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放棄50萬年薪回村,被批不務正業,卻改變全村命運

作者:環球網

阿香經常想起父親留下的那些侗歌影像。

她本名張國丹,是一位90後,出生于貴州黔東南黎平縣三龍侗寨中羅村。她的奶奶是侗族歌師,父親是一名赤腳醫生兼音樂愛好者。大學畢業後,阿香在廣東從事外貿工作,收入很不錯。

2015年,父親意外去世,阿香回村處理後事,發現了父親生前拍攝的珍貴侗歌影像資料。這些視訊清晰度有限,長度在幾分鐘到十幾分鐘不等,很多歌曲沒有錄完。考慮良久,阿香決定辭去高薪工作,留在村裡完成父親生前的願望。

2018年11月開始,阿香将她的鄉村生活和侗族文化拍成短視訊,釋出在“村姑阿香”抖音号上。截至目前,她收獲了113萬粉絲,獲得858萬點贊。靠直播帶貨,阿香撐起了全家人的生計,帶動族人一起緻富。她沒有想到,自己做的一個決定竟然改變了整個村子的經濟狀況。

她放棄50萬年薪回村,被批不務正業,卻改變全村命運

“不唱就隻能帶進棺材了”

阿香的故事,遠看是一首浪漫的田園牧歌,近看才是殘酷卻又近乎理想主義的生活真相。最近,她的經曆被改編成微電影《尋找張學成》。作為抖音創作者系列微電影《敬自己》的一支,短片呈現了這位年輕女孩的心路曆程。故事的開端,始于父親的意外去世。

2015年10月,廣州天氣還很熱,黔東南的深山裡卻已在為入冬做準備。阿香在廣州做外貿生意,一年下來能有二十多萬的盈餘。她規劃着把父母、三個弟妹都接去大城市生活。但那次父親說,你們先去,我做完事情再去。

父親做村醫,一直在各個村寨中穿梭,打不通電話是常有的事。是以他上山兩天後,阿香的叔叔才慌了。早上叔叔打來電話告訴阿香:你爸失蹤了。下午叔叔又打來電話,說“你爸沒了”。

阿香連夜坐十個小時的車趕回家,甚至忘了鎖廣州的家門,第二天同僚幫她鎖門,才發現所有值錢的東西都被偷了。

她放棄50萬年薪回村,被批不務正業,卻改變全村命運

抖音創作者微電影劇照

父親是被桉樹壓到了。為了準備過冬取暖的柴火,他去山上外公的谷倉邊砍桉樹。阿香不敢相信,父親才五十多歲,怎麼說沒就沒了?母親更哀傷,一把火燒了父親生前所愛的所有東西:樂器以及侗族大歌的歌譜。

父親是音樂愛好者,這是阿香從小就知道的事。在她眼中,父親從來就是一個有音樂天賦、又藝術情懷的人。鋼琴、唢呐、牛腿琴、小提琴,阿香在市面上見過的所有樂器父親都會,五六年級時阿香去鄰村玩,别人都争着請她吃飯,阿香後來才知道,别人對她熱情是因為父親自年輕時起就去不同的村寨教侗歌。

她放棄50萬年薪回村,被批不務正業,卻改變全村命運

阿香父親

侗歌是侗族古老的歌唱藝術,以前侗族沒有自己的文字,是以文化習俗都靠侗歌傳承。2006年,侗族大歌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2009年,它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承襲這樣的習俗,年長的侗歌歌師在當地深受敬重,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會唱了。阿香的很多同齡人以及下一代,甚至都不會說侗族話。阿香記得,十幾歲時,七十多歲的奶奶就總焦慮:我們這幾千首侗歌傳給誰?

奶奶是三千人的村寨裡少數幾個會幾千首侗歌的老歌師,父親在音樂方面的諸多知識都來自于她。可是父親突然離世,年輕一輩又都在外打工,這條脈絡似乎就要斷了。

母親燒掉了父親幾乎所有的物件,唯獨留下了一台電腦。阿香兄妹四人輪流試密碼,花了三天時間終于打開了父親最後的遺物。阿香知道父親十年前就開始記錄侗歌,但她沒想到裡面居然藏着大量珍貴的影像資料。

有一條阿香記得很清楚,一個老人端着闆凳坐在自家門口對着鏡頭說,我這麼老了,不要拍我。父親說我就拍着玩玩,老人又說既然要拍,那我就唱歌吧,不唱就隻能帶進棺材了。

那一刻,阿香和家人抱頭痛哭。

重新響起的侗族歌聲

阿香沒再回廣州。一來是出于現實的考量,她得留在家鄉照顧母親,二來受到父親理想的感召,阿香決定代他去收集、傳播侗族文化。抛棄大城市收入頗豐的工作回鄉,阿香在長達三四年的時間裡都被認為“瘋了,傻了”。

在靠抖音賺得收入之前,連家人都不了解她。母親三天兩頭勸她回廣州賺錢,吵得最兇的一次,母親把阿香的東西扔到了屋外的院子裡,說要斷絕母女關系。

她放棄50萬年薪回村,被批不務正業,卻改變全村命運

那時阿香唯一的收入來源就是賣魚。她花七八萬塊積蓄将五畝農田改造成了魚塘,一年能賺三四萬。她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父親未竟的事業上,她走村訪寨,哪裡有節日就去哪裡拍,哪裡有老歌師她就去哪裡學習。

為了留下清晰的畫面,她先買了運動相機GoPro,2017年下半年又添置了一台佳能5D4相機。就這樣,阿香幾乎走遍了黎平縣所有的村落,到2018年11月她在抖音上傳第一個短視訊時,素材庫裡已經儲存了四五千首侗歌。

她将侗族村寨秋收的場景、侗族女孩拿着稻谷走在鄉間小路的畫面剪成短視訊,發在了抖音上。最開始的一個月隻積累了一百多個粉絲,一心想傳播侗歌文化的阿香有點沮喪。

“可能還是得出鏡吧。”在研究了李子柒這類展示鄉村生活的賬号後,阿香終于意識到了問題的症結:隻有畫面,沒有讓粉絲産生情感投射的線索人物,那拍得再精緻也沒用。于是阿香開始調整政策,她雇鄰居姐妹做攝影師,而把自己嵌進了抖音視訊中。

她放棄50萬年薪回村,被批不務正業,卻改變全村命運

一方面,阿香展示着自己在鄉間的日常,春天去田間采蕨菜、到魚塘裡徒手抓魚、用簸箕舀河裡的青苔、黑米節前踩石臼準備香禾糯,另一方面,阿香又以自己為媒體嫁接起了侗族文化通往外界的橋梁。

大多數時候,阿香都穿着民族服裝出鏡,做菜時她會附帶着介紹侗族的傳統美食,過節時她會帶網友一起看侗族人唱侗歌的宏偉場面,她會教網友侗族的盤發方法,她也會将侗族大歌的歌師帶到短視訊或者直播間中一起唱歌。

阿香的這種調整果然收到了成效,粉絲數越積越多,然而就在這時,新的焦慮又産生了。盡管每次出鏡,阿香都顯得輕快自在、沒有憂愁,但她自己清楚,之前在大城市攢下的積蓄快花完了。

她是長女,父親去世後她擔着全家人的責任,她的叔叔患有先天性的地中海貧血症,沒有成家,贍養的義務也一直落在她的肩上。眼下雖還不至于坐吃山空,可是以後呢?阿香不知道。

走出大山的“阿香”們

2019年6月18日,阿香上傳了一個踩石臼做辣椒醬的視訊。這原是她為了回饋那些經常為她直播打賞的粉絲準備的,然而令她意外的是,這支視訊獲得了144萬點贊。不斷有人在評論和私信中問道:這辣椒能賣嗎?阿香不記得那次到底接了多少個訂單了,她隻記得賣了3000斤,把相鄰幾個村子村民的辣椒都賣空了。

這件無心插柳的事立馬給阿香帶來了商業靈感。她不排斥做電商,如果連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那她做傳承和傳播也很難堅持。

她放棄50萬年薪回村,被批不務正業,卻改變全村命運

在那之後,阿香又幫舅舅家賣了六七千斤稻米。扣除包裝、運費,每一單隻能賺五六塊錢,但商業模式算是建立起來了。阿香還幫她患病的叔叔找到了一份新事業。

阿香經常上傳侗族婚喪嫁娶習俗的視訊,粉絲就會問:畫面裡的扁擔、凳子、籮筐是哪裡來的?阿香告訴他們,是叔叔自己做的。

接到手工藝品的訂單之後,原本因生病而沒法幹重活的叔叔突然就被注入了生命活力,變得積極而陽光起來了。他不再因身體問題而郁悶,阿香有任何需要幫助的地方,他都會搶着去做。

而阿香的母親,也終于認可了女兒的選擇,對于丈夫的突然離世,她也不再那麼耿耿于懷。雖然她仍沒有勇氣站到丈夫的墓碑前,可去年她已經能遙望着墳頭祭拜了。

她放棄50萬年薪回村,被批不務正業,卻改變全村命運

阿香的抖音視訊改變了很多人。當地一位侗歌歌師,以前生活優渥、受人尊敬,活到六十多歲仍像小孩子般單純。2019年,她丈夫突然得胃癌,不到一個月就去世了。為了償還治病欠下的債務,她的兒子外出打工,沒多久也出了意外。很多人覺得她不吉利,便不再請她去唱歌,她越來越抑郁,幾乎斷絕了與外界所有的接觸。隻有阿香同情她的遭遇。

作為一個受過現代教育又在大城市打拼過的女性,她對于侗族文化裡哪些是精華、哪些是糟粕有自己的考量。“不應該因為這種問題而埋沒她的才華,這是一個對女性特别不公平的陋習。”

她放棄50萬年薪回村,被批不務正業,卻改變全村命運

阿香邀請這位歌師拍視訊、到直播間唱歌,有粉絲來山寨遊玩帶着粉絲去看她。正是在這種認可與鼓勵下,歌師逐漸走出了陰霾,重新找到了活下去的動力。

“抖音不僅讓我們改善了生活,更重要的是帶來了價值感。”阿香說,“像我媽,要幫我打理事情,家裡還養着豬、雞,但她現在每天臉上都挂着笑容。”在阿香看來,抖音不僅能讓個體發光發亮,對于侗歌這種有感染力但卻沒有具體文字的藝術形式,也是最适合傳播的平台。“抖音的資料分析、推送是很精準的,它會幫你傳播給喜歡你、需要你的人,這對于我們被看到、被記住是很有利的。”

她放棄50萬年薪回村,被批不務正業,卻改變全村命運

阿香的粉絲不僅有侗族人,更有很多原先不了解侗族的外地人。

一位來自江蘇的工程師觀看了阿香所有視訊後,寫下兩篇關于侗族的文章。他感歎農耕時代的場景與傳統文化的記号完整地保留在了黔東南,并說道:“婚禮上熱鬧的禮儀,大量前來幫忙的鄰居,節日裡穿着華服載歌載舞的人群,這一幕幕充滿着人情味道的場景,恰是我們城裡人丢失的味道。”

看完後,阿香又感動又有成就感,她說:“很遙遠的人發自内心地喜歡上了我們的民族文化,這真比賺到錢更讓我開心。”

她放棄50萬年薪回村,被批不務正業,卻改變全村命運

今年三月,阿香在離村寨車程二十分鐘的山上承包了一片200畝的果園。果園裡有櫻桃樹、枇杷樹、李子樹、桃樹、橘子樹,第一眼看到,阿香就覺得它是世外桃源的模樣。

在她的構想中,果園不僅會是一個農業基地,更會是一個綜合了侗族文化旅遊的體驗園。侗族的琵琶歌、刺繡,隻要外面的人喜歡,都可以來學。

阿香說,專門辟出一塊地方做這件事,是因為不想把自己的村寨變得商業化。“我們唱歌是由心而發,不是表演,是以我更想吸引那種能沉下心來感受侗族文化魅力的人,而不是一堆堆來我們這裡打卡的人。”

如今,阿香全家人都把精力放在了果園上。母親管農作物的種植、叔叔幫忙找做體力活的勞工、二妹管電商的售後、三妹管财務、弟弟則負責打理所有硬體設施。一家人都處在一種有奔頭、有事做的前程裡,阿香格外滿足。

2021年12月,阿香被認證為侗族大歌非遺傳承人。她想,如果現在父親還在世,也一定會格外欣慰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