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恭賀華誕感恩情緣

□張忠信

回眸我與《淄博日報》的幾件往事,倍感親切和溫暖,教我如何不感恩?

剛到淄博高新區石橋鎮工作不久,我得了嚴重的頸椎病,不能拿筆寫字,也不能拿筷子吃飯。去了幾家醫院,醫生們診斷後都異口同聲地說,必須做手術。這簡直如五雷轟頂,平時連打個預防針都能吓得出汗的我感到異常糾結和緊張。此前,别人要做手術時,我曾勸說過,都是些不可怕、放寬心之類輕描淡寫的話。其實,啥事誰攤上誰知道,當時已是六神無主,尤其是手術前這危險那危險可能性的簽字,更讓人不寒而栗。我将如何戰勝心理障礙的想法寫成《事情落到自己頭上》一文投給了《淄博日報》,在病床上聽說文章竟發表了,心裡放松又歡喜。能傾聽心裡的話的,應該說是知己吧,在最糾結無奈的時候,是《淄博日報》助我度過了人生經曆的一道坎,教我如何不感恩?

1990年,我的兒子應征入伍了,圓了我年輕時當兵沒成的夙願。是全家人的一件幸事。兒子一人當兵,全家光榮。家門口上挂上了“光榮軍屬”的牌子,但無窮無盡的思念卻讓我和老伴備受煎熬。原來孩子在家爹長娘短地叫着,一派天倫之樂;孩子離家後既擔心其冷暖,又挂念其吃穿。一看見兒子平日裡穿的衣裳,不由得眼裡噙滿淚水,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父子兩地書》《兒子長大了》《兒子入黨了》等記錄着父子親情的文章相繼刊登在《淄博日報》上。兒子複員後進了工廠,很快成為中層負責人,評上了勞動模範,他的事迹和形象也登在了《淄博日報》上,教我如何不感恩?

我曾有個小我6歲的胞弟。家裡不管是蓋屋打牆,還是出力氣的大事小情我和他都是勁往一處使,就連村裡演戲,俺兄弟都同台拉琴伴奏。可惜他英年早逝,如剜去了父母的心頭肉,折斷了我的左膀右臂。又一年思念的淚水裡,我寫了篇《弟弟的墳頭草又青》的散文,發在了《淄博日報》予以刊發,而且還刊發了素未謀面的文友安慰我的文章,這樣溫馨的平台,教我如何不感恩?

多年來我一直是《淄博日報》的忠實讀者,也是熱心的通訊員。在張店區馬尚鎮任黨委宣傳委員時,有一年的用稿達130多篇,連續幾年評為優秀通訊員,還曾被《淄博日報》聘為特約通訊員。稿子寫多了,積攢也多了。在報社老師的鼓勵和幫助下,我的散文集《拾葉記》正式出版了。《淄博日報》這樣的良師益友,教我如何不感恩?

在《淄博日報》即将豐滿第70個年輪的時候,我衷心地祝願這棵參天大樹枝繁葉茂、茁壯挺拔。

【來源:淄博晚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