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變天 極右化思潮來襲
風雲突變,歐洲變天啦!近日,關于歐洲議會選舉的消息上了熱搜,原因是歐洲的極右翼政黨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作為歐盟的四大常設機構,歐洲議會其實權力有限,但它最大的特點是,這些當選的議員是歐盟選民一票一票真刀真槍選出來的,代表着歐盟的基礎民意。如此一來,問題就大了。
左派和右派兩個陣營在很多問題看法上都大相徑庭,比如貧富差距,左派最喜歡的解釋包括殖民主義、種族主義、資本主義剝削以及富裕國家給予的援助不夠。而右派的觀點集中在政府不作為、腐敗、缺乏自由市場、依賴外國援助,甚至是微妙的種族劣勢。此外,還有一些不太帶政治色彩的解釋,其中包括地理環境、氣候以及在非洲尤為典型的戰事連連的悲劇。
《資本主義的未來》解釋說,盡管左右派的新意識形态呈現截然對立的面貌,但它們都強調個人,并推崇精英統治:左派推崇的道德優越的精英與右派推崇的經濟能力優越的精英競争。左派眼中的超級明星是很有德性的,右派眼中的超級明星則是極為富有的人。
右派人士說,如果人們可以自由作出選擇,而且市場也充滿競争,那麼這種自由人類和頗具競争性的市場導緻的不平等現象完全是合乎道德的。就像米勒所說,市場會在道德層面獎勵高尚的行為,比如工作、負責任、勤儉節約、創新、承擔風險。大家可以對不幸之人表以同情和憐憫,但我們沒有更好的方法來配置設定資源。如果一個人認為市場是組織經濟活動的最佳方式,那麼也就必須接受其結果。左派人士認為市場是未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創造的、以社會技術為基礎的社會建構。如果市場是一個社會建構系統,那麼我們必須對其結果負責。在那樣的系統中,并不是單憑美德就能決定結果的。一個人出身的好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可以遺傳的智力、種族、傳承的财富和出生的地理位置。鑒于這些因素的影響,就像米勒所說的那樣去思考市場結果是否像假定的那樣合乎道德沒有任何意義。
歐盟各國政府将迎來最艱難的執政
前幾天,G7在意大利開會,有張圖在各大平台瘋傳,網友們管它叫“失敗者聯盟”——德國總理朔爾茨,他的紅綠燈聯盟在歐洲議會選舉中遭到慘敗,執政的合法性備受質疑;馬克龍作為總統,他所在的複興黨是執政黨,但是在歐洲議會大選中,複興黨僅僅拿到了14.6%的席位,而極右翼的國民聯盟拿到了31%的席位,是他的兩倍以上,他還是以解散了法國議會;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上司的自由黨正面臨50年内最低的支援率;英國首相蘇納克上司的保守黨幾乎注定要輸給工黨;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内閣的支援率隻剩下26%。最麻煩的還是美國總統拜登,他兒子亨特.拜登被特拉華州法院陪審團裁定有罪後,對老拜登帶來緻命打擊。
歐洲議會和歐盟各國政府開始相愛相殺
歐洲議會的此次選舉,歐洲各國政府潰不成軍,引得有人驚呼,歐洲失控,将迎來真正的狂風暴雨!之是以這麼說,是因為歐洲各國政府慘敗,意味着他們即将相當大程度上失去對歐盟的控制權。同時,他們未來的決策風向将受到民意的巨大掣肘。以法國為例,在歐洲議會中,相當多法國代表都是反對黨,對于馬克龍所提出的意見,他們大機率會唱對台戲,讓馬克龍在歐盟什麼都幹不了,成了一個擺設。不僅僅是法國,德國,西班牙、希臘、比利時等國家幾乎都是這樣的局面。這意味着歐洲開始了極度撕裂,歐洲政府将無法掌控歐盟。于是,最搞笑的事情發生了,從現在起,很有可能以後對于歐盟的事情,歐洲各國政府幹瞪眼沒辦法。
白左和白右有什麼差別
有人說,歐洲是白左的發源地,而美國是白右的發源地。美國兩黨的顔色,民主黨是深藍,共和黨是紅色。共和黨是典型的右派,為什麼說他們是紅色黨派呢?這跟美國的曆史有關。早年,從英國移民來美國的清教徒多是蘇格蘭農民,日積月累在田裡幹活,結果脖子都曬紅了,是以red-neck用于比喻下地幹活的蘇格蘭農民。而共和黨是美國傳統勢力的代表,比如特朗普,屬于典型的白右。
白左們支援什麼呢?支援開放和全球化;支援移民,支援烏克蘭;支援LGBT; 支援動物保護,支援環境保護;支援極度的平等,要求扶植弱勢群體;要求政府幹預經濟,對底層更多補貼。白左最為典型的代表就是德國綠黨,把支援移民和支援環保當做自己的最終事業來做,并且成為了德國的執政黨,和舒爾茨所在的社會民主黨聯合執政。
相反,右翼就是對白左的全面反對。白右要求極度的自由,認為适者生存,反對政府過多幹預經濟,反對對弱勢群體的補貼。比如阿根廷的那個米萊,要取消一切福利,所有的一切都自由化,甚至器官自由買賣。同時,右翼還反對移民,反對LGBT,反對環保。最厲害的是,白右反對全球化,提倡對本國進行貿易保護,簡單地說,白右強調本國利益高于一切,強調自己的族群要高于其它族群。而這一次歐洲議會選舉的最大的特點,是獲勝的不僅是白右,而且還是極右翼,是右翼裡天花闆。比如法國這次獲勝的極右翼代表勒龐,他老爸就曾公開支援二戰時期的大屠殺,認為人類社會本就應該弱肉強食。據傳,勒龐大姐本人就對普京非常同情。
為什麼是右翼
主要是這兩年,俄烏戰争打得讓歐洲人苦不堪言。俄烏戰争爆發之後,美聯儲就開始加息,再加上美國炸了北溪管道,歐洲爆發能源危機,大量的企業和資本外逃,歐洲的經濟一塌糊塗,物價飛漲,普通消費者叫苦不疊。但面對生活的壓力,歐洲的政客們(比如歐盟主席馮德萊恩)根本不管歐洲的死活,突出所謂共同的價值觀,勒緊褲腰帶援助烏克蘭。以德國為例,舒爾茨整天去操烏克蘭的心,甯願去買高價的美國能源,也不使用廉價的俄羅斯能源。是以才會有今天德國選擇黨獲勝(其核心人物在選舉時高呼:一切為了德國!這簡直就是當年特朗普競選口号“讓美國再偉大”的翻版)。
歐盟外貿政策會帶來哪些影響
由于存在着右傾思想的巨大民意,這将不可避免地影響着歐盟各國政策的政策導向。預計未來半年内,歐洲會将發生一系列變化。
第一,俄烏戰争有可能很快結束。目前的執政黨下一輪大選布局估計隻是時間問題,新政府上台将直接導緻俄烏挺火,歐洲市場将逐漸恢複,進而帶來需求複蘇和消費增加。對此,外貿企業必須有所準備。
第二,随着各國政策開始關注本國經濟發展,預計一段時間後,國際貿易環境将出現積極變化,比如,與前幾年相比,或許變得較為寬松。對此,外貿企業必須有所應對。
第三,巴以沖突結束也将隻是時間問題,相應地,紅海航路緊張氣氛将會緩和,運費會出現斷崖式下跌。對此,外貿企業必須有所防備。
第四,以石油為代表,國際大宗原材料價格将進入穩中有降的過渡期,然後随着國際貿易的急速複蘇而出現頻繁調整。對此,外貿企業必須有所觀察。
第五,從長遠看,一旦極右勢力占了上風,逆全球化風潮會卷土重來,貿易保護會逐漸加劇,反傾銷案件存在上升的可能。比如,我們非常熟悉的特朗普的執政風格,一切以利己為原則,保護本土企業,拒絕外來商品,為外來的東西加征高額關稅等等,很可能再度來襲。對此,外貿企業必須有所籌劃。
總之,歐盟23國,近5億人口,而且中産階級占主流,消費實力雄厚,購買能力巨大,是中國外貿最大的市場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市場之一,我們必須認真對待,全面分析,準确把握,全力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