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巴鐵瓜達爾港運轉後,馬六甲海峽作用銳減,美國和新加坡失算了

作者:葛劍生
巴鐵瓜達爾港運轉後,馬六甲海峽作用銳減,美國和新加坡失算了

在美國的全球霸權戰略中,馬六甲海峽,一直是其必須要控制的世界16個“海上咽喉”之一。

資料顯示,全球1/4的海上貿易與1/4的石油運輸,都要經過馬六甲海峽。在每天經過此地的約10萬艘貨輪中,有60%來往于中國。中國進口石油量的80%以及進出口貿易的50%,都要經過馬六甲海峽。

巴鐵瓜達爾港運轉後,馬六甲海峽作用銳減,美國和新加坡失算了

是以,馬六甲海峽也被看作是中國經濟和能源的“咽喉”。美國隻要控制了這個咽喉要道,就等同于摁住了中國的經濟和能源命脈。

但讓美國人沒想到的是,随着中國租借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的正式營運,以及中巴經濟走廊的穩步推進,中國經濟與能源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度已經大幅減少,美國“以峽鎖華”的陰謀,必将徹底失敗。

巴鐵瓜達爾港運轉後,馬六甲海峽作用銳減,美國和新加坡失算了

美國24小時内可控制馬六甲海峽

馬六甲海峽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海峽全長1080公裡,平均水深25米多,最窄的地方隻有2.8公裡。

作為連接配接亞太和印度洋、中東地區的“海上橋梁”,馬六甲海峽已成為世界上商船往來最繁忙的海峽之一。每年通過馬六甲海峽的船隻約有10萬多艘,占了世界海上貿易的1/5-1/4。

實際上,在馬六甲海峽以南,還有另一條海上咽喉要道——巽他海峽可以進出印度洋,并且巽他海峽是深水航道,通航條件非常好。但目前除了超大型貨輪走巽他海峽之外,大多數貨輪還是會優先選擇馬六甲海峽。

巴鐵瓜達爾港運轉後,馬六甲海峽作用銳減,美國和新加坡失算了

原因是走巽他海峽要多走一千多公裡,成本和時間上都不劃算。并且,馬六甲海峽周邊區域的基礎配套設施也更加完善,是以,馬六甲海峽的咽喉地位是無可替代的。

由此,馬六甲海峽也成了自古以來的兵家必争之地,誰掌控了馬六甲海峽,就可以扼控中國、日本、南韓,以及部分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和能源命脈。

在數百年間,葡萄牙、荷蘭、英國、日本都曾占領過馬六甲海峽。直到二戰結束後,馬六甲海峽才被歸還給沿岸國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共同管理。

巴鐵瓜達爾港運轉後,馬六甲海峽作用銳減,美國和新加坡失算了

對于如此重要的一處戰略要地,包括美國、日本、印度等大國都曾試圖控制它。

特别是美國,為了確定亞太霸權,并出于扼制中國、日本等國的“海上生命線”,同時壓制印度“東進”的需要,一直在謀求向馬六甲海峽沿岸國家派駐軍隊。

但印尼、馬來西亞等國明确拒絕了美國的要求,唯獨新加坡給美國開了後門。

新加坡位于馬來半島南端,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扼守着馬六甲海峽最狹窄的一段。是以,新加坡的戰略地位,比同處馬六甲海峽沿岸的印尼與馬來西亞要高得多。

巴鐵瓜達爾港運轉後,馬六甲海峽作用銳減,美國和新加坡失算了

1990年,美國與新加坡達成協定,準許美軍使用新加坡的樟宜海軍基地。根據兩國的協定,美國海軍的第七艦隊包括大型航母編隊,以及其它過往船隻,都可以停靠樟宜基地享受後勤保障和補給服務。

但美國的目的顯然不是找一個海外補給基地這麼簡單。截至2021年6月,美國在樟宜海軍基地駐守的軍事人員共有三百多人,同時還以輪駐形式在此部署過5艘瀕海戰鬥艦。

巴鐵瓜達爾港運轉後,馬六甲海峽作用銳減,美國和新加坡失算了

由此可見,美國實際上已把樟宜海軍基地,當作了扼守馬六甲海峽的軍事“橋頭堡”。

有了這個軍事“橋頭堡”,美軍從新加坡北上航行至千島群島,或向西航行到阿拉伯海的時間,可以縮短至7天之内,到沖繩及台灣周邊海域隻需要4天,到南海中部隻要2天就可以到達。

如果發生緊急情況,部署在新加坡的美國海軍,在24小時内就可以控制整個馬六甲海峽。

巴鐵瓜達爾港運轉後,馬六甲海峽作用銳減,美國和新加坡失算了

破解“馬六甲困局”的三步戰略

其他東南亞國家都與美國保持距離,為何唯獨新加坡要自投美國懷抱,為其開後門呢?原因主要有三個:

一,因為種族、宗教原因以及領土争端,新加坡同鄰國印尼和馬來西亞在曆史上發生過不少摩擦。而新加坡地小人少,根本無力與周邊大國博弈,是以出借軍事基地,也旨在借美國之力尋求自保。

巴鐵瓜達爾港運轉後,馬六甲海峽作用銳減,美國和新加坡失算了

二,新加坡“引狼入室”,還一直在玩“小國大外交”的把戲。對于新加坡來說,美國控制下的馬六甲海峽的戰略價值越高,那麼其自身的國際影響力,也會随之增加。

如此,新加坡就可以周旋于中、美等大國之間,以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三,在美國的庇護下,新加坡經濟也得到了高速發展。特别是有了美軍坐鎮,新加坡也成了途徑馬六甲海峽過往商船的重要中轉站,新加坡港也成了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巴鐵瓜達爾港運轉後,馬六甲海峽作用銳減,美國和新加坡失算了

但不管新加坡與美國打着什麼算盤,中國要讓國家經濟與能源命脈不受制于人,就必須破解“馬六甲困局”。如何破解呢?目前主要有三個戰略布局:

一是建設開通中俄油氣管道、中哈油氣管道、中緬油氣管道等陸上油氣輸送管道,減少中國對海上石油運輸的依賴。由此,即使包括馬六甲海峽在内的海上石油航線被切斷,也不至于中國會斷油斷氣。

二是開通中歐班列,讓中國貨物可以直接走陸路經中亞、中東到達歐洲等地區。雖然目前中歐班列的承載量有限,還無法取代海運,但它可以在關鍵時刻,起到替代海運輸送重要物資的作用。

巴鐵瓜達爾港運轉後,馬六甲海峽作用銳減,美國和新加坡失算了

三是建設中巴經濟走廊,打造中國可以直達印度洋的出海口。基于中國和巴基斯坦的特殊關系,未來中國與中東、歐洲、非洲的貿易往來,完全可以從新疆出境,然後經過中巴經濟走廊到達瓜達爾港口,再走海陸達到相關目的地。

因為中巴經濟走廊還包括一條從瓜達爾港直通新疆的油氣管道,是以中巴經濟走廊的打通,可以同時減少中國對海上貿易與石油運輸的依賴,它對中國經濟與能源運輸的安全作用,也更加突出。

巴鐵瓜達爾港運轉後,馬六甲海峽作用銳減,美國和新加坡失算了

美國、新加坡夢斷瓜達爾港

也是以,中巴經濟走廊已成了中國破解“馬六甲困局”的關鍵之舉。而中巴經濟走廊能發揮多大作用,關鍵則要看瓜達爾港。

瓜達爾港位于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西南沿岸,它緊挨着波斯灣,距離伊朗邊界隻有72公裡,距全球石油咽喉通道——霍爾木茲海峽,也隻有約400公裡。

對于早就想控制霍爾木茲海峽的美國來說,很早就盯上了瓜達爾港。但因為美國并非真心幫助巴基斯坦建設港口,包括後來企圖開發該港的新加坡也是如此。

巴鐵瓜達爾港運轉後,馬六甲海峽作用銳減,美國和新加坡失算了

是以巴基斯坦于2001年把該港口全權交給了中國公司。經過14年的建設,該港已于2016年通航營運。

在此之前,中東石油走海路到中國的路線長達14490公裡,并且還必須經過印度洋和馬六甲海峽。而有了瓜達爾港之後,中國進口自沙特、伊朗等國的石油資源,就可以從瓜達爾上岸,通過中巴經濟走廊直達中國新疆。

巴鐵瓜達爾港運轉後,馬六甲海峽作用銳減,美國和新加坡失算了

經濟上,瓜達爾港的潛力也非常巨大。目前巴基斯坦已将瓜達爾港自貿區周邊的2281畝土地的使用權,移交給了中國公司,并與中國公司簽訂了43年的租期,包括23年免稅期。

從這個規模上看,瓜達爾港已具備建成世界超大型港口的條件。按照計劃,瓜達爾港的年貨物吞吐量将達到3億噸以上,是巴國目前最大港口卡拉奇港的10倍。

未來,中國與中東,非洲及歐洲地區的貿易往來,原則上都可以在瓜達爾港登陸,然後經過中巴經濟走廊進入中國新疆。

巴鐵瓜達爾港運轉後,馬六甲海峽作用銳減,美國和新加坡失算了

如此一來,瓜達爾港就相當于中國西北向印度洋延伸出來的一個重要出海口。不僅如此,作為一個商業港口,瓜達爾港的作用卻遠不止于商業利益。

在特殊時期,它也可以為中國海軍提供一定的物質和後勤支援。目前印度洋航線上的海盜活動還非常頻繁,嚴重威脅到了過往商船的安全。

是以包括中國在内的多國海軍,都在印度洋特别是索馬裡海域進行護航行動。如果有了瓜達爾港的後勤補給支援,那麼中國海軍在該地區的護航維和行動,也将更加友善。

巴鐵瓜達爾港運轉後,馬六甲海峽作用銳減,美國和新加坡失算了

嚴防敵對勢力的破壞行動

正因為瓜達爾港對中國如此重要,是以美國等國也一直在暗中破壞該港的建設以及中巴經濟走廊。

在美國看來,近些年中國一直在試圖利用世界各地的貿易港口設施,來控制海上的“戰略咽喉”,這就是美國所稱的中國“珍珠鍊戰略”。

除了瓜達爾港,包括中國企業投資建設的緬甸實兌港、斯裡蘭卡漢班托特港、孟加拉吉大港等港口,都被稱為是這個戰略的一部分。

巴鐵瓜達爾港運轉後,馬六甲海峽作用銳減,美國和新加坡失算了

美國炮制“珍珠鍊戰略”,無非是因為中國的海外港口建設,正在瓦解美國“以峽鎖華”的陰謀。畢竟,随着這些港口的投入營運,中國的能源與經濟生命線,就可以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

是以,美國才要通過渲染“中國威脅論”,破壞相關項目合作,以達到阻撓中國破解“馬六甲困局”的目的。

另一方面,印度作為印度洋沿岸的大國,向來也對中國在印度洋區域的投資活動耿耿于懷。

巴鐵瓜達爾港運轉後,馬六甲海峽作用銳減,美國和新加坡失算了

特别是中國在巴基斯坦的合作項目,還曾多次遭到過印度的破壞,包括針對中巴項目以及中國人的恐怖襲擊。

是以,未來随着瓜達爾港與中巴經濟走廊戰略作用的凸顯,來自美國、印度等國的安全威脅還可能越來越大,中國還需要加強嚴防并打擊敵對勢力的破壞行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