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IM·2021丨向着海風 野蠻生長

作者:東南衛視

海草,在海邊黃沙鹽堿地上随處可見,在海水的浸泡和風沙的侵襲下,野蠻生長、不折不滅,仿佛im的剪影,新生卻極有韌性。就像im兩岸青年影展創始人洪雷對這個青年短片展的定位:足夠專業、足夠年輕、足夠真誠,本身就意味着某種堅持。第二屆im兩岸青年影展将于2021年8月24日至29日在福建平潭舉辦。作為一個還處在孩提之年的影展,新的賽道、新的理念、新的體感。從今年的1376部報名作品中,00後成為報名者的主流,我們似乎看到燎原之勢漸成。他們像一株株沒有固定姿态的海草,拒絕園丁的修剪,恣意生長,漸漸長出了青年電影人該有的模樣。

IM·2021丨向着海風 野蠻生長
IM·2021丨向着海風 野蠻生長

在島嶼上誕生,以山為影、以海為本,一副藍色的山海畫報,讓人們記住了這個襲浪而來“弄潮兒”。今年,年輕的im和年輕的你們繼續共同成長,從藍色海浪、山巒到藍綠色波浪、野草,從「每一朵浪花去向島嶼」到「向着海風 野蠻生長」,我們想表達的不僅是視覺的改變,亦是im故事的延續和理念的傳達。

今年影展以堅韌、蓬勃、自由為設計理念,層層漸變曲線既是波浪也是海風,環繞出平潭島嶼麒麟神獸的形狀。島中看似淩亂的雜草,就是海風吹不斷、海浪沖不滅,長在海邊石壁縫隙中的荊棘野草。正如新生一代的影視創作者們,小草雖不起眼,卻擁有頑強生命力,不懼風浪,野蠻生長。

IM·2021丨向着海風 野蠻生長

△第二屆im兩岸青年影展主視覺海報

IM·2021丨向着海風 野蠻生長
IM·2021丨向着海風 野蠻生長

“好作品的宿命是要被看見”,電影創作需要青年的才情與銳氣,需要同行者也需要領路人。讓時間見證他們的成長,讓每一朵浪花離島嶼越近。去年的主競賽短片單元終審評委會,我們就曾邀請電影行業知名人士擔任評審。如中國著名導演王小帥先生,北京電影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胡智鋒先生,台灣新電影代表人物徐小明先生,奧斯卡紀錄片選片人陳玲珍女士,著名導演章明先生。作為中國學生短片影展最星光熠熠的終審評委會,2021年的im兩岸青年影展終審評委會在變與不變中,再一次用自己的誠意表達對學生短片作品的尊重。在im看來,年輕意味無限可能,每一部入圍的青年作品都值得擁有最專業的評判。

IM·2021丨向着海風 野蠻生長

△第二屆im兩岸青年影展主競賽單元終審評委

秉持堅守影展一以貫之的倡導與鼓勵,強化對學生短片作品的專業判斷,第二屆im兩岸青年影展主競賽單元的終審評委會成員如下:評委會主席王小帥先生,學術委員會主席胡智鋒先生,終審評委陳玲珍女士、郝蕾女士、張大磊先生。他們将代表im兩岸青年影展的專業态度,為2021年的華人圈高校短片創作水準,給出最終的答案。

IM·2021丨向着海風 野蠻生長

王小帥,中國獨立電影的先鋒人物,享譽國際的中國電影導演,電影“第六代導演”之一。曾獲法國文化藝術騎士勳章。從影二十餘年,執導十三部電影長片。作品常以個體在日常生活中所遭遇的困境來反映急速發展的當下環境。憑借強烈的個人色彩與人文關懷、堅持不懈的獨立創作精神,八次入圍三大國際電影節,六次入圍主競賽單元。其中《左右》獲得第 58 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銀熊獎。《十七歲的單車》曾獲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銀熊獎。《青紅》獲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獎。《日照重慶》入圍第6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闖入者》入圍第7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作品《地久天長》入圍第 69 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獲得最佳男女演員雙銀熊獎,并獲得第13屆亞太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第 32 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女主角及最佳編劇獎。其處女作《冬春的日子》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

IM·2021丨向着海風 野蠻生長

胡智鋒,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主持工作)。1965年生,畢業于山東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文學博士。中國傳媒學術領域第一位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廣播電視藝術學學科創始人之一;中國電視美學研究主要創始者;中國傳媒藝術學研究建立人;著名電視節目策劃人。哈佛大學進階通路學者。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戲劇與影視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國家一級學會——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會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入選中組部首批“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新中國60年影響中國廣播電視程序的60位人物”;首屆國家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曾任中國傳媒大學學報《現代傳播》主編、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

IM·2021丨向着海風 野蠻生長

陳玲珍,cnex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奧斯卡影藝學院會員、紀錄片選片委員。她緻力于發掘人才,支援和推廣中國紀錄片走向國際化。陳玲珍女士監制和制作的電影和紀錄片達數十部,其中紀錄電影包括獲得威尼斯影展地平線最佳紀錄片的《1428》,金馬獎最佳紀錄片《音樂人生》《街舞狂潮》,香港國際電影節紀錄片評審團大獎《少年小趙》,榮獲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節新人單元評委會大獎、并入圍聖丹斯影展世界紀錄片單元的《塑膠王國》,以及獲得first青年影展最佳紀錄片的《棒!少年》等。

IM·2021丨向着海風 野蠻生長

郝蕾,影視演員,1978年出生于吉林省通化市,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其出演的電影《白銀帝國》獲第29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最佳電影獎。憑借主演電影《浮城謎事》《親愛的》《黃金時代》提名金馬獎、金像獎的最佳女主角獎、最佳女配角獎數次。其中《第四張畫》 讓其斬獲第47屆金馬最佳女配角獎。曾多次受邀擔任國際電影節評委,包括2019年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評委,2015年第18屆、2019年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主競賽評委,2020年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主競賽評委、第4屆山一國際女性電影展評委。

IM·2021丨向着海風 野蠻生長

張大磊,青年電影導演,編劇。2006年畢業于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影視大學導演系。2015年完成長片處女作《八月》,獲得第53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劇情片、費比西影評人獎;導演協會最佳青年導演榮譽以及大學生電影節評委會獎。2018年完成電影《藍色列車》,并入圍平遙國際影展和愛沙尼亞塔林黑夜國際電影節。2020年完成短片《下午過去了一半》,獲得柏林電影節短片評審團大獎銀熊獎。

IM·2021丨向着海風 野蠻生長
IM·2021丨向着海風 野蠻生長

今年的im兩岸青年影展,我們攜手cnex共同打造“生生不息”創作訓練營。這個訓練營試圖成為後疫情時代下電影産業正在湧現新機遇的“濾網”。用純粹和專業的角度,篩選出在這個匆忙的時代中,真正屬于青年導演的好作品。王小帥先生、徐小明先生、廖慶松先生 、阿美女士、李睿珺先生、唐大年先生、蕭汝冠先生,在本屆「生生不息」創作訓練營中分别擔任導演、制片人、剪輯、編劇導師。“每一個導演最後的終極夢想肯定是做電影”,如何從多元角度與觀衆産生深度連接配接共情,如何判斷短片有成為長片的潛能,成熟的長片劇本又該如何與主流市場的聯結?這場交流不隻是電影技藝的傳授,也将是精神上的引領與對市場命題的探索。

IM·2021丨向着海風 野蠻生長

△imxcnex「生生不息」訓練營導師

《童年往事》《刺客聶隐娘》《悲情城市》《藍色大門》《地久天長》《日照重慶》《青紅》《十七歲的單車》《冬春的日子》《山楂樹之戀》《都市天堂》《闖入者》《左右》《夏至》《老驢頭》《告訴他們,我乘白鶴去了》《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分手合約》《萬有引力》《牛郎織女》《下海》《愛你愛我》《尋漢計》《不能說的夏天》

*以下人物按姓氏筆畫排序

IM·2021丨向着海風 野蠻生長

王小帥,享譽國際的中國電影導演,電影“第六代導演”之一。曾獲法國文化藝術騎士勳章。從影二十餘年,執導十三部電影長片。作品常以個體在日常生活中所遭遇的困境來反映急速發展的當下環境。憑借強烈的個人色彩與人文關懷、堅持不懈的獨立創作精神,八次入圍三大國際電影節,六次入圍主競賽單元。

IM·2021丨向着海風 野蠻生長

李睿珺,導演、編劇、制作人。自2006年起先後編劇導演了電影《夏至》、《老驢頭》、《告訴他們,我乘白鶴去了》、《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路過未來》,影片先後入圍第6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6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第7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等多次國際國内影展,并獲得多項國際國内重要獎項及提名。

IM·2021丨向着海風 野蠻生長

阿美,編劇、作家。編劇作品《地久天長》斬獲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銀熊獎和最佳女演員銀熊獎,并獲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2019年亞太電影節最佳劇本提名。曾出版中短篇小說集《北京夜未央》。

IM·2021丨向着海風 野蠻生長

徐小明,20世紀90年代出現的台灣新新導演的代表人物。處女作《少年吔,安啦》被選為1992年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的閉幕片。1998年起,擔任《侯孝賢畫像》制片人,并監制《十七歲的單車》、《愛你愛我》、《藍色大門》多部倍受好評的電影。2004年導演的《五月之戀》,開啟兩岸合拍電影同步上映新紀元。

IM·2021丨向着海風 野蠻生長

唐大年,電影“第六代導演”之一、編劇。1989年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編劇專業。2001年,擔任青春愛情片《十七歲的單車》的編劇,獲得第38屆台灣金馬獎最佳編劇獎提名、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2012年,編劇由陳凱歌執導的劇情片《搜尋》,獲得第4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編劇和第4屆中國影協杯優秀電影劇本獎。

IM·2021丨向着海風 野蠻生長

蕭汝冠,剪輯師。中國文化大學廣告學系畢業。大三時對電影産生興趣,至影劇系電影科旁聽相關課程,受到黃建業、張昌彥、李道明等老師的啟發,從業後結識廖慶松,受到深遠影響。曾任長澍傳播制片助理、意象後制公司avid剪接師及台北影業公司剪接師。目前在北京有個人剪輯工作室,參與内地影片的企劃與剪輯指導。

IM·2021丨向着海風 野蠻生長

廖慶松,著名剪輯師、監制。cnex顧問和idf-cnex剪輯工坊導師。剪輯電影超70部,以《好男好女》《十七歲的單車》《美麗時光》《流浪神狗人》《最好的時光》等片數度入圍金馬獎。曾執導過《期待你長大》《海水正藍》等作品。獲頒第39屆金馬獎“年度最佳台灣電影工作者”, 第5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特别貢獻獎。

「千磨萬擊還堅勁」青年電影人始終不懈地突破程式桎梏,孜孜探求多元時代下的青春叙事,行走在創作的路上。電影是造夢的藝術。我們堅信,對于電影、對于青年人的夢,即使再渺小,終有一天也能聚水成浪、聚草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