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鑒星編輯部
2022年01月18日是郭德綱的生日。

德雲社的弟子們紛紛公開發表祝福感言。同時,有一則消息:
姜昆老師今年快退休了,他退了之後,中國曲藝協會的會長是誰?很多人認為郭德綱可以勝任。但可能性不大,因為抛去恩怨糾葛,德雲社一攤事還需要郭德綱親力親為。
在我看來讓郭德綱做曲藝協會的會長雖然能讓傳統文化更上一層樓,但的确可能性很小。作為一個在名門正派中一言難盡的人物,如果不談外在形象,郭德綱類似《笑傲江湖》裡的任我行,或《倚天屠龍記》裡的楊逍——
我就是這麼個人,一個如此狷狂的漢子。
今天如果評價郭德綱和他的德雲社,客氣點的說法是“他們占據了相聲界的半壁江山”,不客氣的看法是“如果沒有郭德綱,相聲可能會是一個曆史名詞”。
以外人的視角看待郭德綱,讓我“高看”他的是某節目中何冰老師朗讀他寫給兒子郭麒麟的家書,其中有這麼一句:
“孩子,你是爬上山頭了,可你怎麼下來呢?”
之後郭麒麟在相聲和跨界表演中的舉動也說明他頗循老郭的家訓:
謙和、低調。
同一些小鮮肉和流量,甚至德雲社内部的一些年輕後輩相比,郭麒麟至少在目前都符合中國人對“新人”的期許——
不張揚,不口出狂言,哪怕是個“星二代”,哪怕德雲社的“角兒”也被迫開始“粉圈”化。
這說明兩件事:
一、老郭是個吃過大苦頭的人;
二、老郭是個明白人。
隻有吃過苦頭的明白人才知道為人處世和教育子女。
不止床前明月光
德雲社2021年春節前的封箱演出上,郭德綱曾自嘲道:“去年還抱怨說一年上千場演出,想放個假,這下倒好,真放了。”場下一片哄堂大笑。
疫情至今,凡是聚集性場合都難免提心吊膽,遠至哈爾濱的餐館,近至北京的德雲社,在“聚不聚”的問題上,大家的擔憂都是一樣的,偏偏相聲這種曲藝表現形式不能像影視劇一樣,講究的就是一個現場氣氛,氣氛不到,一些包袱和笑料很難讓觀衆感同身受。如果隔着螢幕的話,則非常考驗表演者的功底。
這也是當年郭德綱迅速火爆的原因。
在他之前,相聲作為“諷刺藝術”的意義其實不大,具體表現在春晚上的各類尴尬中,知名如馮鞏老師,也僅以“親愛的觀衆朋友們,我想死你們了”作為為數不多的紀念。
郭德綱成名最初始的原因,在于其深厚的曲藝表演功底以及相聲本身就應該具備的“諷刺”特質,“敢說”是郭德綱當時在小劇場裡讓人拍手稱快的特點,講他“睚眦必報”也好,“得理不饒人”也罷,沒有人能否認他的成功,更沒有人能否認他挽救了相聲這門語言的藝術。盡管他性格上的這種直率讓他在後來面臨過無數次風波甚至曲折,但誰能否認,這些困難讓他在實際上也揀選并淘汰了一些人呢?
在這個過程中,郭德綱把德雲社做大做強,也讓很多當年的是非恩怨逐漸清晰,讓大多數人開始支援并喜歡上他。
哪怕現在人們往往談論更多的是“于謙的父親和媳婦”,還有“桃兒的發型”以及“德雲社未來誰接班”等。
如今隻有郭德綱
昨天是郭德綱的生日,在他曆經風雨和榮光的歲月裡,有兒徒,也有仇人,這些不僅大家都心知肚明,他自己也公開承認。最可氣的是他時時拿來在表演時“自謙”:
相聲界裡除了德雲社,還有更好的。然背景下觀衆接茬說:
沒有!
分明打了很多人的臉。
事實上,确實沒有。
在郭德綱出現時,大部分觀衆乃至對相聲不了解的人才知道原來有一種曲藝叫“太平歌詞”,并且“不會太平歌詞的不是說相聲的”。
郭德綱從始至今,都在秉承這個想法,更絕的是,通過網際網路讓好很多人了解了中國曲藝傳統文化的古典美。有人曾評價說:
“德雲社最大的貢獻,就是把一群本該混夜場的人拉進劇場裡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哪怕在夜店裡,德雲女孩們也會一邊聽着《白蛇傳》、《大西廂》一邊嗨舞。
這其實挺了不起的。
盡管方向似乎有些跑偏,但誰能否認很多人就喜歡郭德綱這種“愛憎分明”的樣子呢?成名之後的郭德綱在各種主持場合怼過港台明星,也怼過流量明星,隻是不顯山不露水,讓在場的人以為他這是幽默,隻有少數人能看出來:
郭德綱極其鄙視沒什麼“功夫”又愛“裝”的人。
曾有某位從事相聲表演的文藝工作者在接受采訪時說,他極其讨厭說相聲的時候台下有觀衆接茬。他覺得這不“文明”,也不“禮貌”。但作為一種發源于民間底層的市井文化,說相聲的如果台下沒有應和那隻能說明你不受歡迎,且說得太差。
而台下與台上互動,顯然是郭德綱與德雲社表演中的精髓之一,在這種互動中,觀衆有了對表演者的親切感,表演者也感激于觀衆的認可。這也是德雲社在随後的日子裡逐漸發展壯大的原因。
他讓觀衆們知道:
吃大蒜的比“喝咖啡”的更平易近人,也更講究“與民同樂”。
這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遺 憾
有個有意思的事情:
郭德綱主演或參演的影視劇基本口碑都不好,但他的兒子和徒弟則截然相反。對此,他本人的态度一直是“笑一笑”。
近兩年來,因為疫情的影響,德雲社的演出也确實受到了不小的打擊,而人們更關注的則是一直圍繞在郭德綱心頭的問題:
郭德綱之後,誰來統領德雲社?
從他拜侯耀文為師的那天起,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不是一個對相聲和“家業”私心很重的人,否則他就不會頻頻語出驚人,也不會讓相聲真正地登上大雅之堂。
隻是客觀地說,老郭的一身工夫,輕易學不來,而目前的兒徒們,知名受捧的不少,能得其真傳的不多。
隻因郭德綱的嗓子是“老天爺賞飯吃”,唱念做打也不輸任何專業人士。因為他是真的喜歡相聲,恰好自身也有天賦。不得不承認,“人才”不是刻苦就能練出來的,這一點老郭也很清楚。
郭德綱讓相聲和“說相聲的”成為流行文化之一,功不可沒。而如何能夠讓相聲流傳下去,卻不是他能掌控的。
在如今遍地開花的娛樂時代,相聲和相聲的未來,可能是件讓老郭頭疼的事情,也是件他不想變成遺憾的事情。
- 顔值力:⭐⭐⭐
- 國民度:⭐⭐⭐⭐⭐
- 發展性:⭐⭐⭐
- 商業價值:⭐⭐⭐⭐
綜合得分:75分(一顆星代表5分,滿分100分)
“鑒”議:
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間造孽錢。
這是他時常說起的詞。
郭德綱,一個注定要被記錄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上的優秀的相聲表演藝術家,一個在本文中略提成就的衷心熱愛自身事業的男人。
從青澀、羨慕、不忿、悲苦到如今的宗師氣度,講他如今的風光和被愛戴顯然是膚淺的,隻是沒有幾個人能真的體會到當年的某個夜晚,他一個人走了多少路徒步回家,為了一口吃的要換手機的窘迫。
說勵志,郭德綱的故事本身就能拍成影視劇。說傳統,在他之後的晚輩們還有幾個能堅持師父的理想,目前尚未可知。
隻在郭德綱生日後,補送他一句:
老郭,桃兒,生日快樂。
(本次鑒議由“霸道的小湯圓”、“咆哮小短腿”、“宇宙第一劉師傅”、“天下第七”、“我是你二叔”、“一拳一個嘤嘤怪”等六位大神議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