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那些年裡,巴菲特的背沉了下來,站了起來,站了起來。

作者:馮侖風馬牛
在那些年裡,巴菲特的背沉了下來,站了起來,站了起來。

封面圖檔|暗影大亨

溫|牛鳳瑪(微信公衆号:牛鳳馬鳳)

2020年注定是色彩斑斓的一年。首先,疫情肆虐,數億居民住在家中,導緻人類曆史上最大的孤立。随後沙特和俄羅斯打架,油價暴漲,長期飽受高油價困擾的人們終于發現,"石油比水便宜"不是夢。然而,在岸邊觀看火災的人們來不及享受低油價的好處,發現火災已經到了自己的錢袋裡,消防隊趕緊放水來拯救市場,卻迎來了美國庫存十天四根導火索,讓人們喊出了"活久久了"。

面對這種情況,很少有人有資格說"長壽",但其中一些人必須包括股神沃倫·巴菲特( Warren Buffett)。五個月後,巴菲特即将迎來他的90歲生日,這也許是他職業生涯中最激動人心的新生活。在過去的一個月裡,他的股票投資組合損失了大約800億美元,或超過32%。除了巴菲特最喜歡的蘋果、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和可口可樂(Coca-Cola)之外,投資組合中還有幾隻航空股,就在幾天前,投資者預測今年該行業的業績将黯淡,航空公司将出現大量倒閉。

1月1日,巴菲特的好搭檔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已經96歲了,他曾經說過:"如果你沒有辦法承受50%的回調,就不要進入股市。未來究竟如何未知,但兩位睿智的老人,除了幾十年的耐心見證曆史之外,還有許多巨人奮戰了一輩子,跌入了自己的腦海。

1

沃倫·巴菲特出生于1930年8月30日,這不是一個好日子。

前一年10月24日,美國股市破紀錄,達到驚人的1290萬股,但這一活動隻不過是押注股市崩盤和市場恐慌。從那天起,到1932年7月,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從381.17的高點暴跌至41.22,距離1896年首次公布時的40.94僅一英尺。在此期間,道瓊斯指數短暫反彈,但這隻是由于照顧美國商品的《斯穆特-霍利關稅法》(Smoot-Holly Tariff Act)刺激的"回歸之光"。

1932年7月,道瓊斯指數終于停止下跌,但大蕭條的恐怖開始出現。那一年,美國有5000家倒閉的商業銀行,失業率為23.6%。在免費分發湯的餐廳門口,有人穿着外套,皮鞋和紳士帽。在那個不确定的時期,等待咬一口已經成為唯一的确定性。

在那些年裡,巴菲特的背沉了下來,站了起來,站了起來。

但這與巴菲特關系不大。在這一點上,他不必擔心任何事情,一切都取決于他的父親霍華德巴菲特。

霍華德也是1929年股市災難的直接受害者之一。1925年,雜貨店老闆的兒子霍華德結婚了,不久之後,他創辦了一家小型股票經紀公司。那是"咆哮的二十年代",多年的經濟繁榮給了大家對未來的希望,僅僅把所有的錢都投入股市是不夠的,是以找股票經紀人借錢、杠杆、重新進入市場成為一種趨勢。霍華德就是這樣一個股市炙手可熱的時候經紀人,他幫助人們投機股票,也幫自己掏錢炒股票,股市崩盤後,霍華德躲在家裡,連電話都不敢接,隻能靠救濟養家糊口。

巧合的是,當霍華德一家在農業小鎮奧馬哈避難時,除了席卷全球的大蕭條之外,他們還看到了一場蔓延的蝗災。天,地,一樣不占,唯一能拼,隻有人。霍華德一向不願放棄自己的證券業務,他拉朋友,重新開了一家公司,驚慌失措,沒人願意把錢投入股市,公司一直在虧損,最大的客戶是老闆自己,即便如此,也一直堅持做生意。

1938年,霍華德和小巴菲特一起走進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大廳,高盛的投資經理們接待了他們。這是十年蕭條的結束,在羅斯福上台五年後,他正處于争議之中,使即将将美國拖入深淵的經濟衰退停止,他推動建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和證券交易委員會等重要組織。1929年華爾街股市災難所暴露的股市漏洞正在被系統和機制修補。

這一時期的美國人,就像掉進水裡的背包客,扔掉了半生包,最後上岸了,餘生,除了那些仍然向往水下寶藏的人,沒有人敢回頭。

2

不像以謀生、掙紮求生的霍華德,有些人本來可以幹淨利落地站在岸邊,卻無法抱住尋寶的心,主動下水。

約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的"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經濟學家"歐文·費舍爾(Owen Fisher)在别人眼中應該是最不沮喪的人。費舍爾出生于一個中産階級家庭,從小就就讀于耶魯大學,在那裡她加入了該大學最著名的社團——骷髅協會。24歲時,他以一年級的成績獲得了耶魯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

1907年,費舍爾完成了《利率》,這是不朽著作《利息理論》的基礎。在書中,費舍爾認為,即使人們已經有了一定的時間和對未來的估計,他們仍然傾向于享受現在,而不是思考未來。以費舍爾為例,現在想吃一顆糖,10元可以買到1顆糖,但一年後,10元可以買到10顆糖,為了滿足現在并願意放棄一年後的9顆糖,是"不耐受"的表現。

1911年,費舍爾出版了《貨币購買力》,為貨币主義奠定了基礎,提出貨币供應量×貨币周轉率、商品交易量×、商品平均價格,美元不應與黃金挂鈎,而應與一籃子商品挂鈎,以達到價格穩定的目标。從人類的急躁到金錢促進繁榮和衰落的能力,費舍爾已經成為一個天才和經濟學的粉絲。

費舍爾的天才并不止于此,1913年,他發明了卡片索引系統并獲得了專利。進入"咆哮的二十年代",費舍爾以一大筆錢換取專利,成為"最富有的經濟學家,最懂經濟學的富人"。當時,費舍爾和凱恩斯是莫的異類,莫還是一個不知名的學者。

在那些年裡,巴菲特的背沉了下來,站了起來,站了起來。

歐文·費舍爾|圍觀者被清除,當局着迷

1925年,費舍爾把所有的錢都投入股市,像大多數普通股東一樣,借了錢,并對其進行了杠杆化。到1929年,他的股票價值1000萬美元。就在10月22日,費舍爾自豪地喊道:"股價永遠高居高位!财富和學術地位的增加擴大了費舍爾的話的範圍。

然而,兩天後,股市崩盤,費舍爾從千萬富翁變成了"千萬富翁"。借錢和杠杆使費舍爾不可能長期持有他的股票。債權人拿走了當時像廢紙一樣的股票代金券,豪宅被拿走,或者耶魯大學出來租了一個房間,這樣經濟學大師就不會睡在街上。

一夜之間,費舍爾失去了她的财富,并是以而臭名昭著。此後,他開創了債務緊縮理論,解釋了危機的根源,認為這是由信貸泡沫引起的,并為解決通貨緊縮提供了一條途徑。不幸的是,凱恩斯主義大放異彩,費舍爾成了一名"老師",不得不專注于他的學術研究,在大學裡寫書。

費舍爾于1947年去世,享年80歲。很顯然,天才什麼都不擅長,他過山車般的财富在他的學術成就上鋪上了幾塊小小的瓷磚,但正是這些磚塊讓他的學術思想塵埃落定了幾十年,直到2007年次貸危機爆發,才被重新強調。至此,費舍爾哀歎"蕭條的唯一原因就是繁榮",已經在現實中回蕩了無數次。

3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歐文·費舍爾的哀歎比他的學業成就更震耳欲聾。無數投資者提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因為他們試圖避免這場股市動蕩的痛苦。

第一個是菲利普·費舍爾(Philip Fisher)開創的《增長投資法》(Growth Investment Act)。

菲利普出生于1907年,比歐文·費舍爾小40歲,姓氏相同,直到現在,人們一直在猜測這兩個在各自領域表現出色的人是否是父子。無論答案如何,很明顯,菲利普的成功是基于對歐文·費舍爾失敗的全面學習。

按照菲利普的哲學,投資不是投機,他不想"浪費時間賺很多小錢",他隻需要一個巨大的回報,即使等待時間很長。與頻繁易手的短期投資者相比,菲利普的做法有點"懶惰":他花了很長時間看公司,确定了一些核心股票,長期持有它們,隻有少量的錢會流向"潛在的子核心"。

根據菲利普的說法,他有14隻"大錢"股票,其中最少的股票收入是他的七倍,也是最多的數千隻。他持有這些股票很長一段時間,長達8或9年,長達30年。

這個"成長投資法"後來成為巴菲特的寶庫。巴菲特曾表示,他85%的投資來自格雷厄姆,15%來自菲利普·費舍爾。

1987年,記者問菲利普,他和格雷厄姆有什麼差別?菲利普狡猾地笑了起來:"格雷厄姆主張購買極便宜的股票,這樣才能避免大跌,但他自己說這很糟糕,每個人都知道這一點,是以每個人都會以這種方式選擇股票。雖然我的方法不是成功的唯一标準,但我想說,在我的投資生涯開始之前,"成長型投資"這個詞還沒有被說過。

在那些年裡,巴菲特的背沉了下來,站了起來,站了起來。

菲利普·費舍爾的幾部作品

避免腦震蕩損失的第二種方法是建立一個由阿爾弗雷德·瓊斯(Alfred Jones)開創的"對沖基金"。

瓊斯出生于1900年,菲利普是同一代人,但經曆完全不同。瓊斯喜歡出海和折騰。23歲從哈佛大學畢業後,瓊斯擔任采購員,為世界各地的不規則船隻供貨。他後來加入了美國外交部。希特勒上台後不久,瓊斯成為美國駐柏林大使館的副領事,見證了一個國家瘋狂的開始。婚後,瓊斯辭去了外交官的職務,成為一名記者。在西班牙内戰期間,他和他的妻子穿越戰區,報道貴格會如何在戰鬥中幫助平民。

直到1949年,當瓊斯将近半個世紀時,他才安頓下來開始自己的事業。前半生左右擊球的經曆使他對風險特别敏感。他挑選了一些看漲的股票,利用它們,并通過做空被高估的股票來規避風險。這樣,獲利與否與市場沖擊關系不大,而取決于管理者是否選擇一些合适的股票進行買賣。瓊斯的對沖基金也有一套奇特的管理方法:如果客戶把錢放在他的管理之下,他會拿走20%的利潤作為管理費用,但如果他不賺錢,他就不會拿任何錢。

經過幾年的出色表現,這種"對沖風險"的想法在投資界已經流行起來。巴菲特、索羅斯、達裡奧和其他冉冉升起的新星已經吸取了教訓,雖然沒有人像格雷厄姆那樣把他提升到如此高的水準,但值得注意的是,瓊斯從未像格雷厄姆那樣有過瀕臨破産的麻煩。

随着職業生涯的步入正軌,瓊斯逐漸離開辦公室,開始公共服務,聯系志願者在開發中國家做技術支援,并與當地最貧窮的人一起解決問題。瓊斯的一生極為低調,連照片都很難找到,但這種縮小貧富差距的"對沖",是他一直為之奮鬥到生命的盡頭。

4

數學中有一個"六度空間理論",這意味着你最多可以與六個人接觸任何陌生人。巴菲特獨特的投資理念,建立在幾十年來不間斷的閱讀和思考之上,霍華德·巴菲特的堅持不懈的榜樣,像歐文·費舍爾這樣的學術天才,以及像菲利普·費舍爾和阿爾弗雷德·瓊斯這樣的投資之神是他想法的源泉。有人開玩笑說:"在這四次崩潰之後,我分享了巴菲特80%的生活。可以看出,在這個時代,即使我們不必經過人,我們也可以與任何一個人有很大的聯系。

回想起過去,巴菲特深情地說:"我非常喜歡1929年,因為那是一切開始的時候。希望在今年的生日那天,他會說:"我真的很喜歡2020年,因為這是我一生中最激動人心的一年。

我不知道疫情何時結束,也不知道股市将如何停止震蕩。接下來的幾天,希望大家順利、健康,投資有回報。經驗是财富,希望所有這些沖擊,但我們體驗到波浪般的向前的假警報。

源:

羅傑·羅文斯坦:巴菲特傳記 - 美國資本家的成長,中信出版社

歐文·費舍爾:利息理論,商業出版社

歐文·費舍爾:《繁榮與蕭條》,商業出版社

菲利普·費舍爾:如何投資于增長,福布斯 Chinese.com

[5] 艾倫·羅伯特·洛林:歐文·費舍爾:傳記,威利

[6] John Russell:Alfred W. Jones,88歲,社會學家和投資基金創新者,紐約時報

[7] 馬拉比·塞巴斯蒂安:錢比上帝多。城市,企鵝出版社

[8] Olivia B. Waxman:是什麼導緻了1929年的股市崩盤——以及我們仍然犯錯的地方,時間

圖檔來自網絡

作者| |王濤,主編,|陳潤江,顧問|王淑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