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生母“拉黑”,劉學州“想要有一個家”的願望并不過分 | 沸騰

作者:新京報評論
被生母“拉黑”,劉學州“想要有一個家”的願望并不過分 | 沸騰

對于還是未成年人的劉學州來說,“想要有一個家”的願望,并不過分。

被生母“拉黑”,劉學州“想要有一個家”的願望并不過分 | 沸騰

劉學州(左二)與父親(左三)在認親儀式上。圖/劉學州社交平台

文 | 丁慧

前不久,孫海洋認親的事在全網刷屏,大家都為孫家的團圓而感動落淚,但對于另一位剛剛和親生父母團圓不久的劉學州來說,現實卻沒有那麼和美。

據此前極目新聞的報道,河北邢台的少年劉學州在3個月時被賣掉,4歲養父母去世,14歲知道自己是被買來的。2021年12月6日,17歲的劉學州在網上尋親,二十多天後,他終于見到了親生父母。

然而,事情并沒有迎來圓滿的結局。

被生母“拉黑”,劉學州“想要有一個家”的願望并不過分 | 沸騰

劉學州被母親“拉黑”。圖/劉學州社交平台

1月17日,劉學州在直播中稱他的母親已經把他“拉黑”,因為他為了有個家,要求父母給他買房子,或是租房子,被父母罵沒良心,是“白眼狼”。

他在直播中還透露出了更多有關身世的資訊,父母是在未婚時生下了他,當年以6000元将他賣掉了,這筆錢成了父母結婚時的彩禮。父母結婚後生下了弟弟,後來又離了婚,現在他有4個有血緣關系的兄弟姐妹:一個同父異母哥哥、一個同父異母妹妹、一個同父同母的弟弟和一個同母異父的弟弟。

1月18日,劉學州發文稱,考慮到弟弟妹妹的感受,是以不會起訴自己的生父母。1月18日,劉學州的生父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願意為劉學州提供學費,但他希望在河北買房,現在做不到。他希望在河北買房,生母對此十分憤怒就“拉黑”了他,并稱當初送走劉學州是因為家庭困難,“領養者”覺得同情就留了大約6000元。

1月19日淩晨,劉學州連發4條微網誌回應稱,改變主意了,稱自己沒有要求父母在河北買房,他們是颠倒黑白。其還表示要起訴生父母。

被生母“拉黑”,劉學州“想要有一個家”的願望并不過分 | 沸騰

劉學州在河北邢台的房子。圖/劉學州社交平台

同是與親人的“團圓”,結果卻迥然不同。一個是因為人販子拐賣導緻的不幸,但生活處處感受到溫暖;一個則命運多舛,深陷親生父母涉嫌賣孩子的拉扯之中,又面臨再次被遺棄的現實。

親生父母賣孩子的說法,還有劉學州前後不一的“買房說辭”,如此種種,也讓這場并非“雙向奔赴”的親情陷入了輿論漩渦。

如果真如劉學州所說,劉學州的父母早年将其拐賣的行為已經涉嫌拐賣婦女、兒童罪,應依法予以嚴懲。也希望當地警方、法院充分重視此案,不讓違法者逃脫法律的制裁。

當然,除了法律上的争議,在這場尋親之旅中,大家的關注點還有,本應該和和美美的大團圓,為何“面目”卻如此難堪?

需要認識到的是,目前,年僅17歲的劉學州仍屬于未成年人,而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需要來自家庭的關心和愛護。但由于劉學州養父母去世的早,在他過去17年的成長中,幾乎很難體會到來自父母的關愛。

據媒體報道,在劉學州的養父母去世後,他由養父母家的爺爺奶奶、外婆外公和和養舅舅共同撫養長大到現在。無論如何,親人的關愛都難以替代父母的疼愛,因而,對于找到親生父母的劉學州來說,“想要有一個家”的願望并不過分。

網友們“心疼”劉學州的悲慘遭遇,也期望他能夠在找到親生父母後,享受到來自家庭的溫暖。但現實卻是,親生父母卻依舊無法對他“熱情相擁”。

17歲,是如花季般的年紀。在一首老歌中唱的是“十七歲那年的雨季,我們還都是小孩子”,唱的是“回憶起童年的點點滴滴”,但是在同齡人無憂無慮的年紀時,劉學州卻早已在謀生的焦慮中奔波良久,甚至還面臨無房可住,無屋可居的情況。

被生母“拉黑”,劉學州“想要有一個家”的願望并不過分 | 沸騰

劉學州在其個人社交平台釋出的獎狀和證書。圖/劉學州社交平台截圖

孫海洋認親成功的消息給了他鼓舞,但當他跨出尋親這一步時,現實卻并非如他所願。劉學州,承擔了親生父母當年不負責任行為的後果,如今又要和親生父母對簿公堂,可能又要直面人性的複雜。

因而,對于劉學州,大家不妨站在他的角度和成長經曆,深入體會一下他的曲折經曆,再去評價劉學州的想法和目前的狀态,而不是僅僅隻以冰冷的、旁觀者的視角去做道德指責。畢竟,很難對一個在苦難裡長大的孩子抱有惡意。

無論如何,這場認親,公衆都不希望這場團圓以“鬧劇”收場。

新京報評論員 | 丁慧

編輯 | 劉昀昀

實習生 | 韋柳伊

校對 | 李立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