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作者:細雨絲竹,又名淺樽酌海
明成祖朱棣為什麼最終選擇自己并不十分滿意的嫡長子朱高熾、舍棄了寵愛的次子朱高煦?如同唐太宗李世民為什麼忍痛割舍“寵冠諸王”的第四子李泰,而選擇在他看來有些“仁弱”的李治?原因不是一、兩句話能闡述完整的,隻能說李世民、朱棣在進行抉擇時,對公、私兩方面的利害因素都作過全面慎重的權衡。
筆者記得蕭武老師有一篇文章分析認為李世民和朱棣在私情方面的考慮主要是“希望孩子們好好的”,為人父母者,都希望“孩子們好好的”,兄友弟恭,一家子相安無事。李世民如是,朱棣如是,朱棣身邊的能臣幹将亦如是,然而結果又如何呢?

朱棣手下有一門費姓員工。早在明太祖洪武年間,朱棣還是燕王的時候,定遠人費愚任燕王府左相,後調任燕山中護衛指揮使,該職位在費愚去世後由其兒子費肅承襲。費肅再傳給兒子費瓛。這個費瓛平易近人、寬宏仁和,善于凝聚部下人心,跟從朱棣起兵“靖難”,立有戰功,升任後軍都督佥事,是朱棣的鐵杆子弟兵。永樂八年(1410年),費瓛奉皇太子朱高熾之命征讨涼州亂兵,不辱使命,馬到功成,由此也把費氏與朱棣一脈的深厚淵源延續到下一代。
永樂十二年(1414年),費瓛任總兵,坐鎮甘肅,頗有建樹。到朱高熾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費瓛獲授平羌将軍銜。朱高熾聽說費瓛經常看監軍太監的眼色行事,特地降诏批評他,告誡他要保持男子漢大丈夫的氣概,不要對太監俯首貼耳的。表面上看,朱高熾在責備費瓛,稍加細品就會發現他其實是在表達對費瓛的強力支援:“太監是我的家奴,但你是我的親信員工!”君臣關系可以說是相當的“鐵”了。
朱高熾之子朱瞻基即位,費瓛繼續高升,出任右軍都督府左都督。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朱瞻基封費瓛為“崇信伯”,食祿1100石。費瓛不驕不躁,奉诏參與征伐朱高煦之役,再立新功,受賜世襲诰券。從此,費氏得到了巨額世襲飯票,不枉三代老少前仆後繼地打拼。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費瓛逝世。他想必是含笑而去的:“兒孫們,我的創業任務圓滿完成了,就為了你們能好好地安富尊榮。你們要好好的啊……”
好嗎?費瓛恐怕沒有想到,子孫或許從朱明皇室争寵奪嫡的傳統中感染到了什麼,不是自己搞宅鬥,就是摻合别人家的宅鬥。費瓛之子費钊、第二代崇信伯,在征讨鄧茂七義軍、掌管都督府之餘還很熱心地插手明初勳臣郭英後人、武定侯郭家的繼承糾紛,收受郭英的次孫郭昭的好處,出面诋毀郭英的嫡孫郭昌,企圖幫助郭昭奪取爵位。結果真相敗露,丢了都督府的實缺位置——爵位和食祿未受影響。更加麻煩的是,猶如李世民、朱棣的奪嫡曆史對兒子李泰、朱高煦造成錯誤暗示,費钊的所作所為也對兒子費溥産生了嚴重的誤導。這是怎麼回事呢?
費钊與原配夫人(姓名不詳)之間沒有生育子嗣——鑒于古代嬰幼兒的夭折率高,也可能是未能長大成人,原配夫人也先于費钊離世。費钊的某個無名妾婦生下一子費溥,健康長大,取得實質上的長子地位。費溥滿心期待将來繼承父親的爵位和家産。
可是費钊不甘心,續娶朱瑛之女朱氏為繼室,封為崇信伯夫人,果然旗開得勝,生一幼子費淮。費淮盡管是弟弟,卻是正妻所生,理所當然是嫡子,在父親仙逝之後襲了爵,成為第三代崇信伯。他年紀尚小,沖弱寡能,家事自然由母親朱氏做主。費钊的另一名小妾曹氏與正室夫人相處和睦,便從旁輔佐。費溥憤懑不平,轉念一想,又覺得自己有機會:“一個孤兒,一個年輕的寡母,那還不是任憑我擺布嗎?”
費溥招兵買馬,捏造傳言,在外廣為散布:“朱氏根本不是先父的續弦夫人,隻是先父生前聘買的一個偏房小妾,先父請封她為崇信伯夫人是色……呃不,是那啥令智昏,大錯特錯。那個曹氏嘛連妾的名分都沒有,僅僅是個低賤的使女罷了。”“朱氏不守婦道,把家丁王文招到卧室裡窩藏,主仆倆勾搭成奸,夜夜笙歌!”“朱氏一腳踏兩船,在外包養小白臉李瑞,明來暗往,我老費家幾輩子的臉都被她丢光了!”“朱氏的父親朱瑛與使女曹氏裡應外合,轉移我費家的财産。我費家的家财、房屋、田莊、家人要不被朱氏一股腦兒搬到她娘家去,我這個‘钊’字便倒過來寫……”
說得有名有姓、有鼻子有眼,最關鍵的是否定朱氏的正室身份,進而否定費淮的嫡子身份。假設費淮不是嫡子,崇信伯的繼承順位應當遵照“無嫡立長”的原則予以确定,那當然輪到費溥襲爵啦!
費溥一邊制造輿論,一邊闖到朱氏面前撒潑吵鬧,索要财産。朱氏嚴詞駁斥他的謊言,拒絕讓步。費溥惱羞成怒,竟當衆大罵朱氏“狗婦”,出手推搡,一掌将朱氏“抵”倒在“影牆”上。曹氏過來拉扯費溥,勸其冷靜,費溥反手就給她兩巴掌:“曹氏,你算什麼?配跟本公子這樣說話嗎?”
家醜傳揚開去,有司介入,進行了一番調查。查明朱氏确系費钊生前經過三媒六禮程式正式迎娶的續弦夫人,并非小妾。朱氏獲得崇信伯夫人的诰封,從内容到形式均無可非議。曹氏也有妾的名分,不是使女。費溥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有司針對他誣陷嫡母朱氏、庶母曹氏的問題,決定給予杖責若幹的處理。案卷上呈至大理寺,大理寺卿王槩大人不幹了:“難道打闆子就夠了?現放着他毆打嫡母的緻命劣迹在那裡,你們為什麼視而不見?子毆母,當斬!”
接下來,讓我們假想費钊抵達另一個世界,與其父費钊團聚之後的一段多角色對話:
費钊:“兒子,你好糊塗啊!”
費溥:“嗚嗚嗚,爹,我這不跟您學的嘛!我以為爹鼓勵我奪嫡,要不您幹啥要幫郭昭争爵?”
費钊:“你傻,我幫别人争,不等于我願意自己的孩子兄弟相争。”說着轉身問費瓛:“爹,您說是吧?”
費瓛:“咦,你問不着我吧?我又沒幹過這種事。”費钊忍不住越過費瓛的頭頂,偷瞄朱棣的龍爪——哦不,禦足。
“唉,我幹過這種事,行了吧?”朱棣苦惱地瞅着一旁的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兄弟,皺起眉頭,“我跟我的侄兒争,但并不願意自己的孩子你争我奪。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們好好的,好好地過日子——李二哥,您說是吧?”
“是啊!要不後人怎麼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呢!”來做客看熱鬧的李世民擱置了茶盞,瞟一眼自己靜坐在側的幾個兒子,“老朱,你們這茶水我喝不慣,我還是愛喝‘五香飲’,咳咳咳……”
可憐天下父母心,到頭全是白操心。唉!
作者簡介:細雨絲竹,又名淺樽酌海,文史控、推理迷、言情癡、考據癖。主要作品有唐代曆史背景小說《神探王妃》、《魚玄機》等,均已出版或簽約出版。
本文參考資料:明代王槩《王恭毅公駁稿》、《明史》等。
圖檔來源于網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