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優秀宣講員 | 張水波:弘揚神山精神要有一顆奉獻的心

作者:台海網

來源:湖裡區委宣傳部

近年來,湖裡區大力加強新思想學習,不斷探索理論宣講大衆化、對象化、分衆化模式,打通基層宣講“最後一百米”,助力新思想“飛入尋常百姓家”,2021年獲評全市理論宣講工作“先進集體”,在宣講隊伍中建立臨時黨支部做法被全國黨史辦簡報刊發,參加全市理論宣講輕騎兵比賽成績優異,主要經驗做法被《廈門宣傳》刊發。

在這些亮眼的成績背後,有一群理論宣講員,他們紮根基層,用飽滿的熱情、通俗的語言、翔實的資料,傳遞黨中央聲音,講述湖裡故事,共同畫出“同心圓”,激昂唱響“主旋律”。湖裡頭條特推出“紮根基層、立足崗位”優秀宣講員系列宣傳,讓我們共同領略他們的風采!

優秀宣講員 | 張水波:弘揚神山精神要有一顆奉獻的心

傍晚時分,登上正在建設中的神山紅色文化紀念館,看到勞工們正在清理暫時遺留的軍事碉堡,張水波快步走了過去,抓起鐵鎬,使勁地往地上鑿了幾下,擡頭對勞工們說:“還可以再鑿深一點”。

随後,他又轉到碉堡向海的一面,爬上圍牆,指着那些已經風蝕的彈孔,連着又說了幾遍:“這些要注意保留好,不要破壞了。”

聽故事 學黨史 傳精神 辦實事

今天,讓我們跟随宣講員張水波

一起來聽聽

那些閃耀着光輝的神山故事

↓↓↓

優秀宣講員 | 張水波:弘揚神山精神要有一顆奉獻的心

神山紅色文化紀念館位于湖裡區殿前街道,這裡是廈門島北岸的制高點。1949年10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解放廈門島的戰役,解放廈門的第一面五星紅旗就插在這片土地上。

張水波用左手擋了擋打到臉上的夕照,右手則指向紀念館西側牆面上的一輪巨幅油畫說,這幅畫是我們經過反複研究并精心設計,力圖還原解放軍登陸廈門島的場面。油畫的上方,用紅字印刻着人民日報1949年10月24日《把新中國國旗插上廈門島》的報道全文,顯得異常鮮豔。

優秀宣講員 | 張水波:弘揚神山精神要有一顆奉獻的心

2013年,《廈門日報》刊登了一篇《當年人民日報頭版記載廈門解放瞬間》的報道,這引起了張水波的注意。這篇報道提到,“解放廈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渡海登陸戰役,也是新中國的紅旗第一次插在解放的大城市裡,意義重大。”

優秀宣講員 | 張水波:弘揚神山精神要有一顆奉獻的心

彼時,張水波擔任神山社群黨總支書記不久。于是他通過頻繁走訪親曆者和研究學者,以及其他管道收集相關細節和史料。這些資料都暫時被分類存放在他的辦公室櫃子裡。在張水波的手機相冊中,也儲存了不少與神山有關的資料照片。“看到與神山有關的,我就都會拍下來。”而人民日報刊載《把新中國國旗插上廈門島》報道的舊報紙也被裝裱,用專業的畫筒收藏起來。

張水波反複研讀這篇報道,并征詢采納多方建議及意見,他從中提煉出神山精神的幾個核心:一是不怕犧牲;二是持續奮鬥;三是薪火相傳。這些精神核心,随着張水波的一次次宣講,播撒到每位登上神山頂的來訪者心中。據了解,近年來,已有近萬名黨員幹部群衆和大中學生們來至神山,回顧曆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神山精神,已成為湖裡區用至廈門弘揚紅色文化的重要精神符号,也被張水波結合到社群的管理和建設之中。“以前我們講犧牲,現在是和平年代就講貢獻,是以我們今天的這些從業人員也要有一顆奉獻的心。”

神山社群有80%的居民是原三航六公司的退休職工,老年人多,社群的基礎服務設施比較老舊,構成這個社群的特點。“我們就針對此重點抓居家養老服務和老舊社群的改造兩項工作”張水波說。

2017年全國老舊小區現場觀摩會就在神山社群召開,神山老舊小區改造經驗被作為一個典型推廣,獲得了各界的肯定。

在黨建引領社群建設中,神山精神也成為一個重要力量源泉。“我們神山三航小區獲得了‘廈門市五星級平安小區’和‘廈門市無物業最幹淨小區’。這其中,我們黨員幹部的自我奉獻精神就發揮了作用。”張水波說,這個小區的綠化、環衛都由老黨員帶領居民志願者自覺完成,并形成了制度,實作了高度的自治。

此時,張水波剛剛卸任社群黨總支書記,他将有更多的時間,繼續收集和研究神山的史料。在神山紀念館正對面,當年解放軍登陸時留下的“人倒也不能叫國旗倒”的豪言壯語,被鑲刻在牆體上。對着這行字,張水波行了一個深深的注目禮。

重溫來時之路

傳承紅色精神

讓神山紅色精神激勵我們

奮勇向前!

(來源:湖裡區委宣傳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