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日一詞《祝英台近 晚春》賞析

每日一詞《祝英台近 晚春》賞析

祝英台近 晚春

◎辛棄疾

寶钗分①,桃葉渡②,煙柳暗南浦③。怕上層樓,十日九風雨。斷腸片片飛紅④,都無人管,更誰喚、啼莺聲住?

鬓邊觑⑤。試把花蔔歸期,才簪又重數。羅帳燈昏,哽咽夢中語。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帶将愁去。

每日一詞《祝英台近 晚春》賞析

【注釋】

①寶钗分:钗為古代婦女簪發首飾。分為兩股,情人分别時,各執一股為紀念。寶钗分,即夫婦離别之意。②桃葉渡:在南京秦淮河與青溪合流之處。這裡泛指男女送别之處。③南浦:水邊。泛指送别的地方。江淹《别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④飛紅:落花。⑤觑(qù):細看,斜視。

每日一詞《祝英台近 晚春》賞析

【譯文】

将寶钗一人分一股,在桃葉渡口依依惜别,煙柳蔥茏,水邊昏暗。(她)害怕登上高樓,十天有九天都刮風下雨。最令人斷腸的是,那片片飛花,都沒有人過問,更别說有誰肯将流莺的啼啭喚住?

斜看着鬓邊的花簪。試着數簪上的花瓣來蔔算歸期,剛剛将簪子簪好,又取下來重新數過。羅帳中燈火昏暗,隻聽見夢中哽咽癡語:是他春天将愁帶來,(如今)春天又去了哪裡?卻不明白(應該)将愁也一并帶去。

每日一詞《祝英台近 晚春》賞析

【賞析】

這首詞寫相思懷人之情。

“寶钗分,桃葉渡,煙柳暗南浦”,開篇寫分别,一對男女在煙霧迷蒙的楊柳岸邊,分钗贈别。“寶钗分”,古代女子有分钗贈别之俗,白居易《長恨歌》:“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黃金合分钿。”“桃葉渡”,在南京秦淮河與青溪合流處,曾為晉王獻之與妾作别的地方,而後桃葉渡泛指與戀人分别之處。“南浦”在古詩詞中也泛指送别之處。接着詞人由離别寫到别後情景:“怕上層樓,十日九風雨。”夫妻走後,她登樓遠眺,那懷人之情已叫她不堪負載,更别說總是遇着那風又飄飄,雨又潇潇的惱人天氣。風雨為何如此惱人呢?“斷腸片片飛紅,都無人管,更誰喚、啼莺聲住?”風吹雨打之下,枝頭嬌紅紛紛飄落,這一任風雨吹打的落紅正如同獨處閨中、無人憐惜的她。而樹梢上啼莺歡快的鳴叫聲更襯托出她的寂寞,喚起她無限愁情。“都無人管”、“更誰喚”,字字哀怨,寫出了女主人公的無助和深情。

每日一詞《祝英台近 晚春》賞析

“鬓邊觑。試把花蔔歸期,才簪又重數”,于無奈之中,女主人公蔔算起歸期來。詞人通過對女主人公“蔔歸期”的描寫,将她那熱切盼歸的心情寫得活靈活現。她取下花簪,一片花瓣一片花瓣地細細數着,蔔算遊子的歸期,數晚後又将它插入發髻。但剛插好,又恐自己數錯,取下來重新再數。這一連串動作,曲折地表現出閨中少婦的複雜心理。“羅帳燈昏,哽咽夢中語。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帶将愁去”,最後以夢呓作結,進一步抒發出女主人公對春歸人未歸的哀怨。但詞人并不直寫這種情感,而是借女主人公對春的數落來間接表達。女主人公對春的數落看似無理,實則是至情之語。

每日一詞《祝英台近 晚春》賞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