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美書店”創始人逝世:隻歎世事無常,願有好書相伴

今天上午,一個噩耗傳來——

模範書局創始人姜尋,因意外身亡,于2022年1月16日在北京去世,享年51歲。

“最美書店”創始人逝世:隻歎世事無常,願有好書相伴

提起他的名字,你可能會感到陌生,但他創辦的“最美書店”,愛書之人人盡皆知。

夫人透露消息說,丈夫是庫房搬書的過程中意外身亡的,目前,她正努力維持模範書店的正常營運。

因為,這是丈夫的心願,是夫妻倆兢兢業業大半生的追求。

“最美書店”創始人逝世:隻歎世事無常,願有好書相伴
他們的第一家書局,坐落在北京前門大街外充滿文化氣息的楊梅竹斜街上。
“最美書店”創始人逝世:隻歎世事無常,願有好書相伴

在清末明初時期,楊梅竹斜街就是一個重要的文化地标。

清朝大學士梁詩正、湖筆大師戴月軒、平劇大師楊小樓、評劇演員新鳳霞,都曾在這裡生活過。

乾隆禦賜給當時戶部尚書、東閣大學士梁詩正的宅邸也在這條街上。

文學家沈從文的《邊城》《長河》《湘西散記》等作品,也是在楊梅竹斜街寫成。

魯迅、梁實秋都曾在文章裡提到過這裡。

不僅文人聚集,這裡還曾是當時京城最重要的一條出版商業街,彙聚了世界書局、中正書局、開明書局、廣益書局、環球書局、大衆書局、中華印書局七家老字号書局。

可惜的是,新中國成立後,這些書局都改為民居,曾經的風貌不再。楊梅竹斜街也不如曾經繁華喧嚣,與前門大街的熱鬧完全不同。

“最美書店”創始人逝世:隻歎世事無常,願有好書相伴

楊梅竹斜街舊景

直到2004年,一位書籍收藏愛好者在楊梅竹斜街上開了一家還原清末民國時期風格的書局——模範書局。

緻力于打造全北京最美的閱讀空間的他,無論在書店的選址,還是内部的裝修上,都極為考究。

書店開在擁有112年曆史的老教堂裡,在改建時,本着恢複老建築原貌的宗旨,姜尋夫婦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有空間結構。

他們還專門找來老照片,按照照片裡的樣貌裝飾内飾。

裝飾完成後,夫婦倆又搬來了老式的家具、老門闆鋪就的地闆,還有各種毛邊本、線裝書、簽名本等各類藏書。

從建造之初起,就賦予了這家書局濃濃的文化氣息。

“最美書店”創始人逝世:隻歎世事無常,願有好書相伴

不光如此,在名字的選用上,這家書店也與衆不同。

模範書局的“模範”二字并非如今“榜樣”的意思。在印刷行業中, 印刷用的活字叫做“模”,而盛放活字的器皿稱為“範”。

“模”與“範”代表的是古代文化根源的漢字元素,也是書局老闆姜尋想要尋找的中國人的漢字靈魂。故而為書局起名“模範書局”。

“最美書店”創始人逝世:隻歎世事無常,願有好書相伴

模範書局

模範書局的裝潢也和大多現代書店不同。

沒有現代的裝潢,無論是前廳的地闆,還是書架,亦或是通往茶室的石闆路,都是老闆費了一番功夫找來的民國時期的材料做成的,整體風格也盡量還原民國時期的風格。

模範書局當然也不會賣普通的書。

模範書局不賣新書、暢銷書,書局中的書都是珍藏版的書籍或者老闆自己制作的書,還有一些市面上很難找到的簽名版的珍貴書籍在模範書局都能找到。

“最美書店”創始人逝世:隻歎世事無常,願有好書相伴

在姜尋收藏的幾十萬冊藏書中,有一本南宋著名文學家周密的《草窗韻語》他喜愛至極,還用書名中的“語”字給自己的女兒起了名字。

為讓這本書的價值能夠得到發揮,他把書中的文字做成字庫,并用《草窗韻語》的字型印刷了幾本當今的大作,讓《草窗韻語》能夠以另一種形式長存于世。

“最美書店”創始人逝世:隻歎世事無常,願有好書相伴

《草窗韻語》的雕版

老闆姜尋也不是一般人。

姜尋不僅是一個書籍收藏愛好者,還是出版人、裝幀設計師、詩人、畫家。他自己非常熱衷傳統的雕版印刷,用這種方法,他自己出版了很多書。

還兩度獲得“中國最美的書”圖書獎。

其中由諾貝爾博物館委托他印刷的莫言的《大風》,在展出期間格外引人注目,全球隻發行了274本,十分珍貴。

“最美書店”創始人逝世:隻歎世事無常,願有好書相伴

莫言《大風》雕版叢書

還有與衆不同的顧客們。

現在很多圖書愛好者都會去模範書局轉轉,看到一些自己愛不釋手的書也會不惜重金把所愛帶回家。

有一套大部頭的《浮世繪聚花》是姜尋和妻子一起從日本背回中國的,有一位年輕的姑娘偶然走進模範書局,一進來就被這套書吸引,當即就付了2萬多元書款把這套書搬走了。

還有一些收藏愛好者專門來模範書局找一些很難找到的書。

如果不是為了買書而來,就當這裡是個迷你的印刷博物館,随便逛一逛也是極好的。

老闆除了書籍還收藏了很多雕版,也非常值得一看。

“最美書店”創始人逝世:隻歎世事無常,願有好書相伴

模範書局的部分雕版收藏

姜尋說:“除了書籍設計,我還做瓷器的燒制、繪制以及雕塑創作,隻能用有限的錢來買喜歡的雕版。”

在他所有的雕版中最珍貴的一塊,是明萬曆的雕版《五台山佛教印刷版》,一面刻“婆羅寶樹之圖”,一面刻“西方聖境九品往生圖”。

姜尋還為這塊巨型雕版制作了可旋轉的木架,每逢有人來訪,必會站在雕版前仔細端詳,贊歎古代手工藝。

姜尋熱衷雕版印刷,他最大的心願就是把這種中國的傳統技藝傳承下去,留住文化的根。

姜尋說:“我收的這些古董雕版,曆代延續下來,像古老的山脈一樣,它可能動不了,但成為一種原始的存在。”

“最美書店”創始人逝世:隻歎世事無常,願有好書相伴

如此獨特的模範書局,在老闆姜尋眼裡卻是一個“約會”的地方。

姜尋說:“模範書局其實是一個與書約會的地方。”

“最美書店”創始人逝世:隻歎世事無常,願有好書相伴

2017年,第二家模範書店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開設分店;

2018年,第三家模範書局進駐金融街購物中心;

2019年,第四家店模範書局+詩空間在中華聖公會教堂舊址修舊如舊驚豔亮相。

2021年,第五家模範書局源書坊、第六家模範書局友誼書坊也陸續開業。

書店越開越多的同時,壓力也越來越大。

面對實體書店的營運困境,姜尋不止一次發出感歎:

“在做實體書店的過程中,如果這個老闆沒有很強的社會責任心,沒有強大的内心,他很快就會倒下。”

但即便再難,他也從沒想過放棄。

“最美書店”創始人逝世:隻歎世事無常,願有好書相伴

面對高昂的房租,他在書店内開設咖啡店,還不斷進行文創設計,這些操作,能帶來一部分日常的流水。

為了這幾家書店的正常運轉,他甚至賣掉了一套國子監200多平米的房子。

在他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愛書之人的情懷,和他身上肩負的社會責任感。

斯人已逝,留給我們的,是他精心挑選的書籍,是他用心收藏的藏品,是他對夢想的堅守,是他那不變的初心。

他愛了書一輩子,如今,他真的步入了書的天堂。

倘若有時間路過此地,别忘了去他的模範書店看看,感謝姜尋先生帶給我們的精神滋養。

願他在書的世界裡永久地安睡,也願他未盡的夢想,能在這世間繼續生根發芽。

作者 | 周美好、彬仔

圖檔 | 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