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非遺傳承人眼中的膠東花饽饽“秉藝坊”蔡秉芬:是傳承也是求新

作者:半島網

半島網1月19日訊翻開曆久彌新的《大清長歌》,内有文字記載:“面者上,水者次,神之上,形之次,名曰長壽,凡福祿。”古代,面食一般以“食用”為主,而“花饽饽”卻以“節事”為主。在膠東一帶,逢年過節都離不開寓意美好的“大花饽饽”,距今有三百多年曆史的花饽饽,不僅外觀好看,而且是純天然手工制作,營養美味,健康環保,是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1月17日,在青島秉承藝坊手工坊内,非遺傳承人蔡秉芬正在做花饽饽饅頭,生肖虎造、錦鯉翻身、花開富貴……這些蒸好的花饽饽,就像是一件件象征着喜慶豐收、祈福長壽生活藝術品,惟妙惟肖、香氣四溢。

非遺傳承人眼中的膠東花饽饽“秉藝坊”蔡秉芬:是傳承也是求新

非遺傳承人眼中的膠東花饽饽——名副其實的非遺文化瑰寶

饽饽的來源是從祭祀開始的,主要是祭天祭地、紅白喜事的祭典祭品,以棗饽饽為主。在明朝年間花饽饽已經在全國普及,家家戶戶幾乎都會做。2009年,文登膠東花饽饽民俗被列入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膠東的花饽饽造型簡潔維美、形象逼真,是自然崇拜、心理意識以及造型語言的綜合凝聚物,包含人物、動物、植物等各種形象,将不同的造型意識融合于一體,構成了獨特的民俗節日内容,形成了特殊的民間藝術形式。

在非遺傳承人蔡秉芬看來,花饽饽凝聚着鄉村能工巧匠的無窮智慧和樸素的民族情感,譜寫着民族藝術無聲的樂章,是名副其實的非遺文化瑰寶。從2012年蔡秉芬“初識”花饽饽至今,已經有9個年頭,她對花饽饽的感情也愈加濃郁,多年來她不停的找尋、探索、研究、實驗,一直走在傳承與創新的路上,堅定不移的傳承和發揚着膠東花饽饽特色面食文化。

非遺傳承人眼中的膠東花饽饽“秉藝坊”蔡秉芬:是傳承也是求新

從初識到相知 始終堅持傳統工藝和現代食材的完美融合

2012年,蔡秉芬在老家威海結識了一位花饽饽非遺傳承老人,初時,老人向她講述了花饽饽的曆史和藝術價值,讓她倍感動容,決定深入探究一番。起初她隻是一時興起,然而了解的越深,那萦繞在口鼻旁的麥香就越是濃厚。自那時起,她日夜與孤寂為伴,在詳細了解了花饽饽的曆史、工藝、特色、文化之後,毅然決然的放棄如日中天的事業,走遍全國,尋訪民間面點大師,全身心投入到特色面食文化的傳承中。

經過長期的探尋走訪與細緻研究,蔡秉芬以及其團隊摒棄市面上常見的幾種低成本的蒸制方法,堅持還原傳統的制作工藝,并結合現代的食材,即使成本高也在所不惜,為的是能夠完整的保證花饽饽的健康、色澤、口感以及形神兼備。

非遺傳承人眼中的膠東花饽饽“秉藝坊”蔡秉芬:是傳承也是求新

開創花饽饽工藝新篇章 成為國内新中式花饽饽的代名詞

過大年,蒸饽饽,期盼來年的日子蒸蒸向上、紅紅火火。在象征美好寓意的同時,如今的花饽饽營養美味,健康環保,純天然手工制作。“以我們秉藝坊的花饽饽為例,我們使用的面粉來自中國小麥的核心優質産區——新疆。”蔡秉芬介紹,這裡的小麥來自天山雪域自然的灌溉,沒有任何污染,水質醇厚甘甜,而且小麥生長期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面粉自然天成,品質上乘。雞蛋選用的都是山林散養雞蛋,牛奶都是進口的純牛奶。“花饽饽的調色選用的是蔬菜汁,綠色用菠菜汁,黃色用玉米汁等。”蔡秉芬稱,為的就是讓消費者吃的放心,吃出安全。

為了更好的傳承和創新花饽饽文化,蔡秉芬和她的團隊不斷創新,既保留了原來傳統的工藝技法,又結合現代技術和裝置,進行了工藝的改進和花式的革新。長期的探尋走訪與細緻研究、千百次的反複實驗和探索,蔡秉芬帶領她的團隊,開創了花饽饽工藝的新篇章。由此“秉藝坊”也橫空出世,成為國内新中式花饽饽的代名詞。

非遺傳承人眼中的膠東花饽饽“秉藝坊”蔡秉芬:是傳承也是求新

傳承有序 讓古老的特色面食文化走進社群、走進校園

功夫不負有心人,有心更需有匠心!2018年,由秉承藝坊制作的花饽饽,作為中華美食的優秀代表,被選為亞洲博鳌論壇國宴的指定食品,深受到了各國上司人的喜愛。2019年,由秉藝坊制作的“花開富貴”、“中國龍”參加第二屆世界中餐烹饪大賽中,榮獲最具特色獎,蔡秉芬也是不負衆望,捧回了“世界中餐推廣大使”榮譽稱号。同年,由秉藝坊制作的“富貴吉祥”在參加的第5屆國際餐飲文化名廚大師賽中,榮獲最高獎“金鑽獎”……

如今秉藝坊已經不僅僅限于花饽饽的制作和推廣,在市場上開發出了很多新的品類,健康、營養、口感好。“擇一事,終其生。”在蔡秉芬的心裡,花饽饽己經是她一生傾盡所有的事業,也是唯一的事業。“讓更多的人了解膠東特色面食文化。”對于蔡秉芬來說,這不僅僅是一份事業,也是她最大的夢想。

“文化是推動曆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無形力量,希望東方古老的特色面食文化走進更多的社群,走進更多的校園,把非遺文化傳播到世界的角角落落。”一直走在傳承和創新的路上的蔡秉芬,不管世界再糟雜,她的内心永遠是安靜、安定的,面對曆史的饋贈,蔡秉芬的秉持着“我先要成就它,它才有可能成就我”的理念,堅定地走下去。

半島全媒體記者 宮昌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