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二戰時的法屬印度支那

作者:國際工程貿易資訊

作者:劉鐵軍

法屬印度支那聯邦的曆史:

法國對東南亞的入侵始于 1858 年 9 月,當時法國軍隊在西班牙的協助下襲擊了越南阮朝的港口城市岘港和西貢。1863年,高棉國王諾羅敦被迫将他的王國送出給法國作為保護國。随後幾年法國領土的一系列擴張導緻法屬印度支那于 1887 年形成為殖民地聯盟--法屬印度支那聯邦。最初它包括現在的越南和高棉,首都位于交趾支那的西貢。1893年法國軍隊擊敗暹羅後,寮國加入聯邦。1899年,中國南方的廣州灣通商口岸被法國強行租借,劃歸法屬印度支那管轄。1902年,法屬印度支那聯邦首都遷至河内。1900 年代初期從暹羅獲得了額外的領土。

「曆史」二戰時的法屬印度支那

(法屬印度支那的旗幟)

法屬印度支那聯邦沿海地區為法蘭西帝國提供茶葉、大米、咖啡、胡椒、煤炭、鋅、錫和橡膠,而内陸地區,寮國地區提供了一些木材;尤其是橡膠,這提高了法屬印度支那的價值,尤其是在汽車使用量增加之後。西貢是法屬印度支那的主要交通和商業中心,到 1937 年成為整個法蘭西帝國第六繁忙的港口。連接配接河内和西貢的跨印度支那鐵路于 1936 年開通。法屬印度支那在東京大約有 7,784,000 人,在安南大約有 8,000,000 人,在交趾支那大約有 4,484,000 人,在高棉大約有 3,000,000 人,在寮國大約有 1,300,000 人,總共大約 24,568,000 人。

二戰中的法屬印度支那聯邦:

在歐洲戰争中,法國被德國擊敗。法國(即維希法國)顯著削弱,試圖在持續的沖突中保持非交戰狀态,但收效甚微。1940 年 6 月,日本軍方要求并獲準在越南 東京設立軍事使團。1940 年 8 月,日本進一步要求有權使用法屬印度支那其他地區的機場,法國一直拖延談判。9 月 5 日,由于一再拖延,日軍入侵法屬印度支那。法國人于 1940 年 9 月 25 日承認失敗,開始了法屬印度支那名義上仍是法國屬地,而日本人在幕後掌握着實權的時期。1940年10月,泰軍趁勢挑釁法屬印度支那,更新為法泰戰争。日本人幹涉并進行談判,泰國收複了它在 1900 年代初被法國占領的領土。日本對法屬印度支那的侵略成為美國決定禁止向日本出口戰略物資的最後一根稻草。整個法屬印度支那在二戰初期發揮了重要作用,因為它切斷了中國的供應路線。當太平洋戰争于 1941 年 12 月爆發時,交趾支那成為了日本入侵軍隊前往英屬馬來亞的起點。

「曆史」二戰時的法屬印度支那

(駐紮在法屬印度支那的 日本軍艦遭到美軍空襲)

日本用法國傀儡控制了越南的三個殖民地,直到 1945 年 3 月 9 日日本人直接控制印度支那。美國人和中國人支援法屬印度支那的越南(越南獨立協會)抵抗運動,該運動有共産黨員,但該運動沒有堅持共産主義哲學。不久之後,蘇聯也成為了堅定的支援者。到 1944 年,越盟擁有 50 萬會員,其中 20 萬在越南東京,15 萬在安南,15 萬在交趾支那。戰争結束後,繳獲的日本武器和設施被移交給越盟。共同敵人的失敗導緻社會各派分裂,越南各個派别各自宣布越南獨立。法國人的回歸并沒有将各個運動團結起來。最終,胡志明上司下的共産主義派系将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取得勝利。

在整個戰争期間,高棉被大約 8,000 名日軍占領。法國人名義上一直控制着高棉,直到 1945 年 3 月 9 日諾羅敦·西哈努克國王在日本的支援下宣布高棉王國獨立。二戰後,法國殖民政府傳回高棉。當法屬印度支那于 1953 年解體時,高棉将獲得獨立,諾羅敦·西哈努克國王将繼續擔任其君主,直到 1955 年(他将是在未來數十年保持影響力的領袖)。

寮國在戰争期間受到日本和泰國的影響。在此期間形成了幾次抵抗運動,包括法國人支援的一次抵抗。1945 年 4 月 8 日,西沙旺國王宣布寮國名義上獨立;王儲薩旺瓦塔納很快就會前往山區,組織另一場抗日運動。戰後,西沙旺國王心甘情願地回歸法國人的統治下,這引發了與寮國伊薩拉民族主義者的短暫權力鬥争。西薩旺國王于 1946 年 4 月重新掌權。寮國将在 1953 年法屬印度支那結束後獲得獨立,西薩旺國王将繼續擔任君主,直到 1959 年 10 月去世。

在戰争年代,法屬印度支那地區總共有 1,000,000 到 2,000,000 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死于饑荒和日本人的虐待。

二戰後,中國與英國以北緯16度線為界分區占領了法屬印度支那,廣州灣租借地也被歸還中國。随後,法國人在英美的支援下回到了 法屬印度支那,從蔣介石軍隊及英軍手裡接管了法屬印度支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