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甯王”加持!換電有春天嗎?

提及換電,相信大家腦海中的第一印象就是蔚來,截至到目前,全國範圍共計1298座換電站,而蔚來則獨占789座,無出其右。同時蔚來拟于2025年底,在全球範圍内布局超過4000座換電站。

“甯王”加持!換電有春天嗎?

1月18日,甯德時代釋出EVOGO品牌,正式宣布進軍換電市場,推出巧克力電池塊,并釋出換電站設計,小型站占地隻需3個标準車位,可容納48塊電池,支援全天候自動換電。作為全球最大的電池供應商,甯王的加入,與蔚來及一衆主機廠“小風細雨”式的參與,對換電賽道上來說意義大不相同。

“甯王”加持!換電有春天嗎?

2021年4月,中石化分别與蔚來、奧動新能源簽署合作協定,并規劃到2025年充換電站達到5000座;5月,奧動新能源表示5年内要完成10000座換電站投建目标;年底,吉利入主力帆之後,旋即官宣将推出“換電出行品牌”,計劃2025年建5000座換電站。此外,多個裝置商、營運商、生産商也開始紛紛進場,多年前被各家抛棄的換電模式,在2021年迎來明顯複蘇。

“甯王”加持!換電有春天嗎?

與此同時,換電模式又有政策保駕護航,如此看來?換電模式會是新賽道嗎?

開門見山,我覺得換電模式是一條新賽道,并且它的潛力很大,有分析師預計2025年換電站有網達2.2萬座、營運市場規模有望達2631億、換電站裝置市場有望達693億。

隻不過,想要在這條新賽道上玩出點花樣,真的不容易。

“甯王”加持!換電有春天嗎?

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不如先看看換電模式的初期發展。

換電并不是新鮮玩意,在2007年以色列公司Better Place成立,是它創造出電動汽車換電概念的。該公司認為這種模式可以把占成本最高的電池從車身剝離出來,進而達到降低生産成本、加速電動車推廣的作用。同時,采用換電模式的車在廢棄之後,電池也能迅速回收,既降成本又促環保,可謂雙赢。

如此空前的概念很快吸引到資本的目光,包括通用電氣、恒生銀行、歐洲投資銀行、摩根斯坦利在内的資本巨頭給Better Place投資8.5億美元。

Better Place也嘗試與主機廠接觸,但一來換電站需要重資金投入,二來當時還是内燃機的天下,是以Better Place最終僅找到一家有意願且有能力與之合作的公司——雷諾-日産聯盟。為什麼?很簡單,因為當時全球最暢銷的純電動車Nissan LEAF正是出自雷諾-日産。後來在2010法國巴黎國際車展上,雷諾釋出了量産版的支援換電的Fluence Z.E.。

“甯王”加持!換電有春天嗎?

當初Better Place預計到2015年底,将會在以色列和丹麥兩國之内賣掉10萬台雷諾Fluence Z.E.,但雷諾Fluence Z.E.最終銷量僅有可憐的1400台,這樣的成績甚至讓時任雷諾日産總裁的卡洛斯·戈恩在公開場合表示:“換電模式是死路一條(A dead end)。Fluence Z.E,将是雷諾最後一款采用換電模式的電動車。”

“甯王”加持!換電有春天嗎?

對于換電模式而言,“區區”的8.5億美元根本不夠燒,據悉蔚來一代換電站成本就在400萬人民币/座左右,而Better Place的8.5億美元投資在以色列和丹麥兩個市場就花了大部分,海外市場更是四處碰壁,Better Place年年虧損,獨木難支的它在2013年正式宣布破産。

“甯王”加持!換電有春天嗎?

特斯拉當年也嘗試過建造換電站,2013年特斯拉曾邀請200名車主參加換電試驗,但最終隻有4、5位車主參加,因為特斯拉的換電服務需要車主額外支付60-80美元的服務費用,并且換電後,特斯拉的車主還需要在返程時再換回來,或者給錢讓特斯拉郵寄過來,想保留新電池的話車主還需要補差價,簡直是費錢又費時。相比之下,特斯拉的超級充電器成本效益更高——20分鐘就能充滿一半電量,重點是花費極低,特斯拉的初代換電模式也就是以失敗了。

“甯王”加持!換電有春天嗎?

換電模式的初期發展可以用慘淡來形容,其實資本不怕“燒錢”,怕的是看不到前景,當時換電模式的前景非常不明朗,相比之下快充技術的優勢來的更直接更明顯,市場自然會更青睐後者。

換電模式的劣勢在哪裡?

換電模式的重要劣勢有兩點:成本高、技術标準不統一。

成本高不僅是建造換電站及其土地的成本高,更重要的是換電站内需要儲備大量的電池,一款純電動車,電池組的成本接近3~4成,可想而知電池有多貴,并且電池技術日新月異,這很大幾率意味着往年買的電池,今年可能就過時了,購置新的電池又要重新投入成本。

不過在我看來,換電模式最大的劣勢就是标準不統一,這個統一的技術标準,包括但不限于電池的制造技術、換電站标準化建設、車輛準入标準、國家電網建設與城市規劃等等。

假如說電池成本是屬于“錢能解決的問題就不叫問題”的話,那麼标準統一就屬于那種“九九八十一難”級别的難題,而這才是掣肘換電模式發展的最重要因素。

“甯王”加持!換電有春天嗎?

換電模式的優勢?

除了有文章一開始提到的車電分離,能降低生産成本和便于回收利用之外,更重要的是換電模式能理論上極大地減少純電動車的補能時間,這才是消費者們最為受益的地方,能從根本上解決純電動車續航焦慮的情況,甚至還能順帶地解決老舊小區充電難的問題。

換電模式還能延長電池的壽命,進而提高安全性,因為電池組在換電模式下有了“專人管理”,電池養護更到位,安全性自然就提高了。此外,換電模式也衍生出“電池租賃”的服務,消費者可以按需選擇電池組,日常通勤就用小一點的電池,偶爾跑長途才換用大一點的電池,小電池能有效降低車重,進而減少耗電,消費者無需一開始就花大價錢買斷長續航的純電動車,能省不少錢。

另外,換電模式還可以大規模集中使用後半夜的低谷電錯峰充電,節約能源資源,降低充電成本,還可以起到調節電網供需波動的作用。

“甯王”加持!換電有春天嗎?

甯德時代做換電模式的優勢在哪?

甯德時代的身份是供應商,相比起主機廠,甯德時代做換電似乎要更純粹一點。畢竟主機廠之間,更多的是競争關系,車企“各懷心思”進而導緻他們不能放心地與對方合作。供應商則不同,因為供應商與主機廠之間是合作關系,不同車企采購同一供應商的産品乃是稀松平常的事,而甯德時代又作為目前全球知名的動力電池制造商之一,它不論是技術積累還是管道關系網,都處于行業領先的地位,基本盤擺在面前,甯德時代入局換電合情合理。重點是,這有利于換電模式統一标準,推動更多主機廠加入換電賽道。

“甯王”加持!換電有春天嗎?

為何各家争先進入換電陣營?

目前,蔚來、廣汽新能源、上汽集團、吉利汽車、北汽新能源等主流車企均已加入換電陣營,政策利好是吸引企業加入換電陣營的主要因素,2022年新能源車補貼退坡,但換電車型例外,各檔案也多次強調換電模式的作用和重要性,足見頂層設計對換電模式的重視程度。

“甯王”加持!換電有春天嗎?

這一來是為了碳中和的目标,二來是開拓出新産業,畢竟換電産業的前景可達千億級别,非常給力。以前是時機不成熟,消費者對純電動車的認可度不夠,即便建立換電站,使用的頻率也低,盈利更是無望,換電模式當然難以推進,但今時不同往日,消費者對純電動車的認可度與日俱增,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已經突破20%,這讓換電模式有了生存土壤。

“甯王”加持!換電有春天嗎?

不過,本文多次強調換電模式,并不是說它要“取代”充電,充、換電并非對立的,它們是可以并存的,探索換電之路,是多元化發展的必然。各家争先進入換電陣營,既為了享受政策的紅利,也為了搶灘登陸,誰都想統一标準,但正如我剛才所說,企業們“各懷心思”。此時,就需要官方起到推動和調控的作用,将企業們擰成一股繩,共同發揮積極作用,落實換電标準的統一。

“甯王”加持!換電有春天嗎?

編輯說:換電模式這條路的前景我是看好的,雖然它目前面臨着很多的難題,但要發展就不能因有難題而放棄,因為中國的換電模式一旦成功,就會形成産業壁壘,這将大大增強中國新能源産業的話語權。以前換電模式的失敗可以說是生不逢時,但技術的發展是動态變化的,現在中國新能源車的環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換電模式已具備發展條件。隻不過,涉及到主機廠底盤開發的适配性和基建部分的爬坡,這個過程想必相對會漫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