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新春走基層·各地見聞③】
光明日報記者 張士英
1月14日14時50分,臘月十二,黑龍江省大興安嶺氣溫降至零下30多攝氏度,加格達奇工務段盤古線路工廠中的房間線路工王洪恩和7名工友,蹚着沒膝深的雪在西羅奇嶺上艱難走着。雖然距離去檢修的二号隧道隻有2公裡,但他們走了近1個小時,帽子、睫毛全都挂了霜。
盤古站地處全國鐵路網的最北端,這裡穿行的嫩林鐵路線,連通大陸最北火車站漠河站,是大興安嶺地區漠河縣古蓮河煤礦外運的重要通道。冬季大雪封山,每天開行的公益慢火車,是沿線百姓上學、就醫、采購生活物資的唯一交通工具。
今年春節是王洪恩在盤古度過的第三個春節。2019年大學畢業後,他與來自各地的12名大學生一起,到加格達奇工務段盤古線路工廠中的房間當上了線路工。
“要知鐵路苦,就得去盤古。”盤古鎮全年無霜期隻有80多天,最低氣溫達到零下53.2攝氏度。冬季鐵路線路易産生凍害,而且工廠中的房間管轄的線路都在山林中,最遠的隧道距離工廠中的房間近40公裡,要先坐1個多小時的汽車,再徒步40分鐘才能到達。隧道裡,陰寒刺骨,一幹就是幾個小時。“幹活的時候熱,停下來又冷,午飯帶的饅頭都涼透了,老師傅們有經驗,在雪地裡生一堆火,把饅頭烤上。”王洪恩說。
盤古的苦,讓有些年輕人打起了退堂鼓。姜博文悄悄給家裡打電話,說想家,動了要走的心思,被一同來的大學同學付鑫無意聽到。
“看看那些老師傅,他們也是從年輕時就堅守在這裡,我們為啥不行?”晚上,宿舍裡的卧談會,付鑫的一席話讓姜博文搖擺的心安定了下來。
小鎮裡沒有電影院、飲品店和快餐店,為了讓年輕人生活得安心,工廠中的房間裡配備了電視、撞球、籃球等設施供大家娛樂,食堂裡的飯菜經常換樣,滿足年輕人的不同口味。趕上周末,小夥子們也會自己動手做上一桌菜,大家聚在一起談心。
青年人的友誼、機關的關心,讓這批年輕人愛上了這裡簡單的生活。他們每天争着和師傅下現場,細心揣摩老師傅們整治鋼軌水準和高低時的土辦法。下班後,他們也把大部分時間用在理論學習上,技術業務水準提升很快。
“現在的年輕人不比我們當年,打小生活條件就好,這麼多年,很多人來了又走,沒想到這幾個小夥子能在這兒堅持下來,不容易!”在此工作20多年的線路工艾長義說。
寒來暑往,從青澀到成熟,他們在磨砺中成長。近兩年,工廠中的房間裡退休的老職工越來越多,年輕人逐漸成為維修工隊的主力。25歲的楊浩因為技術業務過硬,被調到漠河線路工廠中的房間擔任維修工隊班長;26歲的李強成長為塔河線路工廠中的房間維修工隊班長;付鑫也在全段線路工技術比武中取得優異成績,當選維修工隊第二任團支部書記。
曾經以苦聞名的盤古工廠中的房間成了工務人才培養的孵化站,很多人要在大興安嶺紮根安家。
姜博文留下了,他的同僚鄭博文也正打算年後把女朋友接過來,在加格達奇市買個房子。
“以前過年,都是嫂子們炒菜、包餃子,再過幾年啊,咱們這兒就多了幾位弟妹幫忙,等再過些年啊,還能有一大幫小娃娃在地上跑,就更熱鬧啦!”付鑫憧憬着未來。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19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