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父親的樹/李興甲

每當我回到鄉下老院子,看到院子裡的樹,又想起了父親。他像這些他親手栽種的樹一樣,靜靜地端詳着我,默默地關注着我。父親離開已經十三年了,但我感覺他好像仍在我的身邊,不曾遠離。我在夢裡,在獨處時,都不由自主的眼裡噙滿淚水表達對父親的無涯思念和深情緬懷。
今年寒衣節回鄉下老家祭奠父親,祭奠後在大哥家吃罷飯,回到久違的老院子,眼前的景象令我不禁唏噓不已,院子的大門沒了,部分院牆也已坍塌,院内雜草叢生,拉拉秧爬滿了院牆。西配房屋頂塌了,堂屋屋頂的個别瓦片也已破損,惟有幾隻流浪貓在此生活得逍遙自在,看見我的到來,沒有一點驚慌失措的樣子,俨然把自己當作了這個院子的主人,而我這個真正的主人仿佛是客人似的,這也難怪,誰讓我已經離開這個院子長達二十多年了呢?現在我成了這個老院子的匆匆過客。
一切都物是人非,再也回不到從前,再也看不到我們兒時的樣子。那時,大門前有一棵梧桐樹,是父親栽種的。在我的記憶裡,父親很勤勞,他從來沒有閑下來的時候,每天父親都是“黎明即起,灑掃庭院”,總是把這個半畝見方的小院落拾掇的幹幹淨淨、充滿生機。父親喜歡栽樹,在院子各個角落、空地,見縫插針地栽種了一些榆樹、梧桐樹、槐樹、楝子樹、香椿樹等。每逢春天,梧桐樹抽出新芽,那芽綠得那麼清香,那麼鮮,那麼可愛,它無聲地向我們傳遞春天的氣息,在那甘甜的春雨滋潤下,芽漸漸長成嫩綠的葉片,葉片綠得像翡翠似的,一陣春風吹過,滿樹的小葉片動起來,宛如給梧桐樹戴上了一頂美麗的翡翠冠冕。花開的時候,很遠就能聞到它散發的那股清香,沁人心脾、令人陶醉。當我騎行七十多裡路,從縣城一中匆忙往家趕,到家時已是身心疲憊,當聞到那股熟悉的、帶着家鄉味道的梧桐花香時,渾身的疲憊便煙消雲散了。到了夏天,梧桐樹茂密的枝葉如同一把巨型的傘,遮住了火辣辣的陽光,帶來一片清涼。我們在樹下嬉鬧、玩耍、捏泥人,一點也沒有感到夏天的炎熱。秋天,梧桐樹結了許多梧桐果,圓圓的果實上還有小刺兒,像一個個桂圓。綠色的葉子也變成了金黃色,襯托着棕色的小果,好看極了。幾場秋雨過後,雨水把梧桐葉洗的透亮,葉片紛紛揚揚的往下落,那樣子好像一個個“小傘兵”。冬天,所有梧桐樹的葉子都掉光了,隻剩下光秃秃的樹幹,全身赤裸裸的。但它依然堅強,臉上布滿不屈的皺紋,仿佛是飽經風霜的老人,不畏嚴寒伫立在風雪中。
暮春時節,鄉村處處流紅瀉碧,處處風情搖曳。院子西南角那棵苦楝樹,長着高高的樹幹,初吐嫩綠,如舊式女子對襟襖上盤着的紐扣,羞羞怯怯的,鎖着春夢。幾場綿綿春雨,楝花開了,一簇簇碎花一層層染在枝頭,細小,但挨得緊、擠得密,開得熱烈、繁茂。花色淡紫,中間綴着纖細的黃蕊兒,密密匝匝地擠在一起,遠看淡紫如煙,像籠着一層霞光。樹根到處分叉,樹皮上有一些像斑點似的斑斓黑紋,就像斑馬身上的斑點一樣。當你剝開它的皮來嘗一嘗,就知道它的皮是苦的。也許“苦楝樹”是以得名吧!苦楝樹的皮雖然苦,但它的用處可多了。苦楝樹是做家具的好材料。娘說,等苦楝樹長大了,給你姐做個大衣櫥當嫁妝,我不幹,非要父親給我做個床,我睡在泥巴砌壘的土炕上已經十多年了。為此,姐和我争了好久。父親說,“好兒不圖分家産,好女不圖嫁妝衣”,才平息了這場争論。姐出嫁時,買了現成的家具,苦楝樹躲過了一劫。我高中畢業後考上了大學,自然也沒有用上苦楝樹。苦楝樹又躲過一劫。躲過數次劫難的苦楝樹是有靈性的,它緘默着,如村後牲口院裡的那頭老黃牛,反刍着過往的貧窮而深情的歲月,靜靜地在粉色霞光中與陣陣嬌羞的風纏綿。苦楝嶙峋的樹皮、峥嵘的軀幹、纖弱的樹果,讓人的目光一點點地濕潤起來。
冬天,苦楝和村莊一樣顯得十分單薄,把蒼老枯澀的葉子抖落,把深沉的思念懸挂在枝頭。我是鄉村的一棵會流淚的苦楝樹,在傷感的凄風冷雨中,用緘默的姿态凝望着鄉村所有的歡樂和痛苦。
那個成熟而憂傷的冬天,我背着簡單的行囊,肩着父親的希望,牽着母親的情絲,握着清亮的竹笛,揣着無盡的鄉愁,沿着長滿枯黃的蘆葦和狗尾草的小路,來到那座動蕩着細碎楝樹枝影的縣城時,一枚草莓似的夕陽在幽藍的天幕上塗沫了一片绛紫,然後輕輕地滑向遠處随風搖曳的蘆葦叢中。這時,一陣冷風輕輕吹過,心,蘆花一樣潔白紛揚。從此,我的事業、我的理想、我的芳華,都留在這片黃色的土地上,留在這充滿喧嚣、浮躁的小城裡。眼裡有莫名的潮水漫過。
我是一棵鄉下的苦楝樹,骨子裡流着農民的血液,脾氣裡也染上了莊稼的性格,我站在父親的姓氏裡,像莊稼一樣,活在自己的四季裡,不卑不亢,無欲則剛。父親走了,永遠地走了,惟有眼前的苦楝樹兀自孤獨地矗立着,默默地守護着這所荒蕪的小院,守護着漸漸荒蕪的鄉村。
站在既熟悉又陌生的鄉下老宅裡,與兀立的苦楝樹脈脈對視,一股莫名的惆怅湧上心頭,我的眼睛不禁模糊起來……我想,不久的将來,我一定還會回來的。
作者李興甲簡介: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出版散文集《村裡春外》、新聞集《夯歌》。散文《麥收如歌》在學習強國學習平台發表并入選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文聯、中國作協共同編著的《拾掇70年的片段:我和我的祖國》一書。散文《父親的樹》《聽蟬》入選馬來西亞華文學校校本教材。
壹點号 尼山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