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船”的比喻,看清世界經濟大勢

作者:環球網

來源:玉淵譚天

1月17日,習近平主席再次在世界經濟論壇發表演講。這篇演講,意味深遠。

一個“船”的比喻,講清了全球面臨的風浪:

在全球性危機的驚濤駭浪裡,各國不是乘坐在190多條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條命運與共的大船上。小船經不起風浪,巨艦才能頂住驚濤駭浪。

過去一年,阻礙全球經濟的疫情陰霾不僅沒有散去,反而更加嚴重。

相比以往,一些預料之外的難題更加凸顯了全球經濟流動之難。去年年初,“長賜”号在蘇伊士運河擱淺,成了全球貿易大動脈裡的血栓,也預示了全球供應鍊的壓力。

不過,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估計,2021年全球世界商品貿易将增長22.4%,甚至高于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前。

困局與變局,對應的是2021年世界經濟的AB面。在沖突中發展的世界經濟,最終走向了何處?

回答這個問題,譚主也想從一艘船的故事說起。

從“船”的比喻,看清世界經濟大勢

這是航運大資料公司億海藍提供的2021年第四季度亞歐航線熱力圖。

從“船”的比喻,看清世界經濟大勢

2021年第四季度亞歐航線熱力圖

亞歐航線全線标紅足以說明熱力值有多高,而去年發生在這條航線上的船的故事也跌宕起伏。

譚主首先找到了一位對這條航線再熟悉不過的人,李亮。

李亮是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天蠍座”号上的大副,而“天蠍座”号的行駛航線與熱力圖上的紅線非常相似。

從“船”的比喻,看清世界經濟大勢

“天蠍座”号航線圖

李亮過去這一年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海上度過的。

“我們跑歐洲線的船從以前13000個集裝箱的載量增加到現在的20000箱,每次都滿載出發。這一年,海運也變得異常繁忙。”

“天蠍座”号所屬的中遠海運,綜合運力排名世界第一。

這些,其實是“天蠍座”号2021年經曆的B面。A面,是危機。

要知道,中遠海運在2021年趕上了蘇伊士運河曆史上最嚴重的貨輪擱淺斷航事故,是當時受影響最大的三家海運公司之一。

包括“天蠍座”号在内的8艘中遠海運貨輪,在這條世界貿易的大動脈上等待了4天。

遇上這次大堵塞,是在李亮2021年第二次出海時。

當時擺在李亮面前的隻有兩個不算好的備選——要麼額外支付48萬美元的燃料費用,繞道好望角,多花10多天的船期;要麼原地等待,可這麼做,李亮當時也不知道船上的物資能不能撐得到通航。

和“天蠍座”号境況一樣的船,當時還有422艘。它們承載着2600萬噸的貨物,輻射世界各地,卻都擠在蘇伊士運河上動彈不得。

這一堵,全球22%的集裝箱、13%的全球貿易被按下暫停鍵。蘇伊士運河每中斷一小時,損失就會增長超過4億美元;每中斷一周,全球貿易增長就減少0.2個至0.4個百分點......

全球海運和貿易,雙雙被扼住了咽喉。一切仿佛回到疫情暴發初期,停航停港停運,這也無限放大了全球供應鍊緊張的問題。

從“船”的比喻,看清世界經濟大勢

蘇伊士運河擁堵一度讓全球陷入恐慌,法國國際廣播電台評論稱停航的後果是災難性的

不過,到2021年年底再回望,蘇伊士運河卻迎來了擁堵後的B面,其營業額在這一年創下曆史最高紀錄,達到63億美元,比2020年還增長了12.8%。

海運公司、蘇伊士運河,在年初經曆了全球貿易的大阻塞,在年尾卻迎來了全球經濟流動帶來的紅利。世界總是在沖突運動中發展的,沒有沖突就沒有世界。一次偶然事件更讓我們看清了必然的大勢。

全球聯通的重要性也從未如此凸顯。

随着蘇伊士運河的疏通,2021年,全球重新開啟了連接配接彼此的航道,也開啟了後疫情時代國際貨運的“新航海時代”。

到了2021年7月,全球貿易中有超過80%的貨物通過海運完成,而中國對外貿易進出口貨物中,海運完成的比例更是達到了94.8%。

與之對應的,正是2021年全球貿易超過20%的正增長。

流動起來的一條船,疏通了貨物全球流動的通路。

從“船”的比喻,看清世界經濟大勢

這兩幅圖,是疫情前後跨太平洋航線的熱力對比圖。

從“船”的比喻,看清世界經濟大勢

2019年與2021年第四季度跨太平洋航線熱力對比圖

觀察這組對比圖,可以分兩層。

第一層,紅色整體在加密。得益于一艘艘船,全球經濟在疫情之下不僅沒有斷裂,反而連接配接成了更加緊密的一條條線。

了解這個連接配接,譚主找到了曾在國際貨币基金組織任職的朱民。

任職期間,朱民做過一個很大的研究,叫世界的關聯性。具體就是看這個世界是怎麼連起來的,除了貿易的連接配接,還有服務的連接配接、人的連接配接、知識的連接配接、資本的連接配接以及資訊的連接配接。

這些連接配接加起來,使得“天蠍座”号所行駛的全球化網絡,增加了不少的韌性和彈性。

從“天蠍座”号的經停路線來看,新加坡港2021年前五個月的集裝箱吞吐量與2020年同期相比增長了4.6%,與疫情暴發前的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了3.9%。

而荷蘭鹿特丹港更是保持100%正常運作,2021年前6個月,貨物總吞吐量達2.316億噸,同比增長5.8%。

将這些港口連起來看,又會得到另一幅圖景。

“天蠍座”号上運載過的汽車是中國2021年出口增幅超過100%的産品。

而就是汽車這一産品,不少技術在德國進行研發,然後在中國生産加工,進而又在新加坡進行銷售。

船所到之處,交織出的正是世界經濟的一條條大動脈。

動力助其前行,阻力促其強大。強勢反彈的背後是經濟全球化新的動力之源。

第二層,放大熱力圖最左端那個越來越紅的區域會發現,中國和東南亞的航線變得更加密集了。

相對應地,中國與東南亞區域船舶活動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也是在這一年,中國成為了東盟全球最大的貿易夥伴。

從“船”的比喻,看清世界經濟大勢

2019年與2021年第四季度中國與東南亞航線熱力對比圖

“通”是結果,“聯”是路徑,而路徑的兩端,則是全球分工與産業互補。中國與東盟這對近鄰,尤為典型。

再拿汽車制造來說,幾年前,中國國産汽車品牌吉利收購了瀕臨破産的馬來西亞寶騰汽車。現如今,寶騰汽車已經連續三年突破10萬銷量。

要知道馬來西亞的總人口才3200多萬人,而寶騰每月銷量就達到上萬的數量級,除了馬來西亞市場,寶騰還輻射到周邊國家,例如泰國和菲律賓。

剛剛生效兩周多的RCEP,是帶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又一次更新,連接配接中國與東南亞區域的網絡正在變得更加自由而暢通。

專門研究全球經濟價值鍊的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劉洪鐘告訴譚主:

“全球價值鍊的安全并非在于價值鍊回流有多快,新的生産商出現有多迅速,而是在于能否使與合作夥伴的貿易更加自由和更加便捷。在世界各國産業已經深度融合的今天,即使是最大的經濟體也不具備自給自足,生産所有關鍵零部件、精密材料和掌握技術訣竅的能力。”

與RCEP的聚合效應相反的,是太平洋上一些國家搞的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妄圖自給自足,還對許多産品加征關稅,堵塞貨物流動,試圖推動産業鍊回流。

然而中美之間紅色熱力圖的加深,就是對“逆流”最好的回應。

根據中遠海運提供的資料,2021年全年,中國對美出口集裝箱貨量創紀錄,較2020年同比增長了13.9%,較疫情前的2019年增長了17.5%。

與之對應的是,2021年,中美貿易額同比增長了28.7%,激增至7556.45億美元。要知道2018年貿易戰開始,中美貿易額就已經達到了6335.2億美元。

顯然,任何“小院高牆”都攔不住全球化,任何“小圈子”也框不住全球化。

從“船”的比喻,看清世界經濟大勢

一艘艘船、一個個港口之間,連點成線,繪制出觀察全球經濟的切面。

下面三張圖,呈現的是過去三年全球航線熱力圖始終不變的一個切面。熱力圖上最紅的區域,始終都是中國沿海港口。

從“船”的比喻,看清世界經濟大勢

2019年、2020年與2021年第四季度中國沿海港口航線熱力對比圖

中國,一直是疫情之下暢通全球經濟流動的重要動力源。

過去三年裡,最大的變量始終是疫情。

因為疫情,美國第一大港洛杉矶港,平均等泊時間達到25天,港外等泊船舶數量超過100艘;歐洲地區主要港口由于勞工不足、港口能力限制等,碼頭作業效率大幅下滑,等泊時間普遍在2-3周。

太平洋彼岸停滞的航船與集裝箱,在“換血能力”強勁的中國沒有出現。

上海、甯波舟山等國際大港,在疫情、極端天氣等多重挑戰下,常态等泊時間僅2-3天。

“中國港口數字化程度高,在上海洋山港、甯波舟山港等中國重要港口都能看到好多無人駕駛的運輸卡車,卸貨吊臂也全自動化,而像這樣數字化程度高的港口,在中國已經很普遍了。”

和譚主說起中國港口,長年專注船舶産業綜合研究的江蘇科技大學深藍研究院的陶永宏院長說了一句“非常了不起”。

集裝箱的資料更加直覺:

在亞洲港口吊運一個集裝箱平均需要27秒,在北美卻需要76秒;東北亞船隻錨地卸貨時間是兩個小時,北美則是24個小時。

這組資料也成了中國促進全球循環暢通的底氣:港口周轉快得益于擁有最新的港口技術和基礎設施,能容納最大集裝箱船,這又會吸引更多船舶泊港。

中國港口周邊航線的熱力圖,紅得恰如其分。

“換血”的基礎是“造血”。

疫情之下,越南、印度等傳統的制造業出口國不得不持續停工停産,全世界都寄希望于有着最完整産業鍊的中國。

世界工廠永不眠。

2021年,中國外貿規模首次突破6萬億美元,外貿增量達到了1.4萬億美元,了解這個增量背後的意義,可以看看過去9年(2012-2020年)中國外貿的增量之和——6915億美元。

2021年1年的出口增量超過去9年增量之和。

資料一騎絕塵背後,是中國有物可造,有力可造。除了出口較多的機電産品、手機、汽車外,甚至連輔助全世界進出口的工具——船,大多也是中國制造的。

這幾天,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公布了造船業三大名額,三個全球第一,依舊屬于中國。

中國僅在1-11月的造船完工量就達到了3588萬載重噸,占世界的45.5%。

還記得前面說的“天蠍座”号嗎?這艘船,能耗水準遠低于市場上同級别集裝箱船,能效指數低于基準值50%左右,甚至滿足十年之後的國際排放标準。

中國,正在曆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

“天蠍座”号們,是中國制造業門類齊全的樣本,更是中國高品質發展綠色、創新的标簽。高品質發展也正在與中國的内外循環互相成就。

制造給了中國“賣全球”的動力源,中國超大規模的内需市場和經濟實力也讓中國出現了“買全球”的轉向。

2021年,中國進出口規模突破六萬億的曆史紀錄裡也有進口的功勳章。

現任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告訴譚主:

“人均GDP已經達到1.2萬美元的中國正在走向高收入階段,有4億中産階級人口,需求旺盛,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舉辦進口博覽會的國家就是明證。”

中國,成為了全球不确定浪潮中的引航者,也為全球各國組成的“巨艦”提供了信标。

面對風雲變幻,“巨艦”更需堅定航向,風雨同舟。

五年之前,中國最高上司人作為“最重磅嘉賓”首次出現在世界經濟論壇開幕式的演講台上,向全世界傳遞了對經濟全球化的了解和堅定支援。

當時,習近平主席跟台下的聽衆打了個比方:不能一遇到風浪就退回到港灣中去,那是永遠不能到達彼岸的。

五年之後,習近平主席作為首位發言嘉賓回到了世界經濟論壇開幕式,發出了一句穿透曆史的論斷:

經濟全球化是時代潮流。大江奔騰向海,總會遇到逆流,但任何逆流都阻擋不了大江東去。

從“船”的比喻,看清世界經濟大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