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盤點台灣省現役裝備,有哪些是能夠威脅到我們的“殺手锏”武器?

作者:鐵血戰史1927

最近十年是中國武器裝備發展的黃金時期,空軍進入五代機時代,海軍進入雙航母時代,各型新式裝備層出不窮,建造速度用“下餃子”來形容。我們的裝備日新月異,海峽對岸的台灣裝備發展得如何了?今天就來盤點一下,看看台灣有哪些裝備能“威脅”到我們。

咱們先從地面主戰裝備說起,台軍大約裝備了1110輛坦克,這些全部是二代坦克,這包括460輛M60A3 TTS型主戰坦克、450輛CM-11型主戰坦克、100輛CM-12型主戰坦克、約100輛M41型輕型坦克。這些都是古董級的坦克,基本上跟59式坦克一個時代的,然後把它們更新了一下,目前台灣沒有裝備三代坦克。M60A3 TTS型就是M60A3型坦克加裝了熱成像瞄準器;CM-11型它使用了M60A3型坦克的底盤,加上M48A3型坦克的炮塔再加上M1艾布拉姆斯坦克的火控系統,這是個混合坦克,美國叫它M48H,台灣叫CM-11;CM-12型其實就是M48A3型的改進型,把汽油發動機更換成了柴油發動機,安裝了新的變速器,更換了履帶,另外加裝了熱成像瞄準器。台灣在2019年向美國訂購了108輛M1A2T,它大緻相當于M1A2 SEPv3型,按照計劃台灣會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别接收18輛,2024年接收28輛,2025年接收30輛,2026接收14輛。M1A2坦克跟99式差不多,各有優劣,M1A2坦克對于台灣來說可能屬于“王牌”武器,畢竟這是他們的第一款三代坦克。

盤點台灣省現役裝備,有哪些是能夠威脅到我們的“殺手锏”武器?

步兵戰車、裝甲運兵車在内的其它各型裝甲車共有約3500輛,這些就沒啥好說的了。

火炮類:牽引式火炮大約有1400門;自行火炮有257輛,其中203毫米自行火炮有60輛,155毫米自行火炮有197輛;多管火箭炮有115輛,包括工蜂火箭炮有72輛、雷霆-2000火箭炮有43輛。工蜂火箭炮沒啥好說的這是古董級的火箭炮,雷霆-2000也一般,它可以發射三種火箭彈,包括MK15、MK30、MK45,其中Mk15口徑117毫米,備彈60發,裝有3個20發的吊艙,射程大概15公裡;Mk30口徑180毫米,備彈27發,裝有3個9發的吊艙,射程30公裡;Mk45口徑227毫米,備彈12發,裝有2個6發的吊艙,射程有45公裡。這三種都可以攜帶正常炸藥和子母炸彈,其中MK45可以攜帶518發M77小炸彈或者2.5萬個8毫米鋼球,威力還是不俗的。現在正在研發它的增程彈,2019年台灣測試的雷霆-2000火箭炮增程彈射程達到了116公裡,而且還有更遠的增程彈在開發當中,據說射程達到了200公裡,能夠直接打到中國大陸上,如果真的開發出來還是有點威脅的。另外台灣訂購了美國的“海馬斯”遠端火箭炮,能夠發射射程300公裡的戰術飛彈,這個射程還是有點威脅的。當然了,前提是它們能在前幾波彈雨洗地中幸存下來。

盤點台灣省現役裝備,有哪些是能夠威脅到我們的“殺手锏”武器?
地面防空飛彈系統台灣主要有兩種:愛國者系統和天弓系統。在我之前的文章中介紹過這兩款系統,是以本文就簡單說一下。愛國者系統台灣有9套,包括3套愛國者2和6套愛國者3,采用固定和機動兩種方式。目前台灣正在把愛國者2更新到愛國者3,雖然愛國者3防空飛彈體積比愛國者2防空飛彈小,射程比愛國者2飛彈短,但是卻加強了攔截戰術彈道飛彈的能力(理論上具備攔截射程1300公裡以内的彈道飛彈的能力),但是其攔截飛機的能力要比愛國者2飛彈弱。愛國者3防空飛彈台灣目前共裝備了386枚,另外還有300枚的訂單沒到貨,愛國者3防空飛彈在之前實戰的時候攔截老式戰術彈道飛彈的成功率在百分之32,如果那300枚全部到貨,理論上能攔截約220枚老式戰術彈道飛彈,而我們的戰術彈道飛彈怎麼得有個上千枚,飽和攻擊直接就把它幹廢了。
盤點台灣省現役裝備,有哪些是能夠威脅到我們的“殺手锏”武器?

天弓系統台灣有12套,包括6套天弓2系統和6套天弓3系統。天弓被台灣當做“法寶”式武器,但是實際上最先進的天弓3系統也隻是介于愛國者2系統和愛國者3系統之間,天弓2采用固定式部署,天弓3則可以機動式部署,固定式的在戰時就是活靶子,機動式的還能多存活一段時間,是以咱們大體隻說一下天弓3系統。天弓3根據台灣透漏出來的消息,雷達探測範圍在2~270公裡,探測戰術彈道飛彈的範圍可能在160公裡,看起來挺遠的,但是據說故障率比較高,這導緻其可靠度比較低,天弓2的長白雷達可靠度隻有百分之60,天弓3的機動雷達估計也高不了多少。面對飽和攻擊不知道能發揮多大的作用。

台灣的天弓與愛國者防空系統還是能夠對非隐身的飛機造成威脅的,對巡航飛彈以及戰術彈道飛彈也有一定的攔截能力。但是面對上千枚飛彈的飽和攻擊就顯得很無力了,而且還要面對射程幾百公裡的遠火。

盤點台灣省現役裝備,有哪些是能夠威脅到我們的“殺手锏”武器?

台灣的遠端預警雷達系統包括1套鋪路爪雷達系統、4套AN/TPS-117雷達系統、7套AN/FPS-117雷達系統,這幾種雷達都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産物。AN/TPS-117實際就是 AN/FPS-117雷達的機動版本,這倆都是台灣在2002年引進的,它們對高空飛行的目标探測距離都達到了470公裡, AN/FPS-117雷達對中高空飛行反射截面積1平方米的目标探測範圍是330公裡,而AN/TPS-117雷達則要在300公裡範圍内才能發現,這個範圍在平時确實能夠探測到相鄰省份的空情,但是這兩種雷達探測低空飛行物的能力要弱一些,比如對飛行高度在1000米的戰機,探測範圍就縮減到了150公裡,這個距離已經很危險了。

鋪路爪遠端預警雷達系統,從台灣部署這個鋪路爪以來就被很多人調侃是替美國“站崗”。鋪路爪部署在樂山雷達站,這個是公開的,據台媒報道其有效探測範圍達到了2500公裡,它能夠監控大陸整個東南沿海的戰機起降,也能夠發現各種彈道飛彈的動态,當然了這個資訊是可以與美軍共享的,是以這也是很多人調侃它是替美國“站崗”的原因。為了獲得這個鋪路爪台灣花費了13.8億美元,而且每年還要花費2460萬美元,整個系統花了6年時間才安裝完成,按照台灣的意思是能夠至少提前5分鐘發現來襲的飛彈。看起來确實挺牛的,其實這就是個大号的靶子,體積大,而且是固定的。早在十多年前,我軍就已研制出幹擾鋪路爪雷達的能力,現在都2022年了,用現在的電子裝置幹擾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電子産品那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盤點台灣省現役裝備,有哪些是能夠威脅到我們的“殺手锏”武器?

鋪路爪

在和平時期,台灣的遠端預警雷達确實能夠監控到相鄰省份的戰機起降,甚至彈道飛彈的動态,我軍巡航的時候,他确實也能夠提早發現而進行攔截;但是一旦到了戰時,這些固定的遠端預警雷達都就成了活靶子,你本身就沒有戰略縱深,一旦開戰,飛彈幾分鐘打就過來了。

再說一下台灣的地對地飛彈,有三種型号,包括:雲峰超音速巡航飛彈、雄風IIE亞音速巡航飛彈、天戟短程彈道飛彈。

先說天戟飛彈吧,也就是天弓-2地空飛彈的地對地版本,當年台灣在試射射程120公裡攜帶90公斤高爆彈頭的天弓2變型後開發的,天戟飛彈加了一個兩級助推器,射程是120公裡,彈頭重100~200公斤(也有說不到100公斤的),因為射程太短了,無法直接從台灣打到大陸,是以它被部署在離大陸近的島嶼上,而且數量也不多,據了解有15~50枚部署在澎湖列島的發射井中。

盤點台灣省現役裝備,有哪些是能夠威脅到我們的“殺手锏”武器?

雄風IIE亞音速巡航飛彈,它并不是雄風II的衍生版本,據說其攜帶450公斤重的彈頭時射程達到了700公裡,如果減少載彈量增加燃料的話,射程可以達到800公裡(另一說法是2000公裡,這個就是扯淡了)。去年年初的時候,據台媒報道,有一小批量的改進型雄風IIE地地巡航飛彈傳遞給了空軍使用,射程達到了1200公裡。這裡說個有意思的事情,一開始雄風IIE飛彈采用露天存放,但是被衛星偵察拍到了照片,掌握了其部署地點以及數量,後來台灣又緊急建了幾個抗炸的飛彈專用基地。

雲峰超音速巡航飛彈,其射程達到了1200公裡,彈頭重約200公斤,可以攜帶半穿甲高爆破片彈頭,末端速度達到了3倍音速,未來增強型據說射程達到了2000公裡,采用10X10卡車陸基機動發射。雲峰飛彈透漏出來的有用消息并不多,大多都是各種吹噓的資訊,它于2014年完成了各項試驗,開始使用,本來說是到2019年8月開始量産,據說首批訂單是20枚飛彈加上10輛運載卡車,然後到了2020年雲峰飛彈還在試射,當時又說到2021年開始量産,現在都2022年了,還沒聽到消息。看來這個飛彈還是有問題的,技術還不成熟,啥時候服役還不知道。即使服役了,才20枚能幹嘛,連我們的防空體系都不一定能突破。

盤點台灣省現役裝備,有哪些是能夠威脅到我們的“殺手锏”武器?

空中裝備台灣目前有289架戰鬥機,包括:F-16A型有52架、F-16V有61架、幻影2000-5EI 有46架、經國号戰鬥機有103架、F-5E / RF-5E有26架 ;除了這289架之外,還有27架F-16B戰鬥教練機、26架F-CK-1D戰鬥教練機。這裡面最先進的也就是F-16V(其它的戰機不夠看),它是由台灣的F16A/B更新過來的,真正購買的66架F-16V還沒到貨,台灣目前共有140架F-16,全部将會更新成F-16V,前段時間還墜毀了一架F-16V。台灣花了81億美元購買了66架F-16V(F-16 C/D Block 70),現在都是五代機時代了,它卻花了81億美元去購買過時的戰機,在空戰中還比不上殲-10C。

預警機台灣有6架E-2K,這個是從美軍退役的E-2B上面更新而來的,其電子裝置和雷達與E-2C同水準。前4架服役超過25年了,另兩架也服役16年了,拿在十幾年前水準還可以,放到現在就拉了。現在台灣又在求購6架E-2D預警機,總報價超過80億美元。

直升機台灣有208架,專用武裝直升機有91架,包括29架AH-64E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和AH-1W超級眼鏡蛇武裝直升機,這29架阿帕奇還是挺饞的。

盤點台灣省現役裝備,有哪些是能夠威脅到我們的“殺手锏”武器?

海軍裝備這就沒啥好說的了,主力艦艇是4艘基德級驅逐艦從美國那淘的退役軍艦,滿排9700噸,都服役40多年了。另外還有22艘護衛艦,包括6艘濟陽級、10艘4100噸的成功級(根據美國佩裡級設計的)、6艘滿排3800噸的康定級(法國拉法葉級)。濟陽級滿排4000噸,也是從美國淘的二手貨,原美國海軍諾克斯級,服役都50年了,半個世紀了;成功級滿排4100噸,照着美國佩裡級設計的,服役二三十年了;康定級滿排3800噸,從法國買的拉法葉級服役快25年了。上面這些都沒法看了,主力都是從美國淘的二手貨,台灣這幾年唯一建造的新銳艦艇就是兩艘滿排五六百噸的沱江級,被吹成航母殺手,不值一提。一旦開戰,海軍這些舊貨就是靶子。

通過盤點,可以看到台灣的大部分主戰裝備都已經過時了,新銳裝備嚴重依賴美國,自己開發的又不是很給力,面對我們的“下餃子”模式,差距已經擴大到幾十倍了。這麼說吧,台灣用十年時間可以建造一兩百枚飛彈,而我們十年卻可以制造幾千枚。“殺手锏”武器倒是沒有,能夠勉強打到我們的武器确實存在,但是面對飽和攻擊,它能發揮出來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