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楊守偉:給上千名孤殘兒童當“媽媽”每一個生命都不輕言放棄

作者:海報新聞

視訊加載中...

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 梁雯 張一帆 濰坊報道

當過1029個孩子的“媽媽”,楊守偉既堅強又“脆弱”。在濰坊市兒童福利院工作了22個年頭,楊守偉已經從護理員成長為副院長,不論孩子有什麼缺陷和疾病,她總能照顧好,從不退縮;但當孩子被領養時,她一邊為孩子高興,一邊又會偷偷地哭,難過好幾天。她可以三天三夜抱着手術後哭鬧不止的孩子不喊累;但有時夜深人靜,想起那些沒能挽救的小生命,她又要忍不住哭起來。她總是想:現在條件好了,孩子如果堅持下來,是不是就能活下來,就能治好了?

楊守偉:給上千名孤殘兒童當“媽媽”每一個生命都不輕言放棄

楊守偉給福利院的孩子喂飯

每一個生命都不能輕言放棄

在濰坊市兒童福利院,重殘的孩子占比超過90%。

第一次去福利院前,楊守偉覺得自己的工作就是看小孩,隻是這些小孩都是孤棄兒童。真到了福利院,孩子們的病情、形象還是讓她心裡一顫。在這裡,唇腭裂、腦癱、腦積水、肛門閉鎖、先天性心髒病、魚鱗病、智障、肢體殘缺、手足畸形等,都是常見病;甚至還有A肝、B肝等傳染病。楊守偉的工作,就是給這些孩子喂奶喂飯、把屎把尿、換單穿棉、值班守夜。

能堅持下來嗎?在福利院,很多新人幹了沒幾天就走了,楊守偉卻一天天地堅持了下來。“聽到孩子們‘媽媽’‘媽媽’地叫着,我就特别想抱抱他們,親親他們,把他們養大、養好,一點也顧不得想别的了。”

楊守偉:給上千名孤殘兒童當“媽媽”每一個生命都不輕言放棄

福利院裡整潔明亮的卧室,孩子們房間裡牆上的裝飾畫,一年四季都會更新,隻為讓孩子們擁有更好的居住環境。

在福利院工作,每時每刻都可能生死攸關,孩子做手術、感染傳染病、死亡、領養……這種種考驗,楊守偉都經曆過不止一次。

讓楊守偉最揪心、投入感情最多的一個孩子叫曉玉。2006年8月的一天,曉玉被送到福利院,但沒人敢接近這個僅有2歲的孩子。當時,曉玉被放在一個紙箱子裡,眼皮外翻,眼珠通紅,小小的身體上,每寸露出來的皮膚都翻裂了起來,像披了一層盔甲,很多地方化了膿,血水和膿水混合在一起,散發出濃烈的氣味。

這孩子得了什麼病?會不會傳染?這是當時大家心裡的一個顧慮。楊守偉剛看到曉玉,也吓得差點叫出聲來。再看時,她發現曉玉的雙眼一直低垂着不敢看人,不哭也不鬧。這讓楊守偉的心一下子軟了,這孩子得遭了多少罪呀!想到這,她顧不得那麼多,伸出雙手小心地把曉玉抱了起來,帶她到隔離間清理。

楊守偉:給上千名孤殘兒童當“媽媽”每一個生命都不輕言放棄

楊守偉和福利院裡的孩子

後來,楊守偉才知道,曉玉得的是魚鱗病,是基因突變導緻的皮膚病,無法根治,隻能通過護理緩解病情。每天,楊守偉都要給曉玉洗澡,還要在她全身多次塗抹藥膏,軟化結痂,促進傷口愈合。塗藥時,曉玉的身體總是止不住地顫抖,但從不吭聲。楊守偉看在眼裡,疼在心上:“是不是有點疼啊,疼就跟媽媽說,媽媽輕一點。”跟曉玉對話,楊守偉也沒想得到回應,因為來福利院的頭一年,曉玉從未開口說話。

在精心照料下,曉玉的身心得到了恢複。轉眼間一年時間過去了,在一次洗澡時,曉玉忽然對着楊守偉叫了聲“媽媽”。這聲媽媽讓楊守偉激動不已:“她的嘴角有點往上揚,我覺得她是笑着說的。”說起當時的場景,楊守偉也禁不住露出了微笑。

2012年,曉玉得到機會去北京看病,專家了解到楊守偉對孩子使用的護理“土辦法”,贊不絕口:“你們了不得,做得非常好。”得知沒耽誤孩子,楊守偉松了一口氣。

随着身體狀況的好轉,曉玉變得越來越活潑,還喜歡上了唱歌跳舞。2014年,在福利院生活8年後,曉玉被一個愛心家庭收養,開啟了她的另一段人生。

不斷創新、不斷學習看媽媽的“十八般武藝”

看護好孩子,隻靠愛心和耐心還遠遠不夠。為了讓福利院的孩子能過得舒服一點,楊守偉從未停止學習和創新的腳步。

楊守偉還記得,她護理過的一個叫成成的小男孩。孩子肛門閉鎖,到福利院的第一天就做了手術,把小腸從肚子上拖出來,造簍,孩子的大便就從這裡出來,孩子一哭,大便就從肚子上噴出來,清理很不容易。“一開始,大便隻要在身上,刹那間就感覺孩子肚子上的皮膚變紅了。”

為了不讓大便侵蝕孩子的皮膚,楊守偉用膠帶把紙杯粘在孩子的肚子上,随時檢視孩子是否排便。但成成皮膚敏感,膠帶貼久了會過敏,楊守偉就把紙杯換成布片,在布片上剪一個口子,放在孩子肚子上。又過了幾個月,成成學會了翻身,放在肚子上的布片很容易就被掀起來,楊守偉又把布片改成衣服,在孩子上衣肚子的位置留一個口,友善清理。漸漸地,孩子開始會爬、會走,楊守偉不斷改變方式,讓成成盡量舒服一點。随着第二次手術、第三次手術,成成逐漸好轉,恢複正常生活,性格也變得越來越活潑開朗。

楊守偉:給上千名孤殘兒童當“媽媽”每一個生命都不輕言放棄

楊守偉為了讓孩子過得更舒服不斷創新,比如腦癱衣、腦癱T形墊等。

在福利院,每個孩子的護理方法各不相同。為了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楊守偉在工作之餘拿下了厚厚一摞證書:孤殘兒童護理員、進階育嬰師、營養師、康複保健師、蒙台梭利教師、社工師、社工督導……每學會一項新技能,楊守偉都會應用到對孩子的護理中。針對腦癱孩子的需求,設計了易穿易脫的“腦癱衣”;針對唇腭裂孩子的需求,設計了“吸管式”奶瓶;針對長期卧床的孩子,設計了“O”形枕頭;針對有自殘行為的孩子,設計了保護性“限制衣” ……

對福利院的整體環境,楊守偉也毫不放松。福利院裡很多孩子都患有疾病,身體較弱,一旦有一個感冒發燒,頭疼腦熱,發作起來,一帶就是一大片。是以,楊守偉對福利院的衛生格外上心。孩子的房間,每天都要用醫用空氣淨化消毒機、紫外線消毒燈空氣消毒兩次,牆壁、走廊、家具,每天必須一塵不染,毛巾、玩具等兒童用品,每天都會消毒一次,餐具用完,立即清潔消毒。

楊守偉:給上千名孤殘兒童當“媽媽”每一個生命都不輕言放棄

福利院裡的每個房間都幹淨整潔

在與孩子們的相處中,楊守偉發現,很多卧病在床的孩子,經常會在床上撞床、玩手指、搖頭晃腦。為了改變這一情況,楊守偉把這些不會走、不會坐、甚至連翻身都不會的孩子抱下床,多抽時間陪他們玩。“我發現每次抱他們的時候,他們會很興奮地看着我,有的還很高興地緊緊的摟着我。把小的孩子們抱離床鋪,與地闆接觸可以較好地學會爬、學會走路。而且抱孩子們上下床時,也讓孩子接受了撫觸,孩子們在墊子上或在小樂園裡一起玩耍,也便于我們和他們交流,對孩子的語言能力也有好處。”

楊守偉把福利院看成一個“四不像”。她覺得,福利院像學校、幼稚園,也像醫院、飯店,她不斷搜集這四種場所的管理方式,把有利于福利院孩子的方法都融合在一起。很多到福利院參觀學習的人看到這裡整潔幹淨的環境和孩子們開朗積極的狀态,都忍不住感歎:這裡不像福利院,更像一個家。

愛心接力:一個“媽媽”與一群“媽媽”

“景景是個特别淘氣的孩子,平時就喜歡晃悠床玩,床都晃壞了好幾張,而且從來不喜歡穿褲子,隻要一穿上,很快就會自己脫下來,而且從來不用手脫,用腳就會自己脫下來,你說他淘不淘。”

“曉月很喜歡騎搖搖馬,每次到活動室玩耍,她都要跑過去自己騎在搖搖馬上,然後美美地搖起來,玩得高興了,就‘咯咯咯’地笑起來。”

“今天媽媽和龍龍在活動室玩遊戲,媽媽把大恐龍推給龍龍,龍龍又笑嘻嘻地推給媽媽,就這樣推過來推過去,并且越推越快,把龍龍樂得哈哈大笑。”

……

1月8日上午,陽光灑滿濰坊市兒童福利院幹淨整潔的房間,在福利院二樓一間小小的檔案室裡,擺放着一排排成長檔案,裡面記錄着福利院裡孩子們成長的點點滴滴。樸實生動的文字,配上孩子們天真活潑的照片和彩色的插畫,讓檔案裡的每一頁都散發出溫暖的氣息。

楊守偉:給上千名孤殘兒童當“媽媽”每一個生命都不輕言放棄

在福利院,很多養父母在收養孩子時,總是想問問孩子小時候是什麼樣的。楊守偉也希望孩子們被收養後,能知道自己過去的樣子,這樣人生才完整。于是,從2008年起,福利院的媽媽們開始給每個孩子定期拍照片、錄視訊,什麼時候長牙、什麼時候學會走路,什麼時候學會說話,怎樣過得生日,凡是重要的節點,包括一些大事、趣事,都盡量詳細地給孩子記錄下來,放進成長記錄裡。每當孩子進入收養家庭,就把成長記錄原件送給新媽媽,福利院留一個副本,作為紀念。“我想,當他的新媽媽能說出他小時候的每一件成長小事,相信那一刻,無論對孩子還是對新的家庭,都有一種更加親密的連接配接,而這正是我們對孩子的愛的延續。”楊守偉說。

楊守偉:給上千名孤殘兒童當“媽媽”每一個生命都不輕言放棄

成長檔案裡的暖心記錄

記錄下每個孩子成長的瞬間,需要的不隻是堅持,更需要護理員有一顆“慈母心”。帶早教班的蘇娟娟雖然學的是特殊教育,但看到福利院裡這麼多身體有殘疾的孩子,還是有些膽怯。“楊姐(楊守偉)就勸我,說你可以試一下,這句話給了我嘗試的勇氣。”

有一天在福利院上夜班,蘇娟娟正給一個孩子洗腳,孩子忽然叫了一聲“媽媽”。“那會我還沒有結婚,但是我心裡就感覺自己有孩子了,這個就是我的孩子。”聽到這聲媽媽,蘇娟娟給了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

楊守偉:給上千名孤殘兒童當“媽媽”每一個生命都不輕言放棄

蘇娟娟領着早教班的孩子們。

在福利院裡,還有一位特殊的“媽媽”,或者叫“姐姐”更為合适,這個人就是孫春梅。孫春梅小時候就住在福利院,是楊守偉一手帶大的。春梅長大後,學了護士,畢業後又回到了小時候生活的地方來工作。

“很開心,我自己養大的孩子,又跟我一起上班了,而且她對工作、對這些孩子都特别熟悉。”春梅的回歸,讓楊守偉覺得,姐姐長大了,來疼她的弟弟和妹妹了。

與孫春梅在福利院生活時不同的是,現在的福利院環境比以前好了。新福利院占地40畝,建築面積18000平方米,中央空調全覆寫,室内四季如春。康複訓練室、卧室、活動室、治療室、教室、圖書室等功能房間一應俱全,配置了先進的生活娛樂、醫療康教、消毒消防等專業裝置設施,服務功能完善。

以前,護理員媽媽是用體溫和暖水袋來給早産兒保持體溫,現在,福利院有了6個保溫箱;以前,一張床上放着兩個孩子,現在,福利院實作了單人單床;以前,孩子的尿布是護理員們自己用舊的床單、衣服制作,現在孩子們已全都用上了紙尿褲。

工作後的春梅,更深刻地體會到了楊守偉這些年工作的不容易。後來,孫春梅留在了社會福利院工作,目前主要照顧福利院裡的老人。此外,在兒童福利院成長到18歲,但無法回歸社會的殘障人士,也将離開楊守偉所在的兒童福利院,歸入到孫春梅所在的社會福利院生活。愛心的接力正在上演。

楊守偉:給上千名孤殘兒童當“媽媽”每一個生命都不輕言放棄

午休時,楊守偉檢視孩子們的情況。

在兒童福利院的22個年頭,楊守偉用一顆“慈母心”守護了上千名孤殘兒童,照亮了孩子們的生活;用自己不斷學習、不斷創新的工作熱忱,影響了身邊的其他“媽媽”,帶領大家一同進步。近日,楊守偉當選齊魯時代楷模。在此之前,她身上的榮譽稱号就已經多得數不清。但她最喜歡的一個稱号,還是孤殘兒童媽媽。“沒媽的孩子是根草,既然他們叫我媽媽,拿我當媽媽,我就要給他們一個溫暖的懷抱,讓他們成為有媽媽心疼的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