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門、馬祖的選情不用預測,民進黨拿不走

作者:躬耕牛

台灣島内已經在為今年年底的“九合一”選舉奔忙,而“九合一”選舉的重點則是縣市長選舉。報道說,針對2022年台灣地區縣市長選舉,民進黨已成立選舉對策委員會及協調工作小組,中國國民黨則最快在農曆年後出爐提名辦法。

前幾天,台灣資深媒體人黃暐瀚在政論節目分析2022選戰情況時表示,至少有10個縣市,分别是新北市、台中市、新竹縣、苗栗縣、彰化縣、南投縣、花蓮縣、台東縣、金門縣跟連江縣,國民黨是穩紮穩打,會赢的。另外,民進黨有4個縣市:嘉義縣、屏東縣、台南市跟高雄市,中國國民黨可能比較難拿得回來。

金門、馬祖的選情不用預測,民進黨拿不走

台灣資深媒體人黃暐瀚

别的分析暫且不說,對金門、馬祖(台灣叫連江縣)兩個縣的選情,其實不用預測。自從台灣實行民選以來,這麼多年,民進黨人從來沒有在這兩個縣得手過。

金門曆任縣長的情況是:

屆次 姓名 黨籍 任職期間 備注
1 陳水在 中國國民黨 1993年12月20日-1997年12月20日 民選首任
2 1997年06月02日-2001年12月20日
3 李炷烽 新黨 2001年12月20日-2005年12月20日
4 2005年12月20日-2009年12月20日
5 李沃士 2009年12月20日-2014年12月20日
6 陳福海 無黨籍 2014年12月20日-2018年12月20日
7 楊鎮浯 2018年12月20日迄今

眼下,國民黨金門縣“立委”陳玉珍表态“考慮争取”國民黨提名參選下屆金門縣長,挑戰現任國民黨籍的金門縣長楊鎮浯。而根據國民黨内去年12月初完成的委外民調顯示,楊支援度仍以29.5%領先陳的16.4%。

馬祖(台灣稱連江縣)曆任縣長情況是:

台灣連江縣在1992年終止戰地政務後,1993年首次實施縣長民選由國民黨取得執政,1997年首次出現新黨曹原彰挑戰,但國民黨劉立群獲勝;2001年親民黨陳雪生擊敗尋求連任的劉立群;2005年國民黨禮讓陳雪生,但國民黨内楊綏生與無黨籍吳轼子執意參選,陳雪生連任成功;2009年國民黨提名劉增應,楊綏生二度挑戰,結果楊綏生勝選;2014年底楊綏生尋求連任,同黨的劉增應挑戰成功,擔任縣長至今。

眼下,國民黨籍馬祖縣長劉增應兩任屆滿将卸任,有意交棒給現任副縣長王忠銘,另外同黨的現任地政局長曹爾元也有意角逐,“黨内互打”可能再度上演。民進黨則尚未決定是否推出縣長人選。

金門、馬祖的選情不用預測,民進黨拿不走

金門馬祖位置圖

有人說,金門縣是一個藍綠比例大得想像不到的地方,金門縣的政治生态,早年的情況大緻是藍95%、綠5%,相當懸殊。在馬祖,民進黨的地位更慘,前些年就沒有民進黨的組織和機構。前年“立委”選舉過後,民進黨在馬祖積極召收黨員,積極籌備地方黨部。2020年10月24日,民進黨馬祖黨部正式啟用,這是民進黨在22個縣市設立最晚的一個黨部。

那麼,民進黨為什麼對金門、馬祖的滲透力這麼薄弱呢?

金門、馬祖因地理區域靠近大陸,居民對大陸認同感很強。

在台灣,稱它們是福建省的金門、連江;在大陸,稱它們是台灣的金門、馬祖。地理位置上,它們雖然和大陸唇齒相依,實則被隔着一條海峽的台當局管轄。在很多金門、馬祖人眼中,“他們是台灣人,我們是金門(馬祖)人”,另一個現實就是,金門離台灣本島200多公裡,而其最近之處離廈門距離不到10公裡。

選舉中,兩個縣市過去都是強烈力挺國民黨,後來,他們更願意選擇新黨,哪怕是親民黨。大多數金門人認為新黨是偏(支援)統一,捍衛“中華民國”的政黨。而對民進黨是一向都不支援的。

民進黨的目标是走向“法理台獨”,雖然現在做不到,以後還是要想辦法。金門、馬祖人普遍不接受這個看法。金門馬祖兩個地方選舉很特殊,選出來的候選人都是反對“台獨”的人選。

金門、馬祖的選情不用預測,民進黨拿不走

馬祖東引島的東引燈塔

馬祖人來源大多為閩東人,這種人口結構幾十年沒有變過。

馬祖人講福州話(長樂口音居多),當地多稱為“平話”或“馬祖話”,這在島内各縣市中獨樹一幟。與台灣其他地方濃濃的閩南味相比,馬祖人的地方口音、建築風格、民俗文化等許多方面,都有着深刻的閩東印記。

馬祖的名稱就是由媽祖而來,馬港有個天後宮,據說是媽祖林默娘衣冠冢所在地,在當地群眾心中有着特殊的分量。而位于東引島上的燈塔,則是馬祖著名的地标。

由于曆史與族群的關系,馬祖人的政治光譜長期偏藍,曆屆縣長、“立委”幾乎被國民黨人包攬。每次“大選”,民進黨的得票可以用“可憐”來形容。

金門、馬祖為台灣承受了過多炮火的攻擊,卻沒有得到相應的補償。

1958年8月23日—10月6日,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對金門的國軍指揮機構、陣地、倉庫等軍事目标實施炮擊。這段持續時間長達44天的炮戰,使金門、馬祖成了抵抗大陸的最前線。由于金門、馬祖兩地長期受到軍事管制,民進黨勢力滲透得比較慢,另一方面,由于金門、馬祖沒有受50年的日本殖民統治,兩地的政治生态也與台灣主島不同。

民進黨以“台獨”為目标,對位居大陸懷抱裡的金門、馬祖不敢有非分之想,一開始就抱定一種丢棄的态度。直到最近幾年,金門、馬祖才慢慢地有了民進黨的組織,金門還有了民進黨的議員。但是金門、馬祖沒有被日本殖民統治的曆史,這也使金馬人在看問題、辦事情上與台灣島上的一些人有着根本不同。他們在更多的時候,多了些耿直,少了些狡黠;多了些血性,少了些奴性。

金門、馬祖的選情不用預測,民進黨拿不走

晉江向金門輸水工程示意圖

對金門、馬祖缺水的問題,大陸積極創造條件推進,台當則更多的是阻攔。

曆史與現實的交織,讓綠營很不太待見金門、馬祖。即便是台當局推進的“前瞻基礎建設計劃”,8000多億新台币的預算,留給金馬這兩個地方的也少之又少。是以,對于金、馬而言,既然東面靠不上,那麼不妨向西看。

金馬是最早與大陸開通“小三通”的地區。時任金門縣長陳福海成立了“大陸事務辦公室”,希望當地能扮演兩岸“緩沖周旋”和“實驗試行”的樞紐角色。對于金門、馬祖來說,陸客通過“小三通”來島旅遊,成為發展當地經濟的重要抓手,從福建坐船來金馬,比從台灣島内坐飛機容易得多。

為了解決金門、馬祖長期缺水的問題,大陸積極主動地推進向金馬供水事宜,2018年8月5日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正式通水,次年又實作了向馬祖船運供水。而在這個過程中,台當局出于政治上的考量,态度不僅不積極,還經常加以阻撓。

一紙供水合同談了23年就不用說了,直到通水之後,台當局還在施加幹擾。2018年7月底,金門自大陸晉江引水工程完工,已經通水使用。金門縣政府與大陸原訂在8月5日各自舉辦引水典禮,可是台當局陸委會7月27日卻要求推遲。

台灣媒體人唐湘龍在政論節目上質疑民進黨當局:“金門人對台灣越來越沒有認同感,尤其民進黨在執政的情況下,民進黨有沒有想過到底為金門做了什麼?”

金門縣長陳福海堅持照常舉行“通水典禮”。但陸委會30日再次聲稱,目前“時機不宜”,要求金門縣政府推遲儀式。而且陸委會說,隻有在台當局、大陸、金門縣三方到齊的情況下,活動才能被稱為“通水典禮”,事件的發生隻是因為雙方定義不同。

在台當局的重壓之下,金門縣不得不将原定8月5日舉行的“通水典禮”,改為“金門鄉親見證大陸引水儀式”,這才勉強如期舉行。

針對台當局一系列動作,台灣另一媒體人黃智賢當時曾質疑,“恩準”金門人喝大陸的水,但是“不準你大聲嚷嚷?”她批評稱,可以喝水不準道謝,根本是猥瑣的指令。

以上各種因素,決定了金門、馬祖跟台灣的根本差別。不管民進黨在台島鬧得多麼歡,而金門、馬祖永遠是他們輕易不敢做夢的一塊禁地。

(圖檔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即删)

俗話說天下,我是躬耕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