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機場航司禁塑“起航”,記者探訪:武漢機場塑膠制品已完成替換

作者:極目新聞

極目新聞記者 石倩

通訊員 陳宸 易淺

視訊剪輯 石倩

視訊加載中...

​去年5月,民航局釋出通知,自2022年起,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吸管、餐具、包裝袋等在年旅客吞吐量200萬(含)人次以上機場和國内客運航班禁止提供。武漢天河機場及各個駐場航司的落實情況如何?旅客的接受程度如何?1月18日,極目新聞記者進行了探訪。

武漢機場及駐場航司産品已替換

1月18日,極目新聞記者在天河機場T3航站樓看到,飲水機旁邊的杯具是一次性紙杯,貴賓廳裡的杯具則是陶瓷杯。湖北機場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此前,機場内的水杯也一直是紙杯和陶瓷杯。但是禁塑令實施後,雖然機場對駐場商戶沒有強制性要求,但也會倡導他們使用可降解餐具和可降解塑膠袋。目前,大部分商戶的産品已替換。

機場航司禁塑“起航”,記者探訪:武漢機場塑膠制品已完成替換

東航航班上包裝袋已換成可降解塑膠袋

1月17日,武漢飛往重慶的南航CZ6285航班起飛前,乘務長蘆燕從櫃子裡取出了一次性水杯展示給記者看,“今年1月1日起,航班上的一次性塑膠杯已經替換成一次性紙杯,一次性餐具已經換成了陶瓷材料。”

機場航司禁塑“起航”,記者探訪:武漢機場塑膠制品已完成替換

東航方面,記者了解到,毛毯、報紙及耳機的塑膠包裝袋也已經換成可降解材料。東航武漢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1月1日起,航站樓貴賓室、客運航班等區域已停止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吸管、攪拌棒、餐/杯具、包裝袋等。

國航湖北分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起,機上一次性餐具杯具已替換成紙杯或可降解材料,甚至包括辦公樓内的塑膠制品也已經完成替換。

航班實施全面禁塑,旅客的接受程度如何?

在天河機場候機廳,極目新聞記者随機采訪了多位旅客,對于民航業的這一舉措,他們普遍表示支援。旅客徐先生說,此前最嚴禁塑令實施後,去超市商場購物已經習慣了購買可降解塑膠袋,去茶飲店買奶茶也習慣了使用紙吸管,“全面禁塑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禁塑之風也應該刮到航空業,作為旅客應當全方位支援。”

多家航司探索推行綠色環保舉措

南航方面介紹,南航嘉源公司首套“全降解智能環保紙杯”生産線已投産,淋膜采用行業先進的聚乳酸(PLA)材質(一種新型的生物降解材料),符合民航限塑減碳要求,預期年産量約2000萬個。後續還有3套自動化生産線陸續進駐投産,将更加有力地保障春運期間環保紙杯的供應。

機場航司禁塑“起航”,記者探訪:武漢機場塑膠制品已完成替換

南航航班上已啟用一次性紙杯

據統計,南航在武漢天河機場年吞吐量1000萬人次。如果按照每個旅客每次使用一個一次塑膠杯計算,每年可以減少使用1000萬個不可降解的塑膠杯。

極目新聞記者還了解到,除了航班禁塑,南航推行綠色環保方面還有諸多舉措。南航自主開發了“航油e雲”系統,為每個航班減少約17%的航班加油時間,每年可減少航油消耗2萬餘噸。南航貨運電子運單量全球第一,平均每月可節省紙質運單量17.1萬張,累計開出電子發票300萬張,相當于少砍伐1200棵大樹。

東航在推行綠色飛行方面也頗有成效。2016年8月,東航成為亞洲首家電子飛行包(EFB)全面取代全機隊紙質機載航行資料的航空公司。資料顯示,東航“無紙化機隊”不僅節約了近千噸航空油料,還為東航減少各項成本折合人民币3000多萬元。

去年底,國航在首都機場T3航站樓的生産環境中進行了環保型吊牌印刷測試。連續400張行李标簽測試均讀寫正常,無卡頓、誤報現象。此次環保吊牌的原材料在實驗室分别進行了土壤和水分環境的透氧率、分解失重率等專業測試,90天内降解率達到90%以上。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下傳“極目新聞”用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