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第一輛汽車的誕生,背後是幾萬國人的血汗,1956年真實紀錄片

作者:震旦說

你知道中國第一輛汽車是怎麼造出來的嗎?雖然如今我們常會因為堵車而焦躁,可幾十年前 中國街道上寥寥無幾的氣派轎車,印刻的卻全是外國字碼,沒有一輛汽車是真正屬于我們自己的,廣大群眾還在拉着馬車進行着最原始的交通方式,我們必須要擁有一輛自己的汽車,讓鋼鐵的駿馬在廣闊的祖國大地上飛奔,讓中國在汽車制造工業上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中國第一輛汽車的誕生,背後是幾萬國人的血汗,1956年真實紀錄片

1953年7月15日中國第一汽車制造廠正式開工,那時的勞工根本不懂汽車構造的占了大多數,卻擁有滿腔熱血,紛紛慷慨激昂的宣誓,用3年時間建成汽車廠!

第一汽車制造廠的選址已經敲定,在它不遠處就是日本細菌工廠的廢墟,工廠的地下監獄牆壁上染着無數同胞的鮮血,曾經就是這個煙筒排出的黑煙讓無數國人都感到恥辱。如今我們再踏上這片屬于自己的土地,已經不再是戰亂中無處躲避的百姓,而是為祖國建設灑熱血的平凡英雄。

來自四面八方的建設者走成一個密集的方陣,他們之中有農民、有勞工、有學生,還有轉業的軍人,他們從不同的地方來到這裡,就是為了完成同一個崇高的夢想。所有人都飛快地投入到建設中去,不久後 這片荒蕪的土地,将會變成一片雄壯的廠房。

挖掘機、推土機和人力一起工作,沒有開重型機器的司機就從群衆中找出人來學,16歲的姑娘張維安自告奮勇學習駕駛吊車,站在複雜的操作搖桿面前,她的眼神剛毅頑強,勢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吊車司機、

這項任務是無比艱巨的,每一個建設者都要高度緊張起來,學習自己從前從未接觸過的技能。不足20歲的姑娘張亞萍率先完成了司機考試,上千名駕駛員都在最短的時間内被培養出來。不遠處走來一個正在穿工作服的農村姑娘,她和夥伴們要開始學習成為一名電焊勞工。

轉業軍人張慶祥正用自己拿慣了步槍的手,學習瓦工的技巧卻怎麼也無法用水泥将兩塊磚完美地粘連在一起,可他并不氣餒,他相信自己能當得好軍人,就能當得好瓦匠。短短幾天,張慶祥就從一個不會砌磚的人,成長為一個每天砌磚三千九百七十塊的高手。

但這樣的成績并不能讓大家滿足,清華大學的教授研究出了一套方案,先将磚制成一個大塊,而後再用吊車将其壘起來,這可比多少個瓦匠都快捷。在各方人員的汗水和智慧下,基礎裝置如火如荼地建設着,卻無法彌補我們技術人員的短缺。

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被送到蘇聯,帶着祖國人民的期盼學習汽車知識。實習生們在莫斯科的汽車工廠,看到了之前從未見過的大型汽車生産線,他們被配置設定到每一個工廠中的房間,由蘇聯經驗十足的師傅手把手教學,他們将蘇聯最新的技術都深刻在腦海,回國的時候還帶了一大批先進機器鑽研。

與此同時,中國的煉鋼廠也在焦灼地努力着,為了練好汽車所需的三号鋼鋼闆,鞍山煉鋼廠試了一次又一次終于掌握了精髓。大連造船廠勞工一次次嘗試汽車所需的鋼闆焊接,這是一件讓全國各機關都緊張起來的大事,人們的團結在這一刻顯得尤為亮眼。

從未進行過高空作業的人努力克服對高空的恐懼,隻身爬上高架,天上下起瓢潑大雨,勞工們也堅持在泥濘中勞作,幾萬個人不遺餘力的奉獻。東北的冬天零下30幾度,這是一種難以想象的蝕骨之寒,在凍土層上作業是一項無比艱巨的任務,蘇聯專家提出露天澆灌混凝土的建議,這樣可以大幅度縮減工程進度。建設者們一個個鬥志昂揚,用競賽的方式鼓舞彼此。

屋檐上的冰被春天的驕陽融化,兩年多、幾百個日日夜夜的戰鬥,工廠的建設終于快到尾聲,萬丈高樓平地起的驕傲,在我們的心中陡然升起。如果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奇迹,那一定是“中國人”這個浩大而又團結的集體!

工廠竣工後汽車勞工歡送建築勞工,将曆史的接力棒攥進自己手中,不久後解放牌汽車從第一汽車廠的大門開出來,讓它轉動起來的不僅僅是發動機和輪胎,更是千千萬萬個中國人不計報酬的付出,在這片工廠上灑下的血汗。

我們有了自己的汽車,有了自己在工業上的裡程碑,一輛解放上路後,無數個國産品牌都有了發展的土壤。時至今日,紅旗、長安、奇瑞、吉利,還有許多許多國産品牌都如雨後春筍般成長起來,我們憑借自己的努力擁有了許多從前不敢想象的東西,汽車、輪船、飛機、火箭、原子彈,我們沒有技術,沒有先進的經驗,卻有一股子不甘落後的志氣,有徒手建起萬丈高樓的毅力!

或許再也不會有任何一個民族能夠像中華民族這樣,在短時間内從貧窮匮乏走向繁榮昌盛,雄獅的蘇醒是因為它從來就沒有真正的睡死過去,是因為中國人從來都沒有倒下,是一個個站的筆直的身軀讓我們擁有了今天的富饒和尊嚴,吾輩更當加倍努力,将祖輩的精神延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