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機房跳線清理

目前,企業機房的跳線大多是3-5年前的跳線,由于剛建好時機房的跳線是整齊有序的,但是随着人員的流動、辦公區域的遷移、計算機使用者的變更,面臨很多的問題。首先是管理問題,機房變得越來越混亂,理不清連接配接通路,很難知道使用者計算機的實體位置以及移動變更的曆史資訊;其次是故障處理問題,當出現網絡故障時,解決起來比較困難,很難知道故障問題是與網絡(伺服器、交換機、路由器)有關還是與實體層連接配接有關;還有效率問題,端口的使用率很低,很難準确掌握在這些複雜的變更之後,還有多少未被使用的端口;最後是安全問題,對未經授權或者是錯誤的網絡連接配接無法做到監控,很容易出現安全問題。我們對雜亂的跳線束手無措,因為我們不能直接去整理,沒準會導緻出現新的問題,隻能去找專門系統內建公司去清理跳線,讓他們幫我們去重新整理跳線,打标記,出文檔。

其實,跳線作為網絡的基礎設施以及整個建築物的生命線,其使用壽命遠遠大于電腦軟硬體和其他網絡裝置,是不容易被替換的隐蔽工程,被認為是一種長期的投資資産。然而根據國外權威機構的統計表明,總投資額不到整個系統10%的跳線會導緻超過60%的網絡故障。跳線作為網絡系統的基礎,承擔着資訊傳輸的重任,同時也是網絡安全的第一道防線,是網絡安全鍊條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資訊技術的發展和網絡應用需求的不斷提高使得網絡基礎設施正在變得越來越複雜,許多發展中的公司随着公司業務的拓展,網絡規模不斷擴大,網絡基礎架構的管理也變得越來越複雜。如何減少網絡故障時間及簡化網絡MAC(移動、增加、改變)維護時間,如何安全高效的管理網絡的基礎設施,已成為諸多企業網絡管理中面臨的日益嚴峻的問題。

跳線是在網絡基礎設施中最薄弱的一環,整理必須遵循正确的操作程式,以便實作最佳的性能和可靠性。在各個層次貫徹最佳操作規範還能最大限度地減少與移動、添加和更改相關的成本,最佳操作規範可分為四大部分:規劃、準備、配線、驗證。規劃:管理活動 (MAC) 始于變更請求。變更請求必須含有啟動規劃程式的所有必要資訊。搜尋記錄:收到請求表後,應對記錄進行搜尋,以确定所用電路路徑。系統設計師提供的平面圖應顯示主幹/垂直電纜、TR/FD 和 IO。電纜基礎設施安裝之後做出的任何更改或添加項也應記錄在案。如果記錄存儲于資料庫之中,可為各個使用者顯示不同的螢幕。該螢幕含有所需資訊,包括具體 WAO 所用的垂直及水準光纖雙絞線以及可用光纖的位置。查閱設計指南、配備跳線:確定掌握光纖綜合布線的規範和設計情況。跳線一定要與已安裝的電纜相比對,因為不同類型的光纖跳線不能混用。高效路由:要選擇長度合适的跳線,首先要确定兩個連接配接點之間的最佳路由。通常為通過水準和垂直電纜通道的最短路由,而且不得阻礙或妨礙配線架中的其他跳線或連接配接器。避免使跳線通過業已擁堵不堪的電纜通道。确定垂直和水準尺寸:确定跳線最佳路由後,把水準和垂直距離相加得出所需長度。盡量減少松弛:選擇跳線、綜合布線安裝交叉連接配接時,應避免過度松弛,并使電纜外觀整潔。跳線太緊會增大對連接配接器的拉力,而過度松弛則會給跳線管理帶來麻煩,增加配線架的管理難度。

理線工作具體内容主要是分為:配線:配線架工作一旦開始,就應根據最佳操作規範立即完成各個階段的任務。跳線操作:紐結、毛刺、箍縮和接觸不良均有可能大幅降低光纖跳線性能。若要避免此類問題,應重點考慮以下因素。彎曲半徑:光纖跳線所需最小彎曲半徑因纜芯直徑而異。對于 1.6 mm 和 3.0 mm 纜芯,最小無負載彎曲半徑為 1.4 英寸 (3.5 cm),而跳線的最小彎曲半徑則為纜芯直徑的十倍。超過彎曲半徑可能導緻更多的信号衰減,并對信道性能産生不利影響。跳線拉伸及應力:配線過程中,請勿過度用力。否則可能加大對跳線和連接配接器的應力,進而導緻性能降低。如果必須用力拉,則表明出了問題。找到并修複問題,然後再進行下一步操作。 捆紮:捆紮線纜可使配線架顯得整潔,但如果捆紮過緊,則會增加擠壓機率。請勿過分擰緊線夾,應以各條跳線能自由轉動為宜。請使用專用産品,考慮選擇無需工具即可反複使用的産品,如粘扣帶。使跳線穿過電纜通道。如果現有跳線長度合适,則可再次使用。此時,應完全拆下跳線,使其穿過電纜通道,重新布線。這是避免跳線纏結、紐結或變形的唯一辦法。由于錯誤可能導緻代價高昂的中斷和返工,是以配線必須一次成功。花些時間對連接配接進行最後可視化檢查是值得一做的。将配線架安裝于機櫃中之後,一定要把機櫃牢牢地關起來,必要時可上鎖,確定跳線松弛處未紐結、未被機櫃門夾住。 最後一步是根據現用配置更新記錄,關閉與執行完畢的變更請求相關的文檔。

機房跳線清理完畢之後,至少要觀察3個工作日,以確定網絡的正常。對于理線文檔采用計算機進行文檔記錄與儲存,最好是EXCEL表,可按圖紙資料等紙質文檔進行管理,并做到記錄準确、及時更新、便于查閱;文檔資料應使用中文。對于每根電纜、光纜、配線裝置、端接點、接地裝置、敷設管線等組成部分均應給定唯一的辨別符,并設定标簽。辨別符應采用相同數量的字母和數字等标明。纜線兩端都應該辨別,兩端辨別應該相同。配線裝置宜采用統一的色标差別各類業務與用途的配線區。所有标簽應保持清晰、完整,并滿足使用環境要求。注明設施的工作狀态資訊應包括:裝置和纜線的用途、使用部門、組成區域網路的拓撲結構、傳輸資訊速率、終端裝置配置狀況、占用器件編号、色标、鍊路與信道的功能和各項主要名額參數及完好狀況、故障記錄等,還應包括裝置位置和纜線走向等内容。這些文檔很重要,友善日後的維護,我們在驗收過程中重點是對文檔的評估,從中進行抽查,確定品質符合國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