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了解世界經濟複蘇的3個關鍵詞:風險、信任、中國

作者:美食家的小眼睛

素有“世界經濟風向标”之稱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1月17日在“雲端”拉開帷幕。這是今年全球首個彙集主要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企業首席執行官以及來自社會組織和國際組織上司人的國際多邊平台。

為期5天的視訊會議以“世界形勢”為主題,議程涵蓋新冠疫情、疫苗公平、技術合作、能源轉型、氣候創新、可持續發展等10大議題,旨在為計劃于今年夏初舉辦的世界經濟論壇線下年會打基礎。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施瓦布表示,希望這場“開年會議”能夠成為2022年加強對話、推動全球合作的起點。

1年前,因新冠肺炎疫情首次轉至線上的“達沃斯議程”對話會,以“把握關鍵之年、重建各方信任”為主題;1年後,席卷全球的疫情和經濟衰退沒能如施瓦布設想的那樣結束在“關鍵之年”。“重建信任”的呼聲依舊強烈,“攜手合作、重建信任”已被确定為今年達沃斯線下年會的主題。在視訊會議首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籲國際社會團結起來,讓今年成為真正的“複蘇之年”。

疫情仍是影響世界經濟的最大未知數

本次達沃斯論壇視訊會議,是在全球經濟預期轉弱的背景下召開的。世界銀行1月11日釋出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5.5%、2022年将增長4.1%,均較此前預測下調0.2個百分點。

仍未看到曙光的新冠肺炎疫情,被廣泛認為是影響世界經濟複蘇的最大未知數。新冠變異毒株奧密克戎的出現,使得一度顯現的經濟複蘇曙光再次遭遇不可預見的沖擊。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1月18日強調,新冠肺炎大流行遠未結束。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倪建軍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的延續時間和病毒變異情況超出了大部分人的預期,這大幅增加了各方判斷“世界形勢”的複雜性和難度。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也認為,跟去年一樣,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與會各方今年面臨的最大問題,仍是如何走出新冠肺炎疫情,如何推進後疫情時代的經濟複蘇,尤其是綠色複蘇與可持續發展。

與“不确定性”緊密相關,“風險”成了被提及頻率最高的一個詞。按照慣例,世界經濟論壇在對話啟動前釋出了《2022年全球風險報告》,報告着重強調了現有風險和問題的“系統性”——除了仍在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人類社會面臨的主要風險還包括氣候危機、日益擴大的社會鴻溝、不斷加劇的網絡風險和不平衡的全球複蘇。世界銀行警告說,目前多國面臨通脹預期飙升和創紀錄高債務水準帶來的金融壓力,加上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政策空間有限,這些下行風險都将“增加經濟硬着陸的可能性”。

倪建軍認為,很多結構性沖突在疫情暴發前已經存在,包括經濟發展内生動力不足、人口老齡化加速、科技進步與經濟社會治理沖突等。是以,目前世界經濟面臨的威脅,源自新舊結構性風險的互相交織。他說:“疫情出現加速了原有問題的暴露。此外,在産業鍊重塑的過程中,美國等一些國家還煽動意識形态對立,濫用自身金融霸權和技術優勢大搞經濟制裁,把經濟科技問題武器化,導緻世界市場更加趨于分裂和破碎,經濟複蘇的風險進一步加劇。”

“全球解決方案”需要化解“信任赤字”

在施瓦布看來,全球性問題需要“全球解決方案”。相關方案的協商和制定,将決定2022年是走向更大的地緣競争,還是走向更有力的全球合作。

王文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分析說,大國和主要經濟體間的不團結,是導緻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轉弱的根本原因。倫敦經濟學院助理研究員安德魯·哈蒙德直言,各種陰謀論、懷疑論和民粹主義政治浪潮,都是必須解決的問題。由此也可以了解,為何“重建信任”連續第二年被認定為重振世界經濟的關鍵。

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的不平衡、不公正的現實,迫切需要所有人齊心協力。目前,世界遠未達到世衛組織到2022年中期為70%的人接種疫苗的全球目标,一些低收入國家僅有不到10%的人口接種了第一劑疫苗。“應對疫情大流行的稀缺資源之一是‘信任’,比如社群和政府之間的信任、國家之間的信任、防疫物資制造商和采購者之間的信任等。”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執行主任邁克爾·瑞安在視訊會議上表示,如果人們無法解決新冠疫苗和藥物方面的配置設定不公,公共衛生緊急狀态就無法結束。

更長遠地看,重塑全球治理合作的信心,也是為了年輕一代的發展。與世界經濟預期轉弱相呼應,國際勞工組織在1月17日釋出的《世界就業和社會展望:2022年趨勢》報告中,也下調了對今年全球勞動力市場複蘇的預測。疫情造成的不良經濟後果正在惡化。對于如何破局,倪建軍提出,一方面,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要團結起來,有針對性地給予年輕群體補助和就業機會;另一方面,年輕人也要看到疫情催生的新經濟形态和發展機遇,“疫情也可以看作是對年輕一代的壓力測試,适者生存”。

“中國答案”成為世界樣本

談到本次世界經濟論壇視訊會議召開背景與以往最大的不同之處,王文認為,中國正被推向世界最前沿,世界對中國的期盼空前上升,“這是過去從未有過的”。

1月1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此次視訊會議上發表了題為《堅定信心 勇毅前行 共創後疫情時代美好世界》的演講。在各國應對疫情和經濟複蘇方面各自為政的情況下,全世界都非常關注習主席的演講。與此同時,南韓《文化日報》當天早些時候評論稱,美國總統拜登連續第二年缺席達沃斯論壇。

美聯社評論稱,習主席的演講涉及疫情、氣候、經濟等多個方面,傳達出的理念就是要摒棄冷戰思維,推動國家合作。施瓦布在聽完習主席演講後表示,這為中國和世界指明了走向更加美好未來的道路,他對習主席提出關于“各國要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的主張深表認同。

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之間的關系正在轉變。王文指出,過去是世界經濟“揪”着中國經濟,如今則是中國經濟“領”着世界經濟向前發展。就在習主席發表演講的當天,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21年中國經濟的“全年成績單”,國内生産總值(GDP)8.1%的增速,不僅彰顯了中國經濟複蘇取得的巨大成績,也創下近10年來的新高。

“今日俄羅斯”電視台在報道中表示,受中國2021年GDP大漲消息影響,日本、印度、澳洲、新加坡等亞太地區國家股指上漲。亞洲投資者積極評價中國的一系列宏觀經濟資料。

倪建軍指出,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國内疫情散發等多重考驗,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本身就是在為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貢獻力量。中國也在盡最大努力、以務實的行動向世界傳遞戰勝疫情、推動經濟複蘇和建設疫後世界的信心。

本報北京1月19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馬子倩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