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資管新規實施元年“臨門換帥”潮起:半年内16名券商資管高層變動“公轉資”風向再現

作者:王琦 785

南方财經全媒體記者 翁榕濤 實習記者 林思恩 廣州報道

随着資管新規結束三年過渡期,于2022年1月正式落地,券商資管高層人員調整的速度明顯加快,“臨門換帥”主動适應新變化。

據記者不完全梳理,近半年已有16名券商資管高層人員發生變動,券商資管正有意“調兵遣将”,引入投研人才加強主動管理能力。

目前而言,高層人員發生變動較多的有渤海彙金、廣發證券、海通證券、華泰證券、招商證券,均有2名或以上資管高層變動,此外還有國泰君安、中銀證券、東方證券、方正證券等。

半年内16名券商資管高層變動

在業内人士看來,随着資管新規正式落地,打破剛兌、規範資金池模式、遏制通道業務效果逐漸顯現,行業生态新格局進一步重塑,資管業務已成為券商行業市場争奪的新焦點。各大券商積極布局資管子公司和公募基金子公司,努力提升主動投資和資産管理能力。

尤其進入資管新規元年後,券商主動管理能力愈加重要,為拓展公募業務,不少券商資管都在引進優秀的投研人才。去年以來,多家券商資管引進頂流研究人士加盟,招攬優秀投資經理,從内外部不斷調兵遣将增加自身投研實力,意在進一步發力資管業務,也顯示出券商資管打造主動管理能力的決心。

資管新規實施元年“臨門換帥”潮起:半年内16名券商資管高層變動“公轉資”風向再現

1月12日,渤海彙金資管公司釋出公告稱,決定将渤海證券派駐公司的董事徐海軍變更為方超。資料顯示,方超曾擔任渤海證券投資銀行總部進階副總裁。

渤海彙金資管公司近期高層變動較為頻繁。2021年12月31日,渤海彙金副總經理王琦因工作調整離任,同時魏文婷出任渤海彙金基金總經理助理。資料顯示,魏文婷曾擔任渤海證券資産管理總部産品設計部經理、基金管理總部市場開發部經理等職務。

1月11日,廣發證券公告稱,公司首席風險官孔維成由于工作變動辭職,不過仍繼續擔任子公司廣發資管董事職務。更早之前,曾任廣發證券總監、執行董事的秦力被調回廣發資管擔任董事長、總經理職務。

1月7日,國泰君安發公告稱,公司副總裁謝樂斌分管國泰君安資管,兼任國泰君安資管黨委書記,聯系華安基金,不再分管投行事業部、戰略客戶部。此前謝樂斌被國泰君安正式聘為投行事業部總裁。值得一提的是,謝樂斌掌門國泰君安投行業務時,正值投行事業部改革持續推進。

另一家近期資管業務高層變動較多的頭部券商是招商證券。

2021年11月初,原分管資管業務副總裁鄧曉力,因年齡原因申請辭職,随後公司公開招聘一名負責資管業務的副總裁,至今尚未公布任職人選;而在2021年7月,招商證券資管公司提拔原本負責風險工作的肖淩擔任首席風險官一職。

除了從證券公司調兵遣将到資管子公司以外,從外部尤其是從公募基金吸收新鮮血液也成為一些券商資管的選擇,比較明顯的頭部券商是華泰證券。

2021年9月,華泰證券資管聘任了新總經理聶挺進。公開資料顯示,聶挺進具備豐富的公募基金管理經驗,曾供職于招商局國際、博時基金、浙商基金等機構;2021年12月,華泰證券資管公司釋出公告稱,公司首席風險官調整為覃潔。相關履曆顯示,覃潔曾在交通銀行深圳分行、交銀金融租賃公司、華泰證券工作。

方正證券也較為青睐公募基金背景的高管。

2021年11月,方正證券北京證券資管分公司聘任高貴鑫為總經理。履曆顯示,高貴鑫曾在華夏基金、國泰基金、大成基金擔任高管職務,2020年1月加入渤海銀行擔任資産管理部副總經理。

頂流的研究人員也成為券商資管招攬的重點對象。

2021年9月,東方證券釋出公告稱,東證資管聘任胡雅麗為副總經理、聯席總經理、财務負責人。公開資料顯示,胡雅麗曾任招商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分析師、中信證券研究部首席分析師( MD )、光大證券研究所所長。

“近期券商資管高層流動可能與資管新規的實施有關,不少資管行業過去的玩法和産品無法繼續,需要新産品和新的經營思路,中高層換血是必然的。”寶新金融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告訴記者。他以香港金融機構做對比,指出目前國内資管行業起步較晚,監管體系有待完善,産品較單一,而且國内客戶對待資管的态度也需要一個逐漸成熟的過程。

琢磨金融研究院院長姚楊向記者分析,“資管行業無論是券商資管還是公募基金,本身是智力密集型行業,各家公司業績、業務拓展的好壞,都高度依賴于專業人士的水準和産出。相對國有銀行而言,券商和基金的市場化程度更高,個人表現、公司業績和市場定價相對更加公允透明,是以優秀人才更容易被同業關注并追捧,平庸的人員也會面臨市場的逆向淘汰。正常的高管變更和流動也成為常态。”

券商鏖戰公募業務

衆多資管高管變動的背後,是券商資管業務競争态勢的改變。

伴随着券商資管大集合産品改造的持續推進,券商資管公募業務規模在不斷擴大。但在早已是紅海的公募基金業務上,券商資管面臨不小的壓力。

Wind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底,在納入排名統計的内地149家持有公募牌照的各類機構中,券商資管子公司有8家,券商有6家,占比約為9.4%。換而言之,券商資管公募陣營已經逐漸形成一定規模。

不過,在這個陣營中,一衆券商的實力分化明顯。

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10月底,券商資管公募業務中,東證資管以2541.4億元的資産管理規模仍然位居榜首,中銀證券和财通資管則都是以超過千億元的資管規模位緊随其後。而規模最小的國都證券三季度末總資産淨值僅有0.97億元。

就業績表現來看,與經紀業務、投行業務相比,券商整體資管業務收入增速在加快。2021年前三季度券商資管業務手續費淨收入為349億元,同比增長24.58%,收入占比從2020年同期的16%上升至18%。

但券商資管目前頭部效應依舊明顯。資料顯示,中信證券、廣發證券前三季度實作資管業務手續費淨收入分别為85.79億元、73.51億元,僅這兩家公司就已經占到了全部41家上市券商資管業務收入的45%。

此外,有4家券商前三季度資管業務手續費淨收入在30億元至10億元之間,從高到低依次為東方證券、海通證券、華泰證券、國泰君安證券,而這幾家券商最近半年均有高層人事變動。

事實上,即便是資管業務位居前列的頭部券商,在公募業務上仍舊要面臨巨大的挑戰,這或也是“臨門換帥”的原因之一。

姚楊指出,在大資管領域當中,相比于銀行理财業務,券商資管業務的權益基因更強,在以股票為主的權益資産研究領域的積累更加紮實深厚。但和公募基金相比,券商資管過去較長時間當中是以“小集合”類别的為主,多為定向募集,在個人客戶的感覺和呈現上相對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發行的公募産品覆寫面相對較窄,在客戶認知層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此外,對于部分券商而言,除了面對同行競争外,或還有來自内部的競争壓力。

目前對券商實行“一參一控一牌”政策,也就是說即便券商已經控股了一家基金公司,旗下的資管子公司仍可申請公募牌照。這就意味着,券商資管可能與旗下基金公司形成競争關系。

對此,瑞融資産首席研究員梁曉曼指出,“按照現在的監管思路,如果券商獲批公募基金資格,同時控股基金公司,會存在同業競争的問題。其實之前券商沒有獲得公募牌照之前,與控股的基金公司在私募資管計劃也一直存在同業競争。我們認為監管部門下一步可能會對此類同業競争進行規範。”

姚楊則表示,“在資管新規打破剛兌,疊加‘房住不炒’的擠出效應下,無論是券商資管子公司,還是券商旗下基金公司,隻要練好内功、做好業績、行穩緻遠,内部的競争無足挂齒,共同為市場提供長期優質回報的權益或者‘固收+’産品,才是各自發展的星辰大海。”

不過,盡管在公募業務上面臨着不少挑戰和競争,但沒有一家券商會放棄這一增量巨大的市場。隻不過各家券商或許有不同的打法。

通過總結美國投行資管業務發展的經驗,粵開證券分析師李興認為,對于綜合實力較強的頭部券商而言,可以借鑒美林和高盛的全産業鍊發展模式,逐漸豐富自身資管産品種類,滿足不同客戶資産管理需求;而對于大量中小券商而言,可以參考嘉信理财從折扣經紀商向綜合金融服務商轉型的成功經驗,結合自身特點和外部資源,集中力量深耕部分領域,通過特色資管産品打造品牌優勢。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