陽縣。

改為古名的有合陽縣、洛南縣、旬陽縣

合陽縣于西漢改為郃陽縣,據《水經注·河水》記載其名來曆為:“河水又徑郃陽城東……,(城南)即郃水也,縣取名焉。應劭曰,在郃之陽也。”,1964年因合比郃易于辨認,故又改回古名合陽縣。

上個世紀中期,陝西、四川等7省的33個地名進行了更改,是何原因

清朝雒南縣地圖

洛南縣在隋開皇五年(585年)改拒陽縣置,《寰宇記》記載其名字來曆:“取洛水之南為名”。明天啟初(1621年)避光宗(朱常洛)諱改“洛”為“雒”為雒南縣,1964年改回容易辨認的洛南縣。

旬陽縣為西漢置,西晉太康四年(283年)改置為洵陽縣,1964年改回古名旬陽縣。

名字變化衆多的旬邑縣

旬邑縣最早是置于北魏的“三水縣”,1914年在撤并重名縣時因與廣東省三水縣重名,改名為栒邑縣,1964年又改為旬邑縣。

上個世紀中期,陝西、四川等7省的33個地名進行了更改,是何原因

國務院同意陝西省更改十三個縣名的批複

陝西省這次更改地名,為的就是更好的友善大家的辨識。試想一下,就在文化教育較為發達的今天仍然有很多字不能随時被大家準确讀出,何況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那個新中國剛成立的時期呢?除了陝西省的這幾個地名,國内還有其他省份以生僻字為名的地方,其名字也進行了更改,文化部還專門于1964年10月8日發文,要求在出版的圖書雜志中要使用國務院準許更改的三十三個地名。

上個世紀中期,陝西、四川等7省的33個地名進行了更改,是何原因

文化部要求在圖書雜志中使用國務院準許的33個地名的通知

除了陝西省的更改的地名,還有黑龍江的鐵骊縣改為鐵力縣、瑷珲縣改為愛輝縣,青海的亹源回族自治縣改為門源回族自治縣,新疆的和阗專區改為和田專區、和阗縣改為和田縣、于阗縣改為于田縣、婼羌縣改為若羌縣,江西雩都縣改為于都縣、大瘐縣改為大餘縣、虔南縣改為全南縣、新喻縣改為新餘縣、新淦縣改為新幹縣、鄱陽縣改為波陽縣,四川酆都縣改為豐都縣、石砫縣改為石柱縣、越嶲縣改為越西縣、呷咯縣改甘洛縣,貴州婺川縣改務為川縣、鳛水縣改為習水縣。這些名字的更改基本上按照原名同音字進行的。

您了解的情況是這樣嗎,歡迎在文章底部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