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人怎麼分手呢?從詩詞歌賦中看古代中國人的愛恨離别

作者:鄧海春

今天的晚霞很好看,風也很溫柔,但是以後我要和别人說了。愛情大多數時間是美好的,但是走到分手的時候卻裝滿了凄涼和傷感。宮崎駿也曾寫下:“你不會遇到第二個我,友情也罷,愛情也罷,失去什麼都可以坦然接受,唯獨失去你的時候,我差點沒有緩過來。現代年輕的男女失戀了會在朋友圈中用一些唯美傷感的語句表述自己的失意與惆怅,配一罐啤酒回憶過往的點點滴滴,愛情讓我們充滿渴望又痛徹心扉,那千年前的古人又是如何為愛情療傷的呢?

古人怎麼分手呢?從詩詞歌賦中看古代中國人的愛恨離别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雨霖鈴》的凄切是在一個寒冷的秋天,得罪宋仁宗的才子柳永幾年間屢試不第,不得志的煩悶與對前程的哀歎如剛停驟雨一般不可預測。潇灑的柳三變流連花田,留宿一個又一個的秦樓楚館借酒消愁,認識了很多歌伶藝伎,漸漸也與她們産生了共鳴,為她們填詞作曲。出汴京而南下,心儀的女子即将離别,郊外的船上含淚對視,無語凝噎。“多情自古傷離别,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古人怎麼分手呢?從詩詞歌賦中看古代中國人的愛恨離别

《雨霖鈴》的詞牌本就原于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更平添了哀傷與凄涼。“曉風殘月”寫出了别後心境的淒涼,清秋的曉風是涼的,比傍晚之風更涼,“酒醒”偏遇涼風吹,真叫人涼上加涼心更涼,“曉風”無情地吹皺了離人凄冷的心湖。“殘月”離人都希望去時有日,歸時有期,月圓之時想必也是團圓之時。斷不料“酒醒”之後,映入眼簾的卻是一彎“破鏡”般的“殘月”,使“重圓”的希望化為泡影。有一種愛,明明是深愛,卻說不出來。有一種愛,明明想放手,卻無法離棄。有一種愛,明知是煎熬,卻又躲不開。有一種愛,明知無前路,心卻早已收不回來。

古人怎麼分手呢?從詩詞歌賦中看古代中國人的愛恨離别

“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巾。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如果說柳永的離别是哀傷,唐代崔郊的《贈婢》卻是對感情的無奈。崔郊的姑姑身邊有一個侍女,長得非常漂亮可愛,崔郊在姑姑家生活的時候與這個侍女一見鐘情,離開後便念念不忘,始終思念着她。但是這位侍女沒過多久就被一個富紳領養了。即将分别之際,崔郊心碎不已,卻又在當時的情況下無可奈何。情非得已,如果那時沒有遇見她,可能崔郊的這一生,都不會知道如此深愛一個人的滋味吧。後來這位富紳讀到了崔郊的這首詩,便心生憐惜,讓崔郊将侍女帶回去,此舉既成就了一段姻緣,也傳為了詩壇佳話。

古人怎麼分手呢?從詩詞歌賦中看古代中國人的愛恨離别

“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 ——《孔雀東南飛》。“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漢武帝逐漸讓傳統儒家的倫理綱常占據了社會的主導地位。很多現在看來滑稽可笑的婚姻規定在當時卻如同鐵律一般牢牢束縛住本該自由的愛情。17歲的劉蘭芝能歌善舞,嫁給焦仲卿為妻,但是這麼秀外慧中的賢妻卻被焦仲卿的母親排斥,在焦仲卿外出做官的時候經常刁難劉蘭芝,劉蘭芝忍受不住,于是給丈夫寫信訴苦。丈夫匆匆忙忙趕回家為妻子求情,卻被母親斥責,責令他休妻另娶。焦仲卿無奈隻好讓妻子去娘家暫避,劉蘭芝知道經此一别再難相見。回娘家十日,縣令便遣人為其子提親,劉蘭芝的哥哥一口應允,兄命難違,隻能任人擺布。迎親之日,焦仲卿急忙趕來,聽妻子述說原委,二人隻好相約“黃泉下相見”。劉蘭芝投水自盡,焦仲卿自缢殉情。兩人的香消玉殒是悲壯的,但是幸運的是,他們遇到了彼此,在封建禮教的桎梏下,隻有愛情才能與之抗争。

古人怎麼分手呢?從詩詞歌賦中看古代中國人的愛恨離别

那古代女子受到愛情波折後是怎樣一種複雜情感呢?“從今以往,勿複相思。相思與君絕。”漢樂府中《有所思》為我們呈現了女子在分手後果斷決絕的心理表現,封建時期能夠如此幹脆的分手并不常見,各種沖突夾雜在一起,當她聽說情人已經傾心他人,愛的柔情化作了恨的火焰,在與夫妻告别的同時,也是與曾經的自己告别。整篇《有所思》生動的描寫了女子從熱戀,到失戀,再到眷戀的心路曆程。愛與恨本就不是戀情的兩面,而是揉在一起的不能分割。愛情盡管有些凄美、有些無奈、也有些惆怅與不堪,還有些許殘忍,但它無疑是生命中最難以釋然的記憶。雖然是不堪的記憶,然而其真情意切的轉達,令多少人感歎唏噓而淚滿沾襟。

古人怎麼分手呢?從詩詞歌賦中看古代中國人的愛恨離别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愛情的酸甜苦辣并不隻是在現代有所展現,古人的愛戀離别卻更加的浪漫。和一個人白頭偕老是一個很簡單的願望,這個願望從古代傳到現代,可以與相愛的人攜手餘生又是多麼幸運的一件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