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次成功的公關經曆

作者:張老漢520519
一次成功的公關經曆

那時候被戲稱的“二十響駁殼槍”

一次成功的公關經曆

那時候被戲稱的“手榴彈”

一提起公關,人們就會想到美色誘惑,金錢開道,裙帶關系,互相利用等等手段,而且各個時期的“成本”和内容也不相同。在七十年代,當時經濟落後,再加上文革時期比較嚴厲的政治氣候,公關的武器都是小型的“正常武器”,最流行的有“二十響駁殼槍”(香煙)、“手榴彈”(酒類)、“炸藥包”(點心,茶葉之類的包裝好的物品)等等。當時工廠裡的供銷科長是最吃香的,家裡的物品各式各樣,應有盡有,都是“收來”的公關物品。我不是采購人員,卻也當了一回“公關先生”。

1974年,我在廠裡搞技術革新工作,急需防爆行程開關,由于工廠庫房裡沒有儲備那樣的非正常物品,需要技術人員自己外出采購,我們稱之為“求援”。那個年代的生産力低下,物品奇缺,幾乎都是“賣方市場”,不像現在的價格競争,争相打折才能促銷。

我一不會抽煙,失去了“見面好說話”的條件,二不是采購人員,沒有專門的交際經費,這在當時很難“求援”成功。而我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又是急需,是以就決心試試自己的運氣和手段了。

我帶着助手乘火車到了上海,按照《機電産品目錄》中的介紹找到了XX開關廠。剛進供銷科,就看到許多人手裡提着各式物品圍着一張桌子在交涉,我的直覺告訴我,那就是科長辦公桌了。走近一瞧,他的桌子上散放着一根根的煙卷,這是初次見面時的“答話”程式,而那位斜靠在椅子上的科長把客人的“二十響駁殼槍”和“手榴彈”用腳移到桌子下面,吐着雲霧說:“我們再平衡一下生産能力吧。”就這樣接待完了一位客人。我不自信地遞上求援介紹信:“茲有我廠XX同志前往貴廠求援防爆行程開關十個,請接洽并予以支援為盼。此緻,敬禮。XXX工廠。”那斜坐之人彈着煙灰慢條斯理地說:“我們廠今年的生産任務都排滿了,這些人都是來求援的,你還是通過一機部電工局的訂貨會議正式訂貨吧,很抱歉不能滿足你。”他就這樣把我拒絕了,無論我怎樣鼓動三寸不爛之舌,怎奈身上沒有佩帶“武裝”,要攻下這座碉堡談何容易!我還想再說點什麼卻被排在後面的老同志擠出了“陣地”,看他們個個“全副武裝”的樣子,我隻好敗下陣來,助手也同情地看着我,就這樣回北京也太慘了吧。

猛然間我想起一個上海朋友的忠告:“上海人崇洋怕官,膽子小,喜歡吹牛,隻要謊言巧妙有來頭,肯定會有效果。”看來我也隻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了,我朝助手使了個眼色說:“看我的!”稍作思考後又回到了“前線”。我把介紹信和“實物收據”(專門購買物品用的一種支票)拍在了那個科長的桌前,鄭重地說:“你是今天把開關給我還是明天把開關交到上海市委?我是石油部派來的,我們正在支援越南前線(當時正值抗美援越的時期),急需防爆開關,部裡指定了你們的産品,派我們先帶回兩個,其餘的請你們用快件寄給我們,耽誤了援越任務你要負全責!你看着辦吧!”說完我扭頭就走了。

我們剛剛走出了房門,就聽見後面有人喊:“唉!老,老幺!請等一等,有話好好說嘛!”我回頭一看,那位科長追了出來說:“我們确實庫存不多了,這樣吧,我先把别人的貨讓給你們,先帶回去兩個,剩餘的我們寄給你。你去庫房吧,我打個電話通知他們好了。”我謝過之後,來到了庫房,順利地提了貨,朝着助手得意地說:“走!我帶你吃西餐去,去上海最進階的國際飯店!”就這樣,我們每人肩扛一個開關(大約四公斤一個)去了上海最高檔的飯店用西餐慶祝了我們的勝利。

時過境遷,如今大陸物資豐富,再也不用求購商品了,但是公關行為仍然存在,隻是互換了角色,銷售人員需要做公關,而采購人員則是大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