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轉眼就到了大寒節氣,一年的時光已經匆匆走到了盡頭。
民諺曰:“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大寒節氣開啟了一年中最冷的模式:“階前凍銀床,檐頭冰鐘乳。”
大寒須遣酒争豪。大寒也同時給予了人們一個溫暖詩意的冬日體驗:紅泥小火爐,有酒有詩,還有家人圍坐,燈火可親。
大寒宜近火,無事莫開門
《詠廿四氣詩 大寒十二月中》
唐·元稹
臘酒自盈樽,金爐獸炭溫。
大寒宜近火,無事莫開門。
冬與春交替,星周月讵存?
明朝換新律,梅柳待陽春。
唐朝丞相元稹的二十四節氣詩,廣泛流傳于中唐和晚唐,是一組在當時相當科學的節氣氣候組詩,用以指導當時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到現在也依然有着活力。因為氣候并沒有特别大的改變。
大寒時節,或邀三五好友,或與家人共聚,圍着火爐,溫着黃酒,閑談叙話間,三五杯淡酒下肚,既暖了身,也暖了心,既暖了氣氛,也暖了情。
那火爐間劈啪作響的聲音,火爐裡袅袅升起的烤栗子,烤蕃薯的香氣就是最踏實穩定的幸福。
此時此景此刻,任他屋外大雪紛飛,寒冰徹骨,屋裡也是盎然春意滿盈!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這就如同否極泰來,物極必反,最冷的時節與新生的春天相接。在寒冷之中孕育着希望與新生,仿佛給了我們一個堅持下去的理由,隻要挺過這個嚴冬,就必然迎來美好的春天。
“明朝換新律,梅柳待陽春。”将美好春天的圖景描繪給我們。等到了那個時節,自然新芽始發,萬物迎春。
年光微雨後,春發大寒初
《乙醜歲除作·其一》
清 · 屈大均
年光微雨後,春發大寒初。
花片沾雲濕,松聲入水虛。
酒因慈母飲,詩為小兒書。
不記誰家臘,聞莺識歲除。
大寒氣節在農曆的臘月,因為傳統節氣和月曆略有隔差,是以大寒節氣有時候會迫近新年。
冬至之後,太陽北歸,梅花次第開放,春意春氣均已來到。梅花開,小草萌,這春天其實早已經萌發。
此時梅花微雨,寒風吹動松樹,家家歡聲笑語。酙滿美酒,祝福慈母幸福安康,揮毫潑墨,寫首詩祝福小兒茁壯成長。
大寒雖然是一年中寒冷的時段,人情之溫暖,足以沖抵,更何況,那自然界早已經鳥語花香。
臘酒誰家早,莺知為我催
《大寒·其二》
清·屈大均
窮陰天外積,寒絕逼春來。
尚苦連朝霧,南風濕不開。
已新長至柳,重吐小年梅。
臘酒誰家早,莺知為我催。
大寒偏易暖,寒向小寒時。物極必反,大寒雖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但是它已經冷到了極限,然後氣候就開始慢慢轉暖了,而小寒才是使天氣變得更冷的那個節氣。
北風呼嘯,冷氣凝滞,南風還沒有吹過來,但是,河岸邊的垂柳已經開始悄悄地返青泛綠,臨近小年,窗前的梅花也開始含苞綻放了。
年的味道是愈來愈濃了,不知道是誰家的臘酒釀好了,空氣裡都飄着醇厚的酒香,莺兒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催促我做好迎接新年的準備。
多謝萋萋草,穿冰已作絲。這是一個令人充滿希望的節氣,岸柳返青,梅花吐蕊,它們是那麼的迫不及待,一切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模樣。
自烹香積外,相饋大寒前
《後嘉魚詩(甲子) 其九 》
半在崧台市,漁船買更鮮。
自烹香積外,相饋大寒前。
小用蔥花糁,輕将酒子煎。
雪兒能勸客,歌曲有馀妍。
南方的大寒節氣,偶有雨雪,也濕冷,但是年關将近,更有美味時鮮,比如魚。
屈大均為廣東人,大寒節氣雖然冷,但是那基本上屬于全中國最溫暖的區域之一。
可以吃到直接從漁船上買到了最新鮮的魚。用蔥花和酒煎魚,魚香飄蕩,本來南方的大寒節氣也沒有多冷,這吃的更是春之風味。
這個雪兒不是下雪,而是是年輕陪侍的歌舞女郎。魚好,歌甜,人美,酒香,很有年節娛樂的風味。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冬日的夜晚,屋外是漫天雪花簌簌落下,屋内卻被火爐的紅焰照得一片暖意融融。有客人來訪,主人遂以茶當酒,着小童烹煮。
月光照射在窗棂上,似乎與尋常并沒有什麼兩樣。但當窗前的幾枝梅花幽幽開放時,連月色似乎也變得無比溫柔妥帖。
寒夜裡,圍爐夜話,啜茗清談,月色朦胧,梅花清香,别有一番韻味與惬意。
一念冬來,一念寒往。新春伊始,燙一壺熱酒,斟一盞香茶,家人閑坐,笑談桑麻!
大寒時節,靜待春歸。
願你的冬天從此不缺暖陽;願你的明天不再經曆雨打風霜;願你自此之後平安順遂,常樂如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