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藝苑手記 | 古代文人也愛玩“諧音梗”

講收藏故事

品名家書畫

老沈邀你一起在《藝苑手記》

賞析名家書畫如數家珍……

美好的祈求 善良的祝福

清謝聯璧《吉祥四屏》賞讀

藝苑手記 | 古代文人也愛玩“諧音梗”

這組《吉祥四屏》為清“诏安畫派”著名畫家謝聯璧(楚如、楚瑜)所作。“诏安畫派”的創始人之一是謝琯樵,謝琯樵的傳人即謝聯璧,謝聯璧的傳人謝錫璋,謝錫璋的傳人即當代著名畫家、福州畫院畫師沈錫純先生。

謝聯璧所作的這四屏條,分别以鴨、貓、雞、鶴四種動物營造出四種意境,濃縮着傳統民族藝術的文化内涵和審美情趣,塑造了一種優雅、吉祥的客廳氛圍,喻示着人們美好的祈求和善良的祝福。

屏條是中國書畫獨特的表現形式,通常為四尺、五尺、六尺宣紙對開,可以是四屏、六屏、八屏等等。四屏的内容,可以是春夏秋冬、四時花卉、風晴雨露、花鳥魚蟲、梅蘭竹菊……可以寓意福祿壽禧、忠孝廉恥、福祿吉祥,也可以寓意多子多福、多福多壽、事事如意等等。那麼,謝聯璧《吉祥四屏》分别有什麼寓意呢?

春江水暖

藝苑手記 | 古代文人也愛玩“諧音梗”

大陸古代科舉考試分為院試、鄉試、會試、殿試。明、清時期的殿試分為三甲,第一甲三名,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其餘的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若幹名,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若幹名,賜同進士出身。

在傳統藝術中,藝術家們常常利用鴨、甲諧音,通過描繪鴨子遊弋于水上,配以不同景物,寓意學子高中科甲。據說此類“鴨、甲圖”又分單、雙鴨,圖中配景又分單、雙蘆葦,蘆葦中又分帶不帶有蟹鉗,帶蟹鉗者則是祝學子們高中“一甲一名”狀元,若是一般的鴨子配蘆葦,則是祝願學子們能考中“二甲”“三甲”,當然這也是很美好的祝願了。

謝聯璧所作的《吉祥四屏》中的第一屏,到底是祝學子們考中幾甲?恐怕隻有學子們在“金榜題名”時,才冷暖自知。

富貴耄耋

藝苑手記 | 古代文人也愛玩“諧音梗”

在大陸民間,貓是吉祥的象征。常見的“貓蝶圖”,可愛的貓咪總是與彩蝶嬉戲,周圍多繪有一簇簇寓意富貴的牡丹花。

謝良璧所作的《吉祥四屏》之“富貴耄耋”的貓咪靜卧在滴翠的蕉䕃之下,依偎着盛開的牡丹花,眯着雙眼,正翹首靜候着彩蝶的翩然而至,典型的“富貴耄耋圖”躍然紙上。由于“耄耋”是大陸對八九十歲老人的尊稱,“貓蝶”與“耄耋”諧音,是以,很明顯的是,此圖的吉祥寓意是長壽富貴。

據說貓有九條命,可借以象征福大命大之人。而“耄耋圖”裡的貓咪還有公、母之分,公貓象征招财進寶、開運緻福;母貓象征廣結善緣、千客萬來。至于如何辨識此類圖裡的公貓、母貓,則全憑懸挂者的需要解讀了。

唱醒東籬

藝苑手記 | 古代文人也愛玩“諧音梗”

雞與“吉”諧音,于是被人們賦予了吉祥意義。雄雞啼曙是光明之象,從《詩經》的“雞既鳴矣,朝既盈矣”,到毛澤東主席的“一唱雄雞天下白”,自古以來關于雞鳴的詠歎綿延不絕。

古人雲,雞有“五德”,“文武勇仁信”是也。《幽明錄》載,晉人宋處宗養一雞于窗前,其雞極富言智,竟開口與他言談,處宗是以言巧大進,遂有以“雞窗”代指書齋的典故。另外,每年正月初一為吉日,民間便在室内或門上貼上雞的剪紙或圖畫,寓意吉祥滿門或吉祥入室。

謝聯璧所作《吉祥四屏》之“唱醒東籬”,畫面是菊花怒放,金雞鳴唱,謝氏畫畢自題詩曰:“獨立昂昂志不移,霜深露重任歡呼;依稀殘月花都睡,唱醒東籬第幾株?”菊、雞均與“吉”諧音,自然也是取“大吉大吉”“吉星高照”之意了。

高聲唳松

藝苑手記 | 古代文人也愛玩“諧音梗”

謝聯璧所作《吉祥四屏》最後一屏取唐人“倚松聽唳鶴”詩意為“高聲唳松圖”,畫面為松樹和丹頂鶴。

古人以鶴為長壽仙禽,又認為丹頂鶴更具有仙風道骨,其壽與龜一樣無量。後世常以“鶴壽”“鶴齡”作為祝壽之詞,曆代畫家更喜歡以松鶴作畫,以“松鶴長春”“鶴壽松齡”為題,寓意人們健康長壽。

古人甚至将鶴精神化、人格化,用白鶴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賢能之士,把修身潔行而有時譽的人稱為“鶴鳴之士”。于是,高士以鶴為伴,鶴也逐漸成了名士高情遠志的象征。

謝聯璧畫畢松鶴,又題曰:“勁幹堪栖鶴,高聲恰唳松。丁醜冬日楚如謝良璧”,四屏至此以注明作畫時間畫上句号。

勞動最光榮

藝苑手記 | 古代文人也愛玩“諧音梗”

世人皆知,陳子奮先生是傳統的花鳥畫家,他的大量傳世作品或白描、或水墨多為花鳥題材,少量的人物畫,亦多為古裝題材。

這件人物畫則以當代勞動者的面目出現,這是陳子奮先生的藝術創作跟上時代步伐,投入火熱生活的生動例證,也是他為數不多、殊為難得的現代題材作品。

這件作品回流于新加坡,收藏界多位資深人士見過,有人認為畫中出現掃把,應叫《大掃除》;有人認為掃把、鐵鍬加水桶,該叫《積肥》;我則拿出一九九一年的新加坡《藝術天地》第一期,指出這件作品在新加坡出版的時标題是《勞動》。

或許,這是陳子奮先生在某年的“五一國際勞動節”創作的。是以,叫《勞動》好,勞動最光榮!

藝苑手記 | 古代文人也愛玩“諧音梗”

這件作品最大特點是畫面清新明朗、充滿生命活力與時代氣息。新中國美術的一個重要特點,即傳統畫家的創作在新時代被賦予了新的意義,進而呈現出新的面貌。在這件作品中,陳子奮先生以蒼潤、樸茂之筆诠釋了獨特的時代精神,創造出嶄新的中國畫表現語言;以速寫的筆法,完成對動的人物形體結構和靜的勞動工具的描繪,寥寥數筆便勾勒出勞動者的俊美形象。

其中,以沒骨法,濕筆暈染人物的衣褲和勞動姿勢,讓彩墨交融;以簡練概括的淺彩勾勒,刻畫鞋子、水桶,達到了通過小局部的強烈點綴,使整個畫面平淡中不至單調的效果。

構圖上則通過大幅留白,寓意勞動環境的清新、廣闊與無限。由此可見,陳子奮先生對生活的濃縮能力與作品中的高度概括能力非常人所能及。

勞動是大陸人民的傳統美德,許許多多勞動者在平凡崗位上辛勤的勞動,才創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千千萬萬普普通通勞動者的辛勤耕耘,才有我們今天生活的富足與和諧。天道酬勤,勞動光榮,向勞動者緻敬!

芝石交輝

鄭乃珖先生《芝石延年圖》賞讀

藝苑手記 | 古代文人也愛玩“諧音梗”

從畫面上看,鄭乃珖先生這件《芝石延年圖》有幾個有趣的看點:

其一:此作“戲綴”于“碑帖封面空白處”。這使我突然想說:文人留心處處皆文章,釣魚人遇水就架竿,畫家見紙就畫㒬(畫㒬為閩南語,即畫畫)。畫家見紙來兩筆,不全因“洛陽紙貴”,隻是遇紙手癢,其勤奮可見一斑。

其二:此畫壽石上點的“金苔”是真金!這在中國畫中極為罕見,可見鄭老為此作不但下足了功夫,而且不惜工本。

其三:鄭老在畫就題款時,對此作的自我評價是“此圖頗有韻緻,可取趣也”,顯然鄭老先生對此圖是相當滿意的。其四:此圖作于鄭乃珖先生“八十八春”之時,屬晚歲妙筆!

藝苑手記 | 古代文人也愛玩“諧音梗”

在中國數千年的曆史長河中,靈芝有着諸多近乎玄秘的稱謂和撲朔迷離的光環。上古時期,靈芝稱為“瑤草”;《爾雅》稱為“瑞草”;《神農本草》稱為“神芝”,并注曰:“山川雲雨,四時五行,陰陽晝夜之精,以生五色神芝”;秦始皇時代稱為“還陽草”;東漢張衡的《西京賦》稱為“靈草”……直到明朝李時珍編著《本草綱目》時才回歸現實,稱靈芝能“益心氣,增智慧,久食輕身不老……”

曆史上關于靈芝的神奇傳說更是綿延不絕。相傳靈芝乃炎帝幼女瑤姬精魂所化,瑤姬“未行而亡,精魂依草,寔為莖芝”。民間又有“嫦娥”食靈芝奔月的傳說:相傳後羿射下九個太陽,挽救了天下蒼生,王母娘娘便将靈芝作為長生不老藥賜給後羿,卻被後羿的妻子嫦娥偷吃,結果嫦娥輕飄飄而奔月。

白娘子盜千年靈芝救許仙的情節傳的更玄,說的是苦修千年而得人形的白蛇——白素貞與其妹青蛇邂逅書生許仙于斷橋,萌生戀情,青蛇從中傳情達意,白素貞與許仙終成眷屬。适逢中秋佳節,夫婦邀月開懷暢飲,共度良宵。

白娘子不勝酒力,現出原型,吓死了許仙。為救相公,白蛇與青蛇大戰護山仙童以求仙草,許仙服用千年靈芝後得以生還。此外,關于食靈芝可保長生不老,甚至入仙的傳說更是林林總總,不勝枚舉。

藝苑手記 | 古代文人也愛玩“諧音梗”

靈芝入畫,自古以仙品、祥瑞、吉祥、富貴、美好、如意、長壽等象征出現。靈芝與花瓶合畫,稱為“平安如意”;蝙蝠、小動物、靈芝合畫,稱為“福壽如意”;萬年青和靈芝合畫稱為“萬事如意”;蝙蝠、桃子、靈芝合畫,稱為“福壽如意”;靈芝與為冬瓜合畫,寓意“福如東海”,與南瓜合畫,寓意“壽比南山”……。

鄭乃珖先生以八十八歲高齡寫《芝石延年圖》,應是以靈芝、壽石自況,化心中之“芝石仙境”于筆端,以明潔的筆墨,寓畫外深意。

鄭乃珖先生以工筆名重于世,他在中國畫藝術上的突出貢獻是發展并豐富了傳統工筆花鳥畫的表現手法,使之在工寫結合、兼工帶寫上有了開拓性的進展。

這件《芝石延年圖》在繪畫手法上正屬于工寫相間,兼工帶寫--靈芝用工筆表現,石頭則用寫意為之。

我們看畫中蒼潤古豔的工筆靈芝,以大紅勾染,通過色彩的深淺、濃淡,展現陰陽、明暗,突出芝蕊的肌理;以胭脂勾線、畫邊,使靈芝的菌蓋在微微卷起中顯現出一輪輪雲狀環紋,進而生成了吉祥的意蘊與如意的瑞狀。靈芝的下方,以重墨皴出的寫意大壽石,筆墨矯健遒勁,墨彩蒼潤,嶙峋骨突,蒼古奇崛。

最後貼上金苔,更是為壽石添彩,與靈芝交輝,使整個畫面渾然天趣,靓麗耀眼,飽滿充實。這幅畫的整體效果是工的部分準确生動,寫的部分自然得體;畫面主次分明,十分和諧。将工筆重彩與沒骨寫意交融在一起,在方寸之間使内容、意境得到升華,是這件作品最為難能可貴的。

《文化生活報》版面

藝苑手記 | 古代文人也愛玩“諧音梗”
藝苑手記 | 古代文人也愛玩“諧音梗”
藝苑手記 | 古代文人也愛玩“諧音梗”

—END—

文化生活報社出品

國内統一刊号 | CN35-0042

新媒體責編 | 汪明權

新媒體主編 | 鄒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