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換電品牌EVOGO
1月18日,換電市場迎來一位重磅玩家。甯德時代釋出換電品牌EVOGO及組合換電整體解決方案。采用組合換電的方式,适用于A00級到C級的乘用車和物流車,可以适配全球80%已經上市以及未來3年要上市的純電平台開發的車型。将在10個城市首批啟動EVOGO換電服務。
中信證券新能源汽車行業首席分析師袁健聰最新研報認為,大趨勢下,換電成為推動新能源汽車全場景普及的必然形式,是充電的有效補充。報告預計,在政策、資本、自身産品力提升下,2022年有望成為換電行業高速發展的元年,全年有望新增換電站超3000個,2025年行業新增有望超1萬個,五年十倍+空間。
換電整體解決方案是甯德時代又一個突破口。
據紅周刊财富榜顯示,2021年甯德時代的曾毓群以3348.23億元的身家雄居榜首,比排名第二的順豐控股王衛的身家高出1000多億。
從農村少年到千億富豪,曾毓群的人生經曆堪稱傳奇。
農民的兒子
甯德鳳凰山
在福建省甯德市區南20公裡處,有一座海拔1048米的鳳凰山,因山頂尖聳如鳳而得名。山前有一個小村莊,因處于鳳凰山口,被叫做岚口村。
岚口,曾姓的村民居多,且多是清朝初期從毗鄰的羅源縣遷入。現在這裡隻有幾百戶人家,村裡多是基督教徒。
1968年3月,曾毓群出生在這個小山村。
曾毓群小時候家境貧寒,兄弟姐妹衆多,他的父母是當地的普通農民,沒有什麼文化。但曾毓群很勤奮,成績一直不錯。
國中畢業的曾毓群考上了福建省首批重點中學之一的甯德一中,日後甯德時代的副董事長兼總裁黃世霖便是他在甯德一中的同班同學。
1985年,從甯德一中畢業,考入上海交通大學船舶工程系。
這一年,他17歲。大學時的曾毓群雖然是個理科生,但他的興趣愛好也很廣泛。不但喜歡武俠小說,也喜歡詩詞歌賦,還經常去隔壁的華師大參加舞會,諸多校園活動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苦練内功
1989年,從上海交通大學船舶工程系畢業後被配置設定至福建一家國企,上班不到三個月就辭職南下廣東東莞,加入一家外資企業。
這家公司叫新科電磁廠,其母公司SAE是日本TDK設在香港的全資子公司。新科專門為電腦硬碟生産磁頭,當時全球70%以上的硬碟磁頭都是由它供應,年營收高達10億美元。
工作期間,曾毓群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貴人,他的直屬上司陳棠華。陳棠華是一位美籍華人,早年畢業于台灣大學化學系,曾在IBM工作多年,他的專長是開發磁盤片用的磁性材料。
曾毓群出色的專業技能和埋頭苦幹的精神都被陳棠華看在眼裡,他決心重點培養這個年輕人。
于是,在陳棠華的悉心栽培下,曾毓群先後多次前往國外考察,并在考察期間還接觸了世界最先進的電池生産技術,為他日後電池創業埋下了伏筆。
就這樣,在上司的提拔和自己的努力下,曾毓群在1999年被提拔為新科電磁廠的工程總監,也是這家外資公司第一位大陸籍的總監。
這一年,曾毓群31歲,也是在新科工作的第十個年頭。
03辭職創業
雖然在新科做到了總監的位置,但曾毓群慢慢發現了自己的瓶頸。在這家外資公司裡,大陸籍身份的他已經到了職業生涯的天花闆。
就在曾毓群感到迷茫的時候,他人生中的第二個貴人悄然出現,那個人就是時任新科電磁廠母公司SAE的CEO梁少康。
SAE原是一家港資企業,全稱“香港新科實業”。從港大畢業并取得工業工程碩士學位的梁少康,受聘于這家公司。
後來,SAE被日本TDK集團收購,梁少康也跟着轉入,1999年榮升為SAE總裁。正是在他帶領下,SAE才穩占全球最大的硬碟讀寫磁頭獨立供貨商的地位,并成為TDK集團旗艦子公司。
1997年,當全球第一台MP3問世之際,梁少康就敏銳地發覺到新的機會,一場電池技術革命即将來到,公司應該開發新的産品生産線。
于是,梁少康讓曾毓群負責考察一個電池項目。
随後,曾毓群去深圳與電池專家會談後寫了一份報告,論證了電池制造的可行性。但報告送到總公司後沒有得到準許,梁少康便心生退意,決定自己涉足電池行業。
可是想在電池行業闖出一片天地,必須要有優秀的團隊。于是,梁少康找到工程總監曾毓群,表明自己非常看重他的技術和能力,邀請曾毓群和他一起創辦一個電池企業。
但曾毓群沒有立刻答應,因為當時一家獵頭公司正挖他去深圳一家大型公司擔任總經理,薪酬待遇都很不錯,曾毓群很是心動。而正準備大幹一場的梁少康,怎麼能眼睜睜看着未來的手下大将就此離去?這時他想到了曾毓群的老上司陳棠華。
梁少康找到陳棠華,希望當時還身在美國的陳棠華能夠留住這個即将出走的技術骨幹。
在陳棠華的勸說下,曾毓群放棄了深圳的高薪Offer,決定加入梁少康和陳棠華,三人一起創業做電池。
于是,1999年的秋天,三人組建的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簡稱ATL)在香港注冊成立。
曾毓群出任總裁兼CEO。
04 初試身手
ATL早期團隊
ATL成立初期,電池行業的競争已是一片紅海,日系巨頭早已站穩腳跟。它們生産的硬殼圓形和方形電池自動化程度高、品質可靠、性能出衆,占據市場主流,初創企業在這塊很難與其相争。
ATL一開始的目标選得很明确,制造聚合物軟包锂電池。因為消費電子産品對電池的規格有千差萬别的要求,軟包電池最大的優勢則在于形态相對自由。
确定方向後,曾毓群飛往美國,從貝爾實驗室手中購買聚合物锂電池的專利。曾毓群去得不算早,當時,已經有20多家機構從貝爾實驗室拿到了授權。
然而,當曾毓群按照貝爾實驗室的專利配方試制電池時,發現産品存在一個緻命問題——使用一段時間就會因為内部材料分解釋放氣體而膨脹,導緻電池存在爆炸風險,不可使用。
在創業資金即将耗盡,創業項目就要失敗的關頭,ATL衆人發現是電池内的電解液配方存在問題,反應活性溫度太低,容易分解産生氣體。在嘗試了數十種電解液配方之後,ATL終于解決了電池脹氣問題,産品順利生産。值得一提的是,在拿到貝爾實驗室授權的機構中,ATL是當時唯一解決了這個問題的團隊。
2001年,ATL在東莞白馬的廠區落成,當年出貨量就達到了100萬枚電芯,主要為藍牙耳機等産品供貨。技術突破的價值功不可沒,不過那時曾毓群和他的創業夥伴們還沒有認識到,這項技術突破未來會帶來多大的前景。
2003年,正為iPod續航發愁的蘋果找到了ATL,希望後者為其定制一款能用于新一代iPod的高性能電池——既要滿足特殊的形态以安置在小巧的iPod中,又要有高容量提升續航,還得保證安全。這些需求,統統正中ATL技術的下懷。成功為iPod開發出異形聚合物锂電池後,ATL拿到了蘋果發來的訂單為1800萬台iPod供應電池。
經此一役,ATL順利打入蘋果的供應鍊。這層關系,也成為了ATL日後撬動更多資源與訂單的有力背書。
在企業快速成長擴大規模時,ATL過多地引入了風投資金,創始團隊持股比例很小。後來電池市場競争激烈過後,漢鼎、凱雷、3i這三家持股最高的機構股東悉數選擇退出。
2005年,三大投資機構一同提出撤出資金的要求,ATL不得不尋找新的投資人。最終,曾毓群的老東家日本TDK集團以一億美金的價格收購了ATL的100%股權。
這造成了如今ATL身份的尴尬:一家中國人創辦、中國人主導的公司,卻是由日資控股。
但股權變化對ATL的飛速發展沒有影響,ATL客戶名單越來越多,其中包括了三星、華為、VIVO、大疆等行業巨頭與明星企業。
從2012年到2020年,ATL連續9年聚合物電池出貨量占全球第一。
曾毓群把這當作了一個深刻的教訓,日後創辦甯德時代時,曾毓群一來強調完全中資背景,二來保持了創始團隊對公司的絕對控股。
重新出發
在電池行業的十年,曾毓群看到了新能源産業的發展勢頭,認為自己的春天即将到來。
2011年,曾毓群與黃世霖等人在他的家鄉福建甯德,創立了甯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甯德時代剛成立不久,華晨寶馬公司就找上門來,華晨寶馬計劃推出純電動汽車之諾1E,他們希望可以采用國産動力電池,但市場上合适的電池不多。
原先選擇了一家北方電池公司,可他們的電池效率太慢,最後兜兜轉轉,這支橄榄枝就抛向了甯德時代。
因為原先曾毓群為蘋果公司提供電池,說明其單體電芯足夠穩定,這正是華晨寶馬想要的。
而說實話,當時的甯德時代還未能生産出寶馬想要的電池,當時華晨寶馬将一份800頁的全德文動力電池生産标準交給曾毓群,曾毓群吓呆了。
但華晨寶馬相信甯德時代,為此還派一位進階工程師到甯德時代支援研發。
甯德時代在此期間迅速成長,兩年後電池研發成功,華晨寶馬的新能源汽車大賣,甯德時代是以沾了沾它的喜氣,在電動汽車行業迅速走紅。
從2011年成立,到2017年首次登頂全球動力電池系統排行榜,甯德時代僅用了6年時間。
三年半時間,“锂王”甯德時代上漲15倍
從2018年至今,甯德時代的領跑優勢進一步擴大。
2021年底,調研機構SNE Research釋出了年内前11個月的全球動力電池裝機排行,前十名中有6家中國企業入選,其中甯德時代高居第一,份額達31.8%,是第二名LG(20.5%)和第三名松下(12.5%)之和。甯德時代在動力電池領域一騎絕塵。
另外5家中國企業分别為排名第四位的比亞迪和排名第七至第十位的中創新航、國軒高科、億緯锂能與欣旺達。
強勢的市場地位帶來了營收上的快速增長,甯德時代2021年全年營收破千億元,淨利潤破百億元,同比翻倍。
伴随着企業的發展,曾毓群個人财富也水漲船高。2018年甯德時代登陸創業闆後,在連續4年的評選中,甯德時代實控人曾毓群從未脫離過财富榜前十榜單。
挑戰與壓力
雖居王位,但規模并非不可複制的核心競争力。2021年,所有頭部動力電池生産商均開啟激進擴産模式。未來1-2年,市場供應緊張局面初步緩解。競争對手傳遞能力顯著改善之後,甯德時代的競争優勢下滑不可避免,經營壓力倍增。
電池行業是新能源産業鍊的中間環節,一旦失去強勢的市場地位,上下遊的反噬随之而來。為了應對這些風險,甯德時代傾注于技術研發。研發鈉電池技術,應對上遊原材料供應緊張風險。研發标準化電池包産品、C2C底盤電池技術,為更多整車廠提供标準化電池總成,避免個别大客戶變動的風險。
除了來自上下遊的挑戰,在全球市場甯德時代也面臨着巨大的競争壓力。此前數年,甯德時代的快速增長和領跑地位主要來自于中國新能源車市場在全球獨占鳌頭。然而,随着歐洲、北美市場的啟動,海外市場将成為未來動力電池競争的重要一環。甯德時代将面臨來自國際對手的正面對決。
不過未來1-2年内,潛在風險尚無法撼動甯德時代地位。産能優勢,傳遞能力優勢為甯德時代鑄造了安全壁壘。
“甯王”雖遠慮不少,但尚無近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