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失獨老人有一群“消防員兒子”

作者:威海新聞網

  9年前,一場疾病奪走了獨子,留下了20多萬元債務;7年前,一場大火燒光了房屋,留下了一地破敗狼藉。命運給予于振興和張錫花老兩口的,仿佛有過多的陰霾。

  但在他們人生的至暗時刻,一群消防員帶來了光,照亮了他們的人生路。他們有了一群異姓“兒子”,也有了一份剪不斷的親情……

  小院裡來了一群消防員

  1月19日上午,雪花伴着凜冽的寒風,在天地間肆意狂舞。

  在威海臨港區汪疃鎮永興路邊的一條小土路上,走來了一群提着面粉、大米、雞蛋和花生油的小夥子,他們身着标志性的消防員藍衣。

  穿過一片果園,于振興和張錫花老兩口的小平房就在眼前。院子有些雜亂,高高的旗杆上,一面國旗迎風飛舞。

失獨老人有一群“消防員兒子”

  聽到外面有動靜,于振興推門而出。一見是消防員們來了,臉上頓時綻出了笑容:“這麼冷的天,大家快進屋暖和!”炕上的張錫花顧不得寒冷,一把拉開窗戶,向消防員們打招呼:“來啦,快上炕坐坐!”

  臨港區消防救援大隊開元路消防救援站站長張天真和老兩口早已相熟,在屋裡親密地拉起家常。屋外頭,消防員們自發動起了手,擦窗戶的,掃院子的,一陣忙活。瑟瑟寒風中有些冷清的小院,頓時熱鬧了起來。

失獨老人有一群“消防員兒子”

  看着院子裡忙碌的消防員們,張錫花陷入了回憶,眼眶不由得濕潤了:“當年,這房子着了火,是站上的消防員救了我們,六七年來,他們經常過來看望我們,農忙的時候,還幫我們幹農活。這份恩情,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

  一場大火揭開傷心過往

  時間倒回至2015年臘月的一天。

  那天,天氣也十分寒冷,于振興獨自留在果園的小屋裡。為了取暖,他将果園廢棄的蘋果袋投進鍋底焚燒,随後,他便到果園幹活去了。

  誰知,鍋底的火不知怎麼點燃了放在一旁的柴油,火勢瞬間變得難以控制。直到院裡的狗跑來沖他狂吠,他一擡頭,才發現火光沖天,整個小屋被火海吞噬。即使消防員迅速趕到了現場,奮力将大火撲滅,老兩口多年的積累,還是化為了灰燼。

  大火燒起來的時候,張錫花正在村裡的家中。等她趕到現場時,已是濃煙滾滾。忽逢變故,回想一生的種種不幸,張錫花隻想沖進火裡,一了百了,幸虧身邊的消防員将她攔了下來。

失獨老人有一群“消防員兒子”

  據當時的開元路消防救援站站長林文明回憶,火災之後,他們按照程式了解情況,得知了兩位老人的不幸遭遇。

  原來,于振興和張錫花的獨子此前不幸患上重病。為了治病,老兩口轉手了兒子的工廠,拿出家中全部積蓄,又向街坊鄰裡、親戚朋友借了20多萬元,卻仍舊沒有挽回愛子的生命。

  2013年,愛子離世,老兩口的心也随之而去,但20多萬元的債務,無論如何也要還上。他們強忍着喪子之痛,拖着年邁的身軀,繼續苦心經營六七畝果園。

  失獨老人有了一群消防員兒子

  這場大火,讓老兩口舊傷未愈又添新傷。然而,也正是這場大火,讓開元路消防救援站的消防員與他們結下了一段美好的緣分。

  “火災剛過去那會,老兩口的精神狀态和身體狀況都不是很好。他們的遭遇,我們也很難過,就主動向上級彙報了這一情況,并組織了一次捐款。”林文明說,從那時起,逢年過節,他們就拎着米面前去探望;農忙時節,他們就幫忙收拾農作物。消防員每次去,兩位老人都特别高興,林文明看得出,他們已經把消防員當成了自己的孩子。

  後來,林文明調離開元路救援消防站,張天真成為新站長,這份特殊的情感連接配接保留着。

  有一年秋天,正是收蘋果的時節,大貨車開進果園,老兩口對着一筐筐蘋果犯起了愁:“我倆是無論如何沒法把蘋果擡到車上。”

失獨老人有一群“消防員兒子”

  于振興想到了消防員,打電話給張天真求助。不到20分鐘,幾個年輕力壯的消防員就趕到了果園,十來分鐘就把蘋果全部裝上了車。“這些消防員一來,我當時心裡高興壞了。”張錫花說。

  果園的後院,于振興還種着地。隻要有時間,抽水澆地、收玉米花生,消防員都來幫忙。

  “有時候看家裡沒柴火了,他們也在果園裡劃拉點柴火給我搬到屋裡。”于振興說,“張隊長經常告訴我,不要總是想傷心事,我們就是你們的孩子。這句話,我永遠都會記得。”

  永遠不忘好心人的幫助

  消防員的出現,讓小院有了生機,也讓老兩口傷痕累累的心燃起了希望。回想這些年,于振興和張錫花感慨萬千。

  “為了還清債務,我們倆好幾年幾乎不吃肉,也不買新衣服,把每一分錢都攢下來。”于振興說,幸虧有政府和村裡的幫助,他們才能熬過最難的時候。眼下,家裡的債務基本還完了,日子漸漸有了起色,是每一位好心人伸出的手,讓他們能夠堅持下去。

  雪停了,張天真和隊員們要離開了,于振興堅持要出門相送。

失獨老人有一群“消防員兒子”

  離開前,消防員把一幅春聯交給了于振興。“迎喜迎春迎富貴 接财接福接平安”——飄着墨香的大紅春聯,飽含着深深的祝福。

  “過年就貼上。”于振興笑着接過,小心地放在炕頭。

  門外,寒風将五星紅旗吹得獵獵作響。于振興和張天真矗立在旗杆前,一起擡頭望着鮮豔的國旗。

失獨老人有一群“消防員兒子”

  “旗是我送的,總感覺國旗在這裡,人心裡就會有信仰、有向往。”張天真微笑着說。

  每周一、三、五和周天,于振興都會充滿儀式感地把國旗升起來,“政府和大家對我們的好,我們永遠永遠銘記在心。”(Hi威海用戶端記者 李林/文 姚威/圖 通訊員 黃家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