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褪下軍裝仍在“戰鬥”!金來居民區老戰士志願者服務隊的守護,8年如一日

近日,上海安溪商會黨支部與金山區朱泾鎮金來居民區黨支部聯合開展“黨建聯建聚合力,情系老兵心連心”結對共建座談會。活動中,上海安溪商會黨支部和金來居民區黨支部,為金來居民區老戰士志願者服務隊送上棉軍大衣和新年吉祥物,在為老戰士們送去冬日溫暖的同時,也表達了對這群老兵的崇高敬意。

從人民子弟兵到社群“守護神”

金來居民區老戰士志願者服務隊成立于2013年“八一”建軍節前夕,最初由金來苑和明珠新苑14名退伍老兵組成。

“我們金來居民區情況比較特殊,動遷安置人口占多數,居民文明素質參差不齊,防範意識較為薄弱。我覺得我們榮民,有義務也有能力,為社群的平安貢獻力量。”隊長孫建國介紹,“最多時我們這支隊伍有18人,平均年齡超過60歲。别看我們上了年紀,處事能力和身體素質還是很過硬的”。

褪下軍裝仍在“戰鬥”!金來居民區老戰士志願者服務隊的守護,8年如一日

正是這樣一支紀律嚴明、訓練有素的隊伍,一年365天,風雨無阻地在轄區内,兩人一組開展分時段巡邏護衛、化解沖突、消除隐患,為小區居民的安全和幸福保駕護航。

“金來居民區下轄2個小區,143個樓道,常住人口5430人。由于多種原因,導緻這地方雖不大,管理卻很難。老戰士志願者服務隊的成立,不僅為居委會分擔了一部分工作壓力,小區治安和和諧指數也有了明顯提升。”談及這支老戰士志願服務隊,金來居民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李英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過去的他們,身着戎裝,保家衛國;現在的他們,褪下軍裝,服務社群。孫建國表示,脫下軍裝,他們還是戰士,始終牢記保家衛國、服務人民的初心使命。而現在社群就是他們的“主戰場”,他們要為建設平安、和諧、美麗家園貢獻力量。

從“問題社群”到“平安家園”

褪下軍裝仍在“戰鬥”!金來居民區老戰士志願者服務隊的守護,8年如一日

在2013年成立老戰士志願者服務隊之前,金來苑小區每年發案20多起,高峰時多達30起以上,一度成為了區裡挂牌的案件多發、沖突頻出的“問題社群”。老戰士志願者服務隊成立後,這一問題得到了極大改善。

老兵們從路不平、燈不明、車亂停、家不甯這些看似雞毛蒜皮,卻又與小區安全和文明息息相關的事情做起,通過治安巡邏、文明勸導、政策宣傳、消防檢查、沖突調解等志願服務,為平安和諧小區建設發揮積極作用。

褪下軍裝仍在“戰鬥”!金來居民區老戰士志願者服務隊的守護,8年如一日

猶記得一天夜裡,孫建國帶隊巡邏至小區39号樓前停車場,發現一輛雪佛蘭轎車車窗未關,車内還放有工作包,立即前往物業核實業主資訊。确認為業主張先生後,及時電話聯系,對其進行了告知,并叮囑他要有安全防範意識,以防不必要的損失。為了表達感謝,張先生特意制作了“安衆心任勞任怨,保此處無驚無險”的錦旗送給了老兵們。

褪下軍裝仍在“戰鬥”!金來居民區老戰士志願者服務隊的守護,8年如一日

在服務隊成立後的一年内,他們發現并化解了轄區内的不穩定因素近30起,社群治安發案率得到了有效控制。在随後的幾年時間裡,社群發案率逐年遞減,近兩年更是零發案。金來居民區也由過去的多發案小區一躍成為控案先進小區、平安小區。居民稱他們依舊是“最可愛的人”,就連社群民警都對他們佩服不已,笑稱“姜還是老的辣”。

從“單口相聲”到“群口相聲”

褪下軍裝仍在“戰鬥”!金來居民區老戰士志願者服務隊的守護,8年如一日

“社群治理光靠居委會幹部不夠,加上我們幾個老兵的力量也隻能是解解燃眉之急,還是要靠居民們一起管理。”孫建國說。為此,老戰士志願者服務隊還專門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平安三聲”工作法,即“鄰裡出門交代一聲,小區來了陌生人過問一聲,遇到疑點盤查一聲”,引導居民主動參與小區治安,群防群策保平安。這一招在疫情防控期間起到了關鍵作用。在居民們衆志成城的配合下,社群出入口的“籬笆”紮緊了,阻擊疫情的防控網也織密了。

褪下軍裝仍在“戰鬥”!金來居民區老戰士志願者服務隊的守護,8年如一日

伴随老戰士志願者服務隊不斷發展,“業務範圍”也愈加廣泛。除了保障治安外,還熱心于居民區的環境整治、無違建居委建立、捐款、街坊鄰裡間的互幫互助等公益活動,關心群衆做好事,也凝聚在服務隊的日常點滴中。

“他們就是我們身邊的榜樣,一群平均年齡超過60歲的老人,因為軍人的初心守護我們,讓我們意識到作為社群大家庭的一份子,也有義務參與社群管理。”居民陳先生道出了衆多居民的心聲。

褪下軍裝仍在“戰鬥”!金來居民區老戰士志願者服務隊的守護,8年如一日

現如今,這支老戰士志願者服務隊已經走過了8個年頭,“有事找老兵”幾乎已經成為了金來居民區的口頭禅,社群内不斷有退伍老戰士加入到這支隊伍中,越來越多的居民也開始主動參與社群治理。

“居民是社群的主體,隻有充分發揮居民的積極性,努力實作居民自治,才能真正建構起平安和諧社群。”——這正是老戰士志願者服務隊真正的初心和最大的貢獻。

通訊員 | 王晨童

攝影 | 姚丹萍

編輯 | 沈彥菲

責編 | 何小燕(見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