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硬碟跳線

買了塊硬碟,80G 一百元,要和原來的硬碟一起用,就要設定主從盤,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勉強弄個白明白不明白,二糊糊的。

    總結如下:通常的硬碟後邊都有一排的接線口,分為三部分,左邊長的是接資料線的,最右邊接電源線用的,中間的部分就是設主從盤用的,設主從盤就要用到跳線,其實所謂的跳線就是套在接線針上的小冒,怎麼插的問題,根本沒有用到什麼線,我原來還以為是怎麼插線的問題呢!後來知道後太氣憤了啊!怎麼能叫跳線呢!本來就是個接線針套冒,改變電路的問題嘛!唉!中國人的毛病啊!挺簡單個事,非要弄得這麼複雜,越想越來氣,就好像中國的教科書一樣,讓人看了雲裡霧裡的,結果還不知所雲,本人菜雖然是事實,可他媽的也沒有必要寫得那麼晦澀啊!語言通俗一點能死啊!通俗易懂一點,不是更能說明寫書的有水準嗎?真不知道他們腦袋裡是怎麼想的,裝的都是什麼!估計是柔和進了傳統文人的酸腐和曆史文化的糟粕!真他媽的氣人,還口口聲聲說我們踩在巨人的肩膀上,這種巨人的肩膀,我們怎麼能站得住呢!而且他們恨不得他們永遠都是巨人,恐怕後來的站得更高!

    想想就掩不住火!不說了言歸正傳,書接上文,繼續所謂的硬碟跳線總結如下:

不同廠家生産的硬碟跳線的方式也不盡相同,不過硬碟上面都有說明的:

1。no jumper=(slave) 表示:把針冒拔掉,什麼都不用,就是從盤了;沒有這種說明的硬碟,按照說明圖示找到Slave對應的圖示,把針冒插在相應的位置,或者不插。

2。Master表示:主盤,按硬碟說明上畫的那個小表格,Master對應的圖示,把針冒插上就行了。

3。cable select表示:兩塊硬碟根據在資料線上的位置決定主從。

4。其實硬碟上還有一些其他說明的,暫時沒看懂,不知道啥意思,我覺得設定主從盤,這就已經夠了,以後明白了在補上。

5。接下來就是插資料線了,主機闆上有兩個資料線接口(也叫:IDE接口--電子內建驅動器接口),一個接口可以接兩個IDE裝置(硬碟、光驅。。。) 接口的邊上一般有編号的,接裝置可一号資料線接口先來接硬碟。

6。主從盤插資料線,可以共用一個資料線接口,然後資料線另一端通常是遠端接主盤(Master)中間接從盤;當然你也可以拔掉接光驅的資料線接口,兩個接口一個接主盤一個接從盤。

7。工作都完成了,啟動機器進BIOS裡面看一下,設定主從盤情況和自己設想的一不一樣;如果不同的話檢查一下跳線,試試不同的跳線法,資料線接法,差錯了也沒什麼的,最多啟動不了系統,不傷硬碟的。

以上就是我安裝主從盤的算是經驗吧!寫在這裡,不完整,以後備忘,有待于補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