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京養老服務“時間銀行”來了 用服務兌換時間币 本人60歲後可使用

作者:北青熱點

近期,北京市民政局會同市财政局、團市委三部門共同釋出聯合釋出《北京市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實施方案(試行)》(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将于2022年6月1日起實施。在經過教育訓練後,年滿18周歲、熱心公益事業、身心健康的本市常住居民都可成為志願者,并在“時間銀行”建立對應個人賬戶,每服務1個小時可獲得1個時間币并存入賬戶,時間币在全市範圍内通存通兌。志願者既可以在60歲以後兌換相同時長的服務供本人使用,也可以贈送給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直系親屬,讓親人享受服務。其服務内容包括情感慰藉、協助服務、出行陪伴、文體活動、健康科普、法律援助、教育訓練講座、指導防範金融和網絡風險等八大類。

據了解,在2020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發展普惠性、互助性養老服務。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将發展“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作為市政府一項工作任務明确提出,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養老服務時間銀行也是本在公益互助養老模式上的創新舉措。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助人助己、惠及家人

在經過教育訓練後,滿18周歲、熱心公益事業、身心健康的本市常住居民,或本市未滿18周歲的在校學生在其監護人的帶領下參與養老志願服務的,可成為志願者并在“時間銀行”建立對應個人賬戶,每服務1個小時可獲得1個時間币并存入賬戶,時間币在全市範圍内通存通兌。同時,本市鼓勵和支援國家機關、企事業機關、人民團體、社會組織、在京高校等成立志願服務隊,開展養老志願服務。支援深耕社群的企業發揮專業優勢,組織員工開展社群養老服務。

時間币如何使用?志願者既可以在60歲以後兌換相同時長的服務供本人使用;也可以贈送給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直系親屬,讓親人享受服務;還可以向平台捐贈,由市民政局主導,通過平台向有需要的老年人來二次時間币。服務是無價的,時間币不可兌換資金和實物。

時間銀行“開戶”便利,手邊、身邊就可完成

養老服務時間銀行運作、運轉的基礎就是它的資訊管理平台,近期,市民政局将釋出平台微信小程式或APP,友善群衆完成登入、認證、釋出資訊、記錄時長等各項操作。作為需求方的老年人,在登入資訊管理平台完成身份認證後,隻要賬戶裡有時間币,經稽核後,就可以釋出養老服務需求。作為提供服務的志願者,在資訊管理平台注冊認證後,即可選擇預約資訊就近、就便開展有關服務,擷取時間币;同時,為保證服務真實有效,志願者要通過資訊管理平台進行簽到、簽出,記錄服務時長。

以上操作,都可在手邊通過智能手機、平闆電腦等裝置完成。如果老年人或志願者因自身或其他原因,不會、不便使用智能手機等裝置,則可以聯系街道(鄉鎮)确認的專業機構,通過線下方式予以操作。

服務多樣、即時點評,服務好不好,老人說了算

養老服務時間銀行的服務内容,包括情感慰藉、協助服務、出行陪伴、文體活動、健康科普、法律援助、教育訓練講座、指導防範金融和網絡風險等八大類服務,基本符合本市老年群體的普适性需求。各區會根據本區老年人實際狀況和志願者專業特色、分布情況等,優化時間銀行服務内容,推出滿足個性化服務需求、接地氣的服務項目。訂制服務完成後,老年人可通過登入資訊管理平台或聯系街道(鄉鎮)确認的專業機構對養老志願服務進行滿意度評價,服務好不好,體驗優不優,動動手指、打個電話就能回報。

免費贈予+二次公益,特殊老年群體有特别優待

針對經濟困難、重度失能、失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重度殘疾老年人等基本養老服務對象和高齡老年人,以及其他急需社會給予幫助的困難老年人等特殊老年人群,《實施方案》明确各區民政将結合各區實際情況,優先為上述特殊老年群體免費贈予一定數量的時間币,用于釋出養老服務需求,兌換志願者提供的各類服務,切實解決特殊老年群體突出的養老需求。

同時,鼓勵志願者借助公益賬戶為有需要的特殊老年群體捐贈時間币,實作“二次公益”。

志願+助老,安全服務有保險

時間銀行養老志願服務具有先提供服務、後享受服務的自助自惠特點,從嚴格意義上屬于互助養老服務模式,是養老志願服務的初步形态。當志願者将所儲蓄的時間币捐贈給社會、放棄享受後續服務時,就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志願服務。2020年3月1日起實施的《北京市志願服務促進條例》明确規定“建立健全社群志願服務回饋機制,支援志願者利用參加志願服務的工時換取一定的社群服務”,為時間銀行養老志願服務提供了法規支撐。是以,此次推出的時間銀行将與“志願北京”實作資料共享和互聯互通,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養老志願服務納入全市統一規範的志願服務序列。

志願服務組織可引導志願者在“志願北京”網站實名注冊,并在稽核通過後即獲得被保險人資格;對于未在“志願北京”注冊稽核的,要和志願服務組織确認人身意外保險購買情況,加強自身的安全保障。需要提示的是,在時間銀行資訊管理平台與“志願北京”實作資訊共享的前提下,時間銀行志願者在“志願北京”獲得被保險人資格後,參加時間銀行資訊管理平台釋出的養老志願服務,且服務項目、地點、期間有記錄的,如在服務過程中發生的意外傷害事故,将按照“志願北京”規定的理賠流程申請理賠。

長期服務有實惠,可入住公辦養老機構

志願者通過參與時間銀行養老志願服務獲得并存儲的時間币達到1萬個後,可在其年長衰弱或失能後,按照城鄉特困人員待遇入住轄區内的公辦養老機構。1萬個時間币意味着1萬個小時的服務時長。據市民政局新聞發言人李紅兵介紹,這并不是唯一的激勵機制,政府部門還将探索建立梯次分明的激勵措施,比如積分兌換獎勵、優秀志願服務項目評選、優秀志願服務組織評選、星級志願者等等,“也歡迎社會各界集思廣益,提供可落地、可操作的激勵措施,讓養老服務志願者享受可預期、實實在在的激勵和實惠,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孝親敬老傳統美德,營造為老助老志願服務氛圍”。

監管措施将不斷完善,讓好事做好

時間銀行資訊管理平台将采取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能等手段,精準對接供需資訊,對服務采取“智能化”監管。比如,對同一志願者在同一時間段參與多個養老志願服務的,将進行限制,後期根據回訪調查情況予以處理;又如,對于高頻雙向服務、深夜服務、時間币頻繁贈予等異常情況,将進行預警提示,并跟蹤相關主體和賬戶。

對于出現弄虛作假行為的,一經核實,将會采取一定措施,包括取消養老志願服務資訊認定和記錄資格,納入本市養老服務機構失信名單等。此外,對于承接全市養老服務時間銀行運作的資訊管理平台營運方及其從業人員,要求其對提供服務過程中收集、使用的個人資訊嚴格保密,不得洩露、篡改或者毀損,不得向他人出售或者非法提供。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蔣若靜

編輯/譚衛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