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盜墓史》土匪再盜東陵

作者:清心緣之經典閱讀

作案時間:1929到1948年間

  作案地點:清東陵

  受害人:清東陵内諸位皇帝皇後及皇子

  作案人:王紹義、黃金仲等人

  作案後果:清東陵内諸陵墓寶物被洗劫一空。

  盜墓性質:民盜

  可信程度:有史記載

  引子

《中國盜墓史》土匪再盜東陵

清東陵,曾經是一塊與世隔絕、神聖不可侵犯的皇家禁地。自順治皇帝開始,先後有5位皇帝葬在這片宛若虎踞龍盤,充滿王氣之地。清東陵内最重要的部分,是那高高的封土寶頂下的地宮,那是安放帝後棺椁的地方。中國數千年奉行厚葬,清東陵地宮内随葬了清朝260多年統治所積聚的無數奇珍異寶。然而,公元20世紀初,曾經燦爛的清東陵,悲劇性地沉入那蒼茫的暮色中。

  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在《優待清室條件》中規定:“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其宗廟陵寝永遠奉祀,中華民國酌設衛兵加以保護。”然而,民國政局風雲變幻,袁世凱竊國,張勳複辟,直奉大戰爆發,近代中國長期軍閥混戰動蕩不安,《優待清室條件》很快成為一紙空文。由于斷絕俸饷,守陵官員們大都遷往京城,僅剩不多的八旗兵丁也各謀生路,自顧不暇。方圓兩千多平方公裡的清東陵,不久便失去了它的清靜而成為匪盜出沒的地方。

  當年,東陵内曾發生過這樣一起惡性的盜陵事件:守陵人深夜被土匪持槍堵于值班室,嗣後發現惠妃陵上有被盜挖的痕迹。面對愈演愈烈的偷盜之風,當時清皇族代表憂心忡忡地向内務部報告,但卻得不到當局的重視。

  1926年,第二次直奉大戰期間,奉系軍閥張宗昌率部占據東陵,對東陵大行搶奪,銅鹿、銅鶴、銅缸等都被搬走,僅金銀器物就裝載了幾十大車。

  這是軍隊第一次對清東陵的公開劫掠。此後,東陵内兵匪更加猖獗,連大殿樓台的檀木房梁、門窗隔扇都被拆下變賣,陵區内幾十萬棵松柏也被盜伐一空。

  最後,終于發生了震驚全國甚至可以說是震驚世界的東陵大盜孫殿英盜寶案。然而,東陵是否就從此迎來了平靜呢?

  惡夢不斷地清東陵

  就在孫殿英率部向順義、懷柔一帶大舉撤退之時,躲在東陵外圍的土匪、歹徒以及奉軍、直魯殘軍的遊兵散勇,聞風而動,紛紛向東陵趕來。當他們發現各座陵寝均被鑿挖得千瘡百孔,而慈禧、乾隆二陵地宮已被盜掘時,遂趁着混亂再次将原本就堵塞不嚴的入口扒開,打着燈籠火把,提着口袋和各種防身武器沖進慈禧、乾隆兩陵的地宮,再次進行了洗劫,兵匪、歹徒們的行動,漸被附近土著所聞。于是,一幫又一幫的土著像剛剛從箱中放出的無主之蜂,成群結隊地提着草筐、口袋向陵區擁來,并将地宮中散落下的珠寶玉器又細細搜刮了一遍。

  乾隆地宮由于泥水混雜,散落的寶物已很難尋覓,土著們便攜來耙鈎,像在田野中摟草,又像在河溝中捕撈魚蝦一樣,在泥水中四處打撈、摟鈎,将珠寶玉器以及乾隆和後妃們的破碎的屍骨一起裝入帶來的草筐、口袋,帶出地宮。然後或挑或背或用車接,弄到陵區之外的河中,用鐵篩反複涮洗,以淘選出金粒與珠寶。至于那些被裹挾而來的破碎的屍骨,自然是扔入河中随水而去,可謂一場真正的洗劫。許多兵匪、歹徒及土著由此大發了一筆橫财。

  就在慈禧、乾隆兩陵地宮再遭洗劫的同時,許多兵匪、歹徒又将先前被盜過的同治帝的惠妃陵寝地宮掘開,再次砸棺抛屍,全面搜尋劫掠。同慈禧的遭遇相同的是,面色如生、全身完好的惠妃,被扒光衣服,赤身裸體地抛在地宮的石闆上,棺木被劈成碎片,被胡亂抛入地宮的各個角落,所有的随葬品被劫掠殆盡。東陵再度陷入浩劫中。

  1929年農曆十一月,裕陵園寝中的純惠皇貴妃地宮被盜,經實地檢視,“金棺損毀、玉骨淩亂”,殉葬物品被盜一空。奏報溥儀後,撥款重殓、修理。後民國政府抓拿盜犯四名,押入大牢。

《中國盜墓史》土匪再盜東陵

1930年農曆四月初,端慧皇太子園寝中的悼敏皇子地宮被盜。案犯用鐵錘鑿開地宮石門以後,因積水太深,坐着筏子劃進地宮,用利斧劈開兩旁的金棺(九阿哥、十阿哥),不知什麼原因,中間的悼敏皇子的金棺未動。他們用笤籬、鐵鈎撈出涼袋勾子兩件、紅珊瑚珠百餘粒、金錠子八個(每個金錠子重約五兩)。後來盜犯全部落網。

  1931年3月,昭西陵被盜。東陵守護官員親赴現場查勘,隻見頭道石門已半開,右扇上破壞一尺有餘。二道石門雖未開,但左扇上被鑿一洞,長約0.7米,寬約0.27米,梓宮側倒于石床下。到了第二天,再行檢視時,卻發現梓宮底、蓋已分置兩處,随葬物品被劫掠一空。溥儀派往辦理昭西陵被盜善後事宜的載濤、溥忻以及溥安、奕元、聯壟、福隆阿與當時的東陵守護大臣毓崧,将孝莊文皇後的遺骨揀出,放在黃緞褥上,重新命工匠修補棺椁。待修好後,擺放在棺床正位上,将遺骨放入,蓋好棺蓋,關閉兩道石門。門上被鑿的洞重新用水泥填補好,除主犯外逃外,其餘盜犯均被抓獲。

  然而,在東陵諸多的被盜陵墓中,損失最大而破壞最嚴重的,要數康熙大帝的景陵、鹹豐帝的定陵和同治帝的惠陵了。

  景陵被盜過程

  1674年(康熙十三年),康熙皇帝的嫡皇後孝誠仁皇後崩逝,開始籌建景陵。1676年(康熙十五年)破土興工。1681年(康熙二十年)孝誠、孝昭二位皇後入葬時,景陵隆恩殿尚在修建之中(竣工時間待考)。埋葬康熙帝紀擯的景陵紀園寝也随着完工,成為清王朝在關内修建的第一座紀園寝。

  景陵北依昌瑞山,建築布局由南往北依次為:聖德神功碑亭、五孔拱橋、望柱、石像生、下馬碑、神廚庫、牌樓門、神道碑亭、二柱門、台石五供、方城、明樓、寶城、寶頂,寶頂下是地宮。這些大大小小的建築以一條寬9.70米的神路貫穿成一個完整的序列,神路南與孝陵神路銜接,北端直達寶城,彎環如龍,盤曲有情。

  景陵是清五朝在東陵界内營建的第二座皇帝陵,其建築規模稍遜于孝陵,總體上是以孝陵為藍本,但局部又有所改創。如聖德神功碑亭内立雙碑,石像生縮減為5對,改龍鳳門為牌樓門等。景陵在葬制上也有重大變革,開創了先葬皇後,附葬皇貴妃的制度;另外還摒棄了屍體火化入葬的傳統而改為土葬。景陵的建築風格及喪葬形式大多為後世所效仿,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清朝皇陵中的聖德神功碑亭是由嗣皇帝興建的,用以彰揚先皇一生的功業,景陵聖德神功碑亭建于雍正三年至雍正五年(1725-1727年)。按照雍正皇帝的意願,亭内豎立了兩塊石碑,分别镌刻滿文、漢字,記述康熙大帝60多年的赫赫功德。碑文由雍正皇帝親自撰寫,長達4300多字,是後世研究康熙朝曆史的珍貴資料。

  景陵石像生的布置有别于清代所有帝陵,自五孔橋至牌樓門段的神路由于地形的影響而呈彎環的曲線,無法像其它陵寝那樣對稱布置,于是當時的建築設計人員就根據神路走向順地制宜随曲就彎地進行設定,一改其呆闆的模式而呈現出靈活多變、步移景換的效果,展現了當時人們的聰明才智。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座宏偉陵墓,也沒有能夠逃離盜墓者的魔爪。

  1945年9月原土匪馬福田手下的親信副官王紹義和參加過八路軍、在抗日戰争中出生入死、功名赫赫的解放區冀東軍分區敵工部部長黃金仲蒙騙解放區的區長、公安助理、區小隊長和大批的區、村幹部及民兵、群衆,使得他們已經在景陵的方城裡苦幹了兩天兩夜。到了第三夜,疲勞已極的村民們,雖然都熬紅了眼睛,口幹舌燥,但是沒有一個中途逃脫的。人們吵吵嚷嚷,擁來擠去,跳動的火把将陰森恐怖的景陵映得恍如白晝。方城、陵寝門、明樓、寶城和康熙陵墓的巨大寶頂,一片光明。

  村民選取精美高大的彩釉琉璃照壁為此次盜陵的突破口,卻幾乎無從下手!盡管趕來盜陵竊寶的人多為村中壯漢,個個都有使不完的氣力,可是面對牢固異常、幾乎無懈可擊的琉璃照壁,他們隻能望壁興歎,直到此時王紹義方才醒悟,孫殿英當初盜掘東陵時,為什麼出動近千兵力,最後不得不動用炸藥。

  但頭腦精明、石匠出身的慣匪王紹義,沒有采取炸藥轟擊這種竭澤而漁的辦法。他命人用堅利的純鋼撬棍,将一塊又一塊的青石、青磚,紛紛從琉璃照壁的底座撬下來,經過一天的鑿撬,座基上很快便出現了一個偌大的洞口。地宮通道打通了。

  王紹義雙手握着德牌撸子手槍,跟随在狀若幽靈的人群後面,緩緩向地宮深處遊動,突然,一道高十多米、寬約十六七米的巨大的漢白玉石門橫亘在眼前。王紹義指揮手下人用鋼釺、鎬頭狠命鑿撬,但石門紋絲不動。一番努力後,見毫無成效,無奈中王紹義指令用炸藥炸開石門。

  經過兩天的努力,第一道漢白玉石門被炸開。有了這次成功的經驗,第二道、第三道石門也很快被炸開。在幾支火把的映照下,六具塗有朱漆的楠木棺椁出現在衆人面前。面對這六具巨大的棺椁,王紹義喜不自禁,在他看來,擺在面前的不是數百年前的皇帝與皇後的遺屍遺骸,而是足以讓他一生享用不盡的連城之寶!

  “給我劈!”王紹義向站在一旁發呆的田廣山下令。

  田廣山深深吸了口氣,手握閃亮的利斧,“嗖”地一下跳到靈台上去,運足力氣,對準康熙的棺椁劈了下去。刹時,木屑飛濺,棺蓋裂開一條長長的縫隙。

  “我也算一個。”關增會同樣手握利斧,跳上靈台,二人一左一右,對準康熙的棺椁較上了勁,眨眼間,棺蓋變得支離破碎。

  兩人圍住棺椁,探下身子,欲看個究竟,突然“噗”地一聲炸響,棺蓋下蓦然間噴射出熊熊烈火。兩人猝不及防,被硝煙烈火迎面燒個正着,慘叫之聲不絕于耳。

《中國盜墓史》土匪再盜東陵

王紹義在刹那間的驚悸與恐怖過後,很快恢複了平靜。他沖上前去,沖哇哇亂叫的兩人發了一通無名之火後,又各賞兩人一腳,然後指令繼續開棺。

  随着棺蓋的開啟,棺椁裡噴射出一束炫目耀眼的光芒,整個地宮亮如晝。

  “天呐,這麼多珍寶!”衆人一齊圍上來,面對一棺椁的稀世國寶,大張着嘴,心兒狂跳不止。王紹義擠上前來,瞪圓晶亮的小眼,一一掃視着:無數的瑪瑙、珊瑚、鑲金寶石、翠玉戒指、赤金鼻煙壺、珠串玉雕的帽花、亞攢、太平車、如意、花枝、墜子、耳挖、翡翠、台燈、夜光杯……

  短暫的沉默過後,衆人突然醒悟,夢寐已求的财寶近在眼前,此時不搶,更待何時?于是一個個像餓久的虎狼一樣,瞪着血紅的雙眼,撲向棺椁搶了起來。剛才還安靜的地宮一下子混亂起來。

  王紹義不愧是土匪出身,見此情景,将兩支手槍從腰間拔了出來,烏黑的槍口對準亂哄哄的人群,大聲吼道:“都給我住手,老子的手黑大家是知道的,無論是誰,膽敢私搶金棺裡的寶物,老子一槍崩了他!”說罷,沖地宮天棚“砰砰”放了兩槍。

  衆人一下安靜下來,搶到寶物的極不情願地放回棺椁中。王紹義見局面被自己控制住,才将懸着的心放下,又大聲說道:“弟兄們,我出身土匪不假,可生平最講義氣兩字,我已經說過,将來要論功行賞,現在地宮中六口棺材隻劈開一口,還有五口沒有劈開,待咱們把它們全部打開後,把寶貝都運到隆恩殿去,再平分如何?”

  “行!”衆人情知無法與王紹義相拗,又大都知道王紹義心狠手毒,于是團團将孝誠仁皇後、孝昭仁皇後、孝懿仁皇後、孝恭仁皇後、敬敏皇貴妃的棺椁圍住,劈棺扔屍,劫走全部随葬珍寶……

  據後世研究資料透露,這六具棺椁的随葬珍品計有:天鵝絨鎏金朝冠1頂;金冠珠頂1座,上嵌大正珠頂、東珠各15粒;勒蘇草拆經纓冠1隻,嵌鑲銀珠20顆;各種玉及鑲鑽石、寶石镏子35件;鍍金點翠上帶紅寶石的連環4對;玉镂田瓜盅1隻;百褶金龍1隻;金累絲鑲嵌色珠石九鳳钿1頂;各色玉骊條環38隻;玉、鑲珠挑杆8枝;金琺琅盅碟2件;鍍金銀電池5件;鍍金銀中碗7隻;鍍金銀爵盞10個;龍形翡翠飾物1個;黃楊木镂雕八仙過海盆景1尊;九龍玉杯1隻……

  定陵被盜過程

  定陵地宮内層層升高,建築布局緊湊、高低錯落有緻,具有明顯的層次感。不知是命運使然還是清朝的殘酷剝削積累下的民怨太深,總之,陵墓被盜掘的惡夢一個接一個降臨到在清東陵裡安息的皇帝身上。鹹豐帝的定陵也不例外。

  相傳,鹹豐帝定陵陵址是由江西巡撫應及吏部尚書柏等人相度的,鹹豐也曾親臨閱視,認為平安峪“左龍蜿蜒,右虎巡俯,貼身蟬翼、牛角兩砂隐約纏護;蝦須、金魚二水界劃分明,靈光凝聚,穴法甚真,……洵屬上上吉地”。

  雖然定陵始建于鹹豐九年,但大規模營建還是在鹹豐帝崩逝之後,興工不久,在定陵的規制上曾引發了一場争論,工部侍郎宋晉認為慕陵裁撤了大碑樓、石像生、二柱門、方城、明樓,将隆恩殿、東西配殿規模縮小,樸實無華,節省了民力。而且,文宗帝後停棺待葬,山陵工程宜抓緊進行,應仿效慕陵規制營建。宋晉的建議遭到了禮親王世铎等人的駁斥,最後,兩宮皇太後采納了世铎的建議,以祖陵的傳統規制為主,又效仿慕陵裁撤職了大碑樓、二柱門,地宮内不再雕有經文、佛像等。定陵的規制成為後世惠陵、崇陵效仿的藍本,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

《中國盜墓史》土匪再盜東陵
《中國盜墓史》土匪再盜東陵

定陵的用料分為兩類,一類為籌辦的物料,有鹹豐帝生前陸續采買的,也有鹹豐帝死後從各地調運的;一類則為原寶華峪陵寝的舊料。寶華峪陵寝原為道光帝陵寝,因地宮出水被廢棄。使用那裡的舊料,主要是為了節省開支,同時也有縮短工期的因素。據檔案記載,所用的舊料大部分為石料,如石門、石像生、石望柱等大件白石計65件,各種舊磚605464塊,舊隔扇62扇,坎窗24扇,節省白銀20多萬兩。當權者知道節省民力物力當然是好事,但從另一個側面我們也可以知道,此時清朝的國力,已不複“康乾盛世”的輝煌了。但是在盜墓者的眼裡,這還是一塊相當有油水的肥肉。

  其實盜掘定陵的人,我們并不陌生,他就是和王紹義一起盜康熙大帝景陵的人:黃金仲。

  為了謀劃盜定陵,黃金仲已經是兩天三夜不曾合眼了,他焦灼地在隆恩殿裡來回走動,想到不久前跟王紹義合夥盜掘景陵成功後所分到的稀世珍寶,心中就有着止不住的得意與亢奮。試想,如果這次盜陵順利的話,憑他的人力,他可以同時将鹹豐、同治和慈安太後的三座陵墓打開,所得到的财寶将是盜掘景陵的三倍。想到此處,黃金仲禁不住自言自語:“我黃金仲要将清東陵所有沒有被人盜開的大小皇陵,一個一個地統統掘開!”

  與上次盜景陵不同,這次盜陵由黃金仲獨自一人指揮。按事先的分工,由王紹義等人指揮盜掘惠陵、定東陵,由于自己不太懂古陵的建築結構,指揮失誤,故此進度遲緩,心中焦灼。

  經過幾天的挖掘,他們終于将定陵的地宮打開,然而就在打開的同時,就聽見有人大叫:“天呐,不好了,地宮裡有毒氣!”随着一聲驚叫,剛打開地宮入口的人們潮水般退下。黴氣逐漸散盡後,人們漸漸安靜下來。這時,黃金仲指令下屬要不惜一切代價,進入地宮,炸開石門!就在這時,參與盜定陵的一個小頭目來向黃金仲彙報一個非常不妙的消息:定陵的地宮有積水!

  聽到這個,黃金仲十分吃驚與懊惱,他本以為炸開石門後,劈開棺材,就能将寶物輕而易舉拿到手,誰知在地宮裡又發現滔滔大水,他濃眉緊蹙,胸中再次燃起煩躁的怒火。

  然而,所謂魔有魔法,賊有賊招,地宮的積水并沒阻止了盜賊的步伐,為了能夠順利地得到地宮的寶物,這夥盜賊轉身到隆恩殿香案頂上拿下大匾,再加上兩扇紫檀門闆,稍一捆綁,竟然做成一個竹伐,一個小時後,這夥亡命之徒坐着“船”劃進鹹豐和薩克達氏的棺椁前,跳上棺椁,揮動利斧、劈棺揚屍,将随葬物品洗劫一空。

  惠陵被盜過程

  如果說鹹豐是不幸的,那麼他的兒子同治皇帝愛新覺羅載淳就更加的不幸了。因為東陵諸陵中,被盜匪光顧次數最多的可能就要數同治皇帝的惠陵了。

  惠陵是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的陵寝,位于景陵東南三公裡處的雙山峪,載淳在位十三年(1862-1874),生前一直未建陵寝。死後于光緒元年(1875)二月,清廷選擇雙山峪為萬年吉地,二月二十三日确定陵名為惠陵。自光緒元年八月初三日動工,至光緒四年九月竣工(1875-1878),曆時三年零一個月,共耗銀4359110.89兩。承修大臣為醇親王奕、左都禦史魁齡、戶部侍郎榮祿、署理工部侍郎翁同和等。

  惠陵建築規制依照定陵,除未建聖德神功碑亭和二柱門外,又裁了石像生和接主神道的神路。建築布局從南往北依次為:五孔拱橋一座、平橋兩座、石望柱兩根、牌樓門一座、東西下馬牌各一座、神道碑亭一座、神廚庫一座、井亭一座、三孔拱橋三路、平橋兩座、東西朝房各一座、東西值班房各一座、隆恩門一座、東西燎爐各一座、東西配殿各一座、隆恩殿一座、琉璃花門三座、台石五供一座、方城、明樓、寶城、寶頂各一座,寶頂下為地宮。陵寝外圍環以砂山。除東西值班房為布瓦蓋頂外,其它建築屋頂均覆以黃琉璃瓦。

  該陵雖是清晚期營建的皇帝陵,但所用木料均為楠梃木,木質堅硬,俗有“銅梁鐵柱”之稱,因而大木構架至今儲存完好。

  就是這麼一座有着“銅梁鐵柱”之稱的陵墓,在盜墓活動最瘋狂的時候,竟然在5年内就三次被盜掘。第一次是1945年秋季。時隔一年,盜賊又來惠陵,用炸藥炸開地宮中的石門,将同治帝棺椁砍開,盜走大量珠寶。1948年,這夥盜賊再次到惠陵,掘開金井,盜走珍寶。這次的盜墓應該是惠陵被破壞最嚴重的一次。據說地宮被挖開之後,盜匪們進入金券,将皇帝、皇後的屍骨從棺中拉出來。由于前幾次的被盜,同治帝隻剩了一把枯骨,而阿魯特皇後雖然已入棺七十年,屍體竟然儲存完好。歹徒們把她的衣服剝光,皇後赤條條地躺在墓内。土匪盜陵之後,通向地宮的洞口便敞開着,鄰村近莊中獵奇好勝的人們,常常三五一群,手執火把進地宮去“探險”。

  據目睹皇後屍身者說:赤身露體、一絲不挂的娘娘,躺在墓室的東南角,仰身向上,披散着長發,微閉着雙眼,但面容完好,沒有絲毫的痛苦表情。可是讓人慘不忍睹的是,她的腹部卻被剖開,腸子流淌一地,為什麼皇後屍體慘遭大開膛呢?隻因世間傳說同治的皇後是吞金而死,腹中有寶,就為了取得皇後腹中的寶藏,盜匪竟然對一個已死之人下此毒手。

  盜墓者的下場

  清東陵第二次大規模被盜,引起了當時清朝遺老遺少和普通百姓的極大憤慨,也受到冀東行署高度重視,他們不惜一切代價抽調得力幹将破獲此案。不同于孫殿英盜東陵的不了了之,這次冀東行署很快就将盜陵的主犯趙連江、李樹音等人在景陵大碑樓前就地正法。首犯黃金仲事發後畏罪潛逃,在國統區内被軍統特務抓獲,投進監獄,終了此生。主犯王紹義在1951年3月被遵化縣人民政府依法處決。清東陵第二次大規模盜陵的衆犯終于得到了應得的懲罰,相信東陵内的各位大清皇帝應該也瞑目安息了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