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淺談人與人,人與鶴,鶴與雞的關系

作者:山東李士民

在我們通常的認知中,如果周邊的同僚、朋友、同學取得優異成績,晉升提拔獲得榮譽或者孩子考上名牌大學,都會羨慕替他們高興,給于祝賀。教育自己孩子,向優秀孩子看齊,自己也會對照别人找自己差距,争取也要幹出好成績,不會去嫉妒他們。如果自己能夠取得優異成績,是值得非常開心的事情。

淺談人與人,人與鶴,鶴與雞的關系

然而,事實上,果真如此嗎?未必。在現實生活中,往往受到表彰的,反而高興不起來。當一個人取得成績時,往往就會受到嫉妒。對于别人的嫉妒,一方面要客觀對待,不庸人自擾;另一方面是善意對待,從冷嘲熱諷中發現和汲取對自己有用的東西。此時不妨冷靜思考一下,這些風言風語是怎麼引起的?說得對不對?有些逆耳的挖苦,也可能會說到自己的短處,有時比和顔悅色的批評更一針見血,擊中要害;即使是完全沒有根據的風言風語,也不必生氣,不妨引以為戒,作為自勉和鞭策。俗語說:“身正不怕影子斜,腳正不怕鞋子歪”。要相信自己的所作所為是正大光明的,是正能量的,就不會被别人的嫉妒所吓住。否則,自信不足,心存疑慮,庸人自擾,勢必憂心忡忡,似乎外界的風言風語都該承受。要想解脫被人嫉妒的苦惱,最根本的是:自己的胸襟要寬,氣量要大,不去斤斤計較别人的一言一語,仍舊保持坦誠的态度與人相處,即使是嫉妒自己的人,也不必疏遠,也許别人對你的嫉妒也就随之瓦解;閑言碎語也不再有市場,因為人都了解你是什麼人,不實事求是的言論自然站不住腳。厚德能載物,助人能快樂。人有善念,則天地寬。别自視清高,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謙卑是一種态度,展現的是一種涵養!擺正自己的位置,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功名利祿都是過眼的煙雲,是一時的,做人是長久的,人要有大海般胸懷。

淺談人與人,人與鶴,鶴與雞的關系

應該懂得自己所取得的成績與别人的幫助是分不開的。在取得成功和榮譽時,不要冷落了大家,更不要居功自傲,榮譽在某些程度上是大家共同取得,如果不謙虛低調,的确很容易招來他人的嫉妒。相反,真誠地感激大家,讓大夥一同分享榮譽,虛懷若谷,就會得到衆人的擁護、支援,不至招來嫉妒了。嫉妒就是對那些在品德、才能方面強過自己的人,而于心理上對其産生的一種忌恨。如果說這其實就是一種心理上的不平衡,那麼這種不平衡,往往會導緻人與人之間各種沖突的産生,進而影響到人與人的情誼和社會的和諧。人與鶴是保護關系。“閑雲野鶴”日子并不好過。鶴是一夫一妻制,雌雄一旦配對,便永遠不離不棄。孤鶴地位低下,平時形單影隻,遷徙時不能與鶴群同行。在栖息地夜宿,孤鶴負責站崗放哨、走動巡邏。幹的是雜活,到了白天覓食,群鶴常常驅趕孤鶴,食物短缺時更是如此。是以人就加強了對老弱病殘鶴的保護。人鶴和諧,物種狀态從“瀕危”調整為“易危”鶴保護力度不斷加大,數量變化的背後,是人鶴關系的改善。“大家都知道鶴是國家保護動物,獵殺要坐牢,不敢、也不願意傷害它們。但總有不法之徒打鶴的注意。前幾年由于幹旱,水位下降較多,部分地區濕地幹涸,影響了鳥類栖息;鶴栖息地主要是濕地,水多、水少都會影響其活動。人嘛,都是進階動物,都有智慧、有自己的思維、有力量、有欲望,誰又願意屈人之下呢。鶴也如此,鶴不願意與雞同舞,無奈有的鶴受過傷害。

淺談人與人,人與鶴,鶴與雞的關系

一隻鶴站在雞群之中,雞群很少會“衆星捧月”,他們反而會對這隻漂亮的鶴,心懷不滿。一隻“鶴”最大的悲哀,就是“鶴立雞群”。鶴立雞群者,會被雞攻擊,一隻鶴站在雞群之中,這隻鶴越是出類拔萃,周圍的雞對他的怨恨,反而會越強烈。為何呢?一隻“鶴”最大的悲哀,就是因為這隻鶴的優秀,恰恰凸顯出了周圍的雞的平庸、甚至不堪。鶴不知道人對雞的評價,有“小肚雞腸”之說,周圍的雞,在發現自己無法改變現狀、或者懶得改變現狀時,他們就會因“自慚形穢”而嫉妒這隻鶴。嫉妒心一起,周圍的雞,就來攻擊這隻鶴。“鶴”隻能忍氣吞聲。畢竟,勢單力薄。雞,是不願意接受“鶴”的,有“鶴”在隻會刺激到它們敏感的神經。鶴站在雞群中,最穩妥的辦法,就是“韬光養晦”,隐藏自己的優勢,讓自己表現得如雞群一般。如此,才不會被“群起而攻之”。一隻“鶴”最大的悲哀,就是“鶴立雞群”鶴立雞群者,随時會被雞群同化。

淺談人與人,人與鶴,鶴與雞的關系

就是說,如果周圍的環境不好,即使自己沒有感覺到異樣,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不良的影響。同樣,一隻鶴,如果長期與雞群共處,那麼,他長期耳濡目染雞群的言行舉止,即使它沒有察覺到自身的改變,也會受到雞群消極的影響。起初,鶴在雞群發現人們參觀鶴,雞必定會叫喚,鶴的任何動作,都得被雞監督,在這隻鶴看來,是難以接受的。一隻“鶴”最大的悲哀,就是“鶴立雞群”但是,它坦然接受,但鶴就是鶴,它會随時起舞;他不會顧及雞不會飛,雞的特長是公雞會打鳴,母雞會下蛋。當這隻鶴與雞群共處的時間久了,它就會漸漸發現,自己與雞的行為舉止,越來越像,對于雞的自私、小肚雞腸,他不再感覺到排斥,甚至麻木了。當他反觀自身,猛然發覺,自己與雞,快一模一樣了。有一種鶴,能夠“出淤泥而不染”,這種鶴,是善于反思的鶴,是善于認識自己、修正自己的鶴。但是,經常反思自己,來抵禦外界環境的侵蝕,最為耗費精力,會造成極大的内耗。是以,明智的鶴,往往會選擇遠離“雞”或與雞和而不同。

淺談人與人,人與鶴,鶴與雞的關系

鶴立雞群,不如立于鶴群。為何?“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一個人,一旦不思進取,那麼,很快就會大不如前。一隻“鶴”最大的悲哀,就是“鶴立雞群”是以,一隻鶴,最好的歸宿,就是“鶴群”。在鶴群裡,他的眼界會打開,他也能夠結識到更多優秀的“鶴”,來“取長補短”。鶴,真正令人欽佩的,不是它們的能力、見識,而是它們積極樂觀、自強不息、虛懷若谷的品質。我們要學習的正是這份品質,讓我們勇往直前,虎年虎虎生威,越來越優秀。一個人成長最快的方式,就是與“鶴”同行。與“鶴”為伍,日益精進。鶴在中國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是長壽、吉祥和高雅的象征,它也是鳥類中最高貴的一種鳥,代表長壽、富貴。我們要像鶴學習,它象征着聖潔,清雅,長壽,給人們留下美好的印象。作者:李士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