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學習教育】百個瞬間說百年:1995,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現代國際間的競争,說到底是綜合國力的競争,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競争。制定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是在科學技術對大陸現代化建設的推動作用日益受到重視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
199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頒布實施,這是新中國第一部關于科學技術的法律。1995年5月,黨中央準确分析科技發展趨勢和國内外形勢,作出關于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确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科教興國,就是全面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的思想,堅持教育為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及向現實生産力轉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速實作國家的繁榮強盛。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必須不斷提高創新能力。5月26日,江澤民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強調: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我們必須在學習、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堅持不懈地着力提高國家的自主研究開發能力。
黨中央提出科教興國戰略後,在繼續實施“863”計劃的同時,1997年組織實施《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加強國家戰略目标導向的基礎研究工作。黨中央還敏銳地認識到,資訊化是一場帶有深刻變革意義的科技創新,強調要積極推動工業化與資訊化相結合,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實作跨越式發展。這一時期,大陸科技事業發展取得巨大成就。1999年11月,第一艘無人實驗飛船“神舟一号”的成功發射,标志着大陸在載人航天飛行技術上獲得了重大突破。1999年“神威”計算機的問世,打破了西方國家在高性能計算機技術方面對大陸的封鎖。
為鼓勵廣大科技人員建功立業,在新中國成立50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作出決定,隆重表彰為研制“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從2000年起設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并于2001年2月19日召開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著名數學家吳文俊、“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榮膺200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來源:新華網
編輯:黃怡辛
責編:王 慧
關注官方号,訂閱更多權威健康消息
點分享
點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