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石油專家院士,因長得帥而爆紅網絡,但他的故事比人更帥

作者:頂流草女孩櫻花
中國石油專家院士,因長得帥而爆紅網絡,但他的故事比人更帥

數十年後的今天,石油專家王德民院士,因為長得帥而爆紅網絡。

可放在數十年前,這番與衆不同的外貌,卻讓他吃盡了不少苦頭。

中國石油專家院士,因長得帥而爆紅網絡,但他的故事比人更帥

王德民的人生劇本,是妥妥的高富帥男主。

爺爺是大名鼎鼎的外科聖手,父親自小留美學醫,母親則是一位熱情開朗的瑞士姑娘,喜好音樂藝術,精通四國語言。

中國石油專家院士,因長得帥而爆紅網絡,但他的故事比人更帥

圖 | 1932年王德民父親王世貴與母親多蘿西在美國結婚

父母結婚後,便攜手回到貧弱的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1937年2月,王德民出生,繼承了父母的相貌優點,長得劍眉星目、伶俐可愛。

中國石油專家院士,因長得帥而爆紅網絡,但他的故事比人更帥

圖 | 幼年王德民

可他性子自由散漫、不服管教。

要麼趁着哥哥姐姐學習樂理時,趴到鋼琴的鍵盤上亂彈一通;要麼樂颠颠跑到院子裡,追着山羊玩耍。

母親常被他氣得跳腳,卻從來不用粗暴的方式懲罰孩子,隻是教他們要明事理、分對錯。

成長在輕松開明的家庭氛圍中,王德明從小就養成了倔強獨立的性子。

在他的成長日記裡,寫着這樣一句話:

24個月,王德民現在看起來一定會堅持做他想要做的事,無論多少人,還是多大年齡的人勸說,都改變不了他的主意。
中國石油專家院士,因長得帥而爆紅網絡,但他的故事比人更帥

圖 | 王德民哥哥

中國石油專家院士,因長得帥而爆紅網絡,但他的故事比人更帥

時間匆匆流逝,父親擔心兒子不懂中文,以後無法融入正常的學校生活,特地請來漢語家庭教師,教王德民學習白話文。

偏偏王德民不肯讀書,一如纨绔子弟般頑劣。

不管老師們怎麼耐心教學,王德民總是左耳進右耳出,橫平豎直的漢文字,他學一個忘一個,連筆畫都掌握不好。

家裡接連給換了三個老師,都主動請辭。

結果,如父親所料,插班讀國小四年級的王德民,基本不認中文,考試答題全靠猜,成績一塌糊塗。

“我并不懂它(漢字)寫的什麼,我也不懂我寫的什麼,就是背形狀。”

中國石油專家院士,因長得帥而爆紅網絡,但他的故事比人更帥

毫無疑問,學渣王德民成了班級裡倒數的“釘子戶”,而他全然不放在心上。

直到臨近畢業,看着哥哥姐姐都考入好中學,他終于開始擔心自己的未來。

但後來,成績不達标的王德民還是被“保送”進當時最好的學校——北京彙文中學。

靠的是家裡的關系,沾的是爺爺的光。

中國石油專家院士,因長得帥而爆紅網絡,但他的故事比人更帥

圖 | 青年王德民

中國石油專家院士,因長得帥而爆紅網絡,但他的故事比人更帥

爺爺王祥和是這座學府醫科班的首屆畢業生,從醫三十五年,活人無數,堪稱國手。後來為了回報母校,捐資給學校建圖書館。

這份善舉自然也惠澤到子孫後人。

中國石油專家院士,因長得帥而爆紅網絡,但他的故事比人更帥

圖 | 王德民爺爺王祥和捐資建成的圖書館

正當王德民為着“特殊照顧”沾沾自喜,一看錄取榜才發現,自己的名字被劃分在初一戊班。

按慣例,錄取榜是按成績排名的。

甲乙丙丁戊,戊班的學生,是全校成績最差的。

莫名湧上心頭的羞愧感,讓王德民真正意識到:自己未來的路,不能再一味地靠家族光環,而是要全憑自身的努力拼搏。

中國石油專家院士,因長得帥而爆紅網絡,但他的故事比人更帥

圖 | 王德民入學注冊書

從此,王德民像是變了個人,從不浪費在學校的每一分鐘,上課專心聽講,課後認真完成作業。

他不再是讓父母操心的“公子哥兒”,反而比誰都要珍惜家族的聲譽。

每次去圖書館看書學習時,一進門就會看到爺爺的油畫像,那雙犀利的眼神仿佛是在告誡他,王家的子孫隻能添彩不得抹黑。

如此3年,王德民再次得到保送機會。

但這一次,完全是憑自己的實力。

誰也不會料到,這個偏外國人長相的混血少年,會在不久的将來,開創中國石油的新時代。

中國石油專家院士,因長得帥而爆紅網絡,但他的故事比人更帥

圖 | 王德民

中國石油專家院士,因長得帥而爆紅網絡,但他的故事比人更帥

石油,一直被譽為“黑色黃金”,又是工業發展的“血液”。

但探測過中國油脈的外國專家曾說:

“中國是陸相沉積的地質構造,不會有大油田,微弱的石油産量,還不夠用來點燈照明。”

我們辛苦從國外進口的石油,還經常檢測出攜帶馬糞——這是在故意刁難中國。

一頂“貧油”的帽子緊扣在中國頭上,幾乎扼殺大陸改變落後面貌、發展工業的希望。

彼時就讀于北京石油學院的王德民,偏不信這個邪。

恰巧臨近畢業時,東北傳來喜訊:大慶發現特大油田!

中國石油專家院士,因長得帥而爆紅網絡,但他的故事比人更帥

王德民興奮得徹夜難眠,他第一次違逆家裡的安排,鐵了心要趕赴到松遼前線去。

讓早早為他鋪好前路、甚至已準備好了婚房的父母,都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隻能由着王德民的“任性妄為”。

中國石油專家院士,因長得帥而爆紅網絡,但他的故事比人更帥
中國石油專家院士,因長得帥而爆紅網絡,但他的故事比人更帥

雖然王德民滿懷熱誠,但渾身散發着貴公子派頭的他,初到油田并不受待見。

人人都覺着他不過是多讀了兩天書的花架子,幹不來粗活,熬不得幾天苦日子。

但王德民的韌勁堅忍,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和在家裡養尊處優的模樣完全不同,王德民甘心地做油田裡最苦最累的試井工作。

忍受濃重得令人發暈的油氣味,踩着到處是粘稠石油的黑土地。

那時沒有任何科技手段可依靠,王德民便和勞工們擡着100多公斤重的絞車,徒步一天測試十幾口井,全憑人力往井下投放探測器。

中國石油專家院士,因長得帥而爆紅網絡,但他的故事比人更帥

圖 | 右一王德民

尤其到了冬天,氣溫跌到零下,還得脫掉棉襖給井口保溫,防止儀器被凍住。

條件艱苦、體力活繁重不算什麼,真正的問題是“試井”的效果并不理想。

數值與實況誤差極大,導緻大慶油田的開采率很低。

王德民大膽猜測,也許國外盛行的測油法并不适用中國的地質與油田。

若想提高大慶油田的石油産量,中國人必須自己推導出專屬的測油方式。

但在旁人看來,此舉猶如蜉蝣撼樹,白日做夢。

中國石油專家院士,因長得帥而爆紅網絡,但他的故事比人更帥
中國石油專家院士,因長得帥而爆紅網絡,但他的故事比人更帥

沒有經驗可循,沒有導師能教,王德民隻能靠自己摸着石頭過河。

白天照舊測井、開荒地、種野菜,晚上自學熱傳導數學、水力學、俄文。

沒有早睡,更沒有節假日。

“記得有一天晚上9點多鐘,我看完了借來的資料,真想美美地睡上一覺,可舍不得剩下的時間,離深夜一點還有4小時。于是我在草原上跑了三四裡路,到一個圖書資料室去借資料。”

某年春節,食堂特意給每人發了半斤白面、一碗肉餡,讓大家吃上一頓過年的餃子。

衆人喜氣洋洋,唯獨王德民不樂意——包餃子?豈不得把大半天“包”進去?

中國石油專家院士,因長得帥而爆紅網絡,但他的故事比人更帥

索性把半斤面團擀成兩張大餅,餃子餡往上一攤,包成兩隻特大号餃子,扔到水裡煮了半小時便撈起來囫囵吞了。

“反正吃到肚子裡,營養都是一樣的。”

就這麼苦熬了100多天,王德民終于推導出符合大慶油田專屬的油井壓力計算公式——“松遼法”。

比起國際通用的測油法,精确度還要高出兩倍。

消息瞬間沸騰國内外,大慶油田的采收率極大提高,直接拉開大陸石油自給自足的帷幕。

那一年,王德民才24歲。

中國石油專家院士,因長得帥而爆紅網絡,但他的故事比人更帥
中國石油專家院士,因長得帥而爆紅網絡,但他的故事比人更帥

1963年,周恩來總理正式宣布:“中國人民使用“洋油”的時代,即将一去不複返了!。”

王德民在台下激動得熱淚盈眶。

事業穩定後,周圍人開始催婚了。

此時,王德民已自毀顔值,常年埋頭研究,一副不修邊幅的邋遢模樣。

性子又倔,不相親、不湊合、還十分挑剔。

他曾提出兩個苛刻的條件,勸退不少女生。

第一,如果兩人結婚,他不能抽出時間帶對方逛公園;第二,無論結婚還是戀愛,女方不能打擾自己看書。

除了一個叫王曰英的姑娘,成了愛情中的例外。

她臉色绯紅,眉眼彎彎,天性開朗活潑,待人親切又不失禮貌。

見面的第一眼,王德民心動了。

一次職工文娛舞會上,王德民鼓起勇氣主動邀請王曰英跳舞,兩人從此有了交集。

經過一年相處,王德民與王曰英攜手走入婚姻的殿堂。

中國石油專家院士,因長得帥而爆紅網絡,但他的故事比人更帥

圖 | 王德民與妻子王曰英

婚禮很簡單,沒有鼓樂,沒有喜宴,新郎甚至連件幹淨體面的衣服都沒有,隻得套上工作服行禮。

但王曰英毫不介懷,淺笑嫣然地接受一切。

婚後,王德民不舍得讓妻子勞作太多,總是主動分擔許多。王曰英則無條件支援丈夫,讓他心無旁骛搞科研。

妻子溫柔,兒子也不負期待,後來子承父業,王研成了采油廠的總工程師。

中國石油專家院士,因長得帥而爆紅網絡,但他的故事比人更帥

圖 | 王德民與兒子王研

中國石油專家院士,因長得帥而爆紅網絡,但他的故事比人更帥

在今天看來,王德民猶如天選之子,家世、樣貌、能力樣樣具備,一路開挂,堪稱是人生赢家。

一張泛黃的學生照被翻出,直接帥上熱搜,被網友直呼為“來自星星的院士”、“科學家的吳彥祖”……

但我們驚歎豔羨的同時,不知道的是,正是因為出衆的顔值,讓王德民遍體鱗傷。

當年山河動蕩,父母的跨國婚姻是旁人眼中的“異類”,身為混血小孩,王德民受盡排擠和嘲諷。

童年沒有玩伴,上學後也鮮少朋友。

中國石油專家院士,因長得帥而爆紅網絡,但他的故事比人更帥

哪怕他說一口純正流利的中文,力證自己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同學們也總在背地裡譏諷他是“二毛子”。

王德民無數次想要教訓那些給他起綽号的人。

但父母叮囑過,千萬不可和同學動手打架,他便隻能把委屈埋在心裡,卯足勁刻苦讀書,用實力來維護自尊。

可那時凡事都講究家庭出身,王德民的臉,成了他始終無法掙脫的桎梏。

中國石油專家院士,因長得帥而爆紅網絡,但他的故事比人更帥

圖 | 王德民全家福

中國石油專家院士,因長得帥而爆紅網絡,但他的故事比人更帥

中蘇交好期間,國家計劃從應屆高中畢業生中,選拔優秀的學子送去蘇聯深造留學。

高中三年,所學9門課程,王德民成績全部優秀,被學校評為甲級學生。

但王德民知道,無論成績再怎麼拔尖,自己的背景都不可能通過政治審查。

他隻能暗中憋一口氣,想憑實力考上理想大學。

可現實并不打算饒過他。

聯考放榜,王德民以近乎滿分的總成績,遠超清華北大的分數線。

然而,錄取通知書遲遲不來。

每當胡同裡出現郵差的身影,他都會第一時間地迎上去問:“有沒有王德民的錄取通知書?”

苦等多日,清華北大夢徹底破碎,原因不言自明。

最後隻有排在第七志願的石油大學,肯收錄了他。

進入北京石油學院,并非他的初衷,如此不公的遭遇,王德民也隻能被迫接受。

中國石油專家院士,因長得帥而爆紅網絡,但他的故事比人更帥
中國石油專家院士,因長得帥而爆紅網絡,但他的故事比人更帥

在石油大學的5年很快過去。

一心想着學以緻用,解決中國石油難題的王德民,主動請纓到前線工作。

但他再次受到命運的冷待。

同期報到的學員大部分都被安排到研究所工作,隻有他一個人去住牛棚、從最基層的試井勞工做起。

牛棚裡冬冷夏熱,撞上7、8月份多雨時節,幾乎是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王德民拿上好幾個臉盆都接不住漏水,隻能擠在角落裡睡覺,翻個身都會被淋濕。

可王德民總是十分地樂觀。

中國石油專家院士,因長得帥而爆紅網絡,但他的故事比人更帥

他堅信自己是一塊金子,千錘百煉後終會發光。

繼推導出“松遼法”後,王德民又研制出“限流壓裂法”,大慶油田的石油儲量猛增7億噸。

7億噸是個什麼概念?

相當于又找到了一個大型油田,給國家财政帶來至少上千億元的增收。

王德民滿心以為,自己的黯淡人生終于翻篇。

殊不知,厄運從未停下它的齒輪。

中國石油專家院士,因長得帥而爆紅網絡,但他的故事比人更帥
中國石油專家院士,因長得帥而爆紅網絡,但他的故事比人更帥

十年浩劫來勢洶洶,王德民避無可避,遭到嚴重的打壓和迫害。

有人嫉妒他的成就,說他走白專道路,伺機摧毀他所有科研成果;有人檢舉他成分不好,有海外關系,是反革命的特務嫌犯。

每日樁樁件件不同的“罪名”壓到頭上,王德民所面對的,是無休止的當衆批鬥和下放勞動。

若隻針對自己一人也就罷了,可最令他痛苦不堪的,是摯愛的妻子受自己牽連吃盡苦頭。

人們要求勞工家庭出身的王曰英與王德民劃清界限,脅迫她寫大字報揭發丈夫的罪行。

他們的家前前後後被抄了三遍,兩人的衣服、生活用品全都拿去展覽,污蔑他們有不正當作風。

接連的威逼和侮辱,王曰英實在承受不住,精神徹底崩潰失常,再也無法治愈。

這是王德民一生的痛。

“十年浩劫,給我造成最深遠、最慘痛的傷痕,莫過于摧毀了妻子的健康,進而破壞了我們原本平靜和諧的家庭生活。”
中國石油專家院士,因長得帥而爆紅網絡,但他的故事比人更帥
中國石油專家院士,因長得帥而爆紅網絡,但他的故事比人更帥

盡管時代虐他千百遍,可王德民卻始終“位卑未敢忘憂國”。

接到周總理的一紙批文後,他再次義無反顧地回到東北松遼。

此時的大慶油田又出現新一輪危機。

地下壓力不夠,慣用的注水驅油法已達到極值,出現最嚴重的情況是:采出100噸,95噸是水,隻有5噸原油。

而且每一座注水油井,要耗費一個縣的用電量。

消耗高,能效低,怎麼辦?

王德民唯有把目光投向世界性難題——化學驅三次采油。

這是一項美國屢試屢敗,後來直接被否認的技術。

尤其大慶油田含蠟高,稍微遇冷就變凝固,“除非把大慶油田搬到赤道上,三次采油才有可能成功。”

不僅國外不看好,國内不少人也勸王德民慎重,不要去碰石油科研界的頑石。

但王德民不聽,費心費力研制出彈性聚合物。

然而,聚合物如麥芽糖般黏稠,根本無法注入地下,連同泵、管線、溶解裝置等都出現了問題。

中國石油專家院士,因長得帥而爆紅網絡,但他的故事比人更帥

質疑和指責的聲音紛至沓來,王德民還是一意孤行。

他扛住壓力,經曆失敗失敗再失敗之後,終于研制出可以代替流水注入地下,把深藏在石頭孔道中的原油給“逼”出來的聚合物。

三次采油的奇迹,中國首創,舉世無雙。

哪怕是今天,世界平均采油率也隻有30%,大慶油田卻高達70%。

而王德民,就是那個創造奇迹的人。

中國石油專家院士,因長得帥而爆紅網絡,但他的故事比人更帥
中國石油專家院士,因長得帥而爆紅網絡,但他的故事比人更帥

名氣蜚聲中外,衆多西方國家紛紛抛來橄榄枝,高薪聘請他到國外搞科研。

王德民從不為所動。

“和國外比,我的工資不算高,但足夠我用,能讓我施展才華的地方,隻有中國。”

今年,王德民已經84歲了。

還是那樣嚴格要求自己,每天堅持爬15層的樓梯到辦公室,中午就簡單地吃一個蘋果,一個面包,一杯溫水,來控制血糖、血脂。

不為别的,“沒有好身體,我的科學研究怎麼辦?四次采油、綠色采油,還有一堆事情等着啊!”

經曆半生坎坷,王德民始終赤誠純粹。

遙想當初清朗的少年錯失心儀的學校,手裡拿着來之不易的錄取通知書離鄉讀書。

那時他說:“不是我選擇了石油事業,是石油選擇了我。”

而王德民的一生,從未辜負過這番選擇。

中國石油專家院士,因長得帥而爆紅網絡,但他的故事比人更帥

參考資料:

1.《人物》CCTV 石油專家 王德民

2.《中國工程院院士傳記:王德民傳》宮柯 著

3.光明日報 王德民:願以一生許大慶

4.中國石油大學校友工作 走進王德民

中國石油專家院士,因長得帥而爆紅網絡,但他的故事比人更帥

文字為國館讀書原創,轉載請聯系作者

/

本文作者:暄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