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灣區00後的零碳建築探索:讓節能環保從紙面的想法落地實作

作者:南方都市報

如果你來到廣州知識城九龍湖畔,會看到6個由竹材、可回收木闆或者PP中空闆等環保材料搭建的零碳建築獨幕喜劇。它們不僅外形美觀,還兼具導覽便民、科普教育、圖書閱覽、觀景寫生、親子樂活、音樂互動等功能。

這些零碳建築獨幕喜劇,出自大灣區00後建築學子之手。這些建築各有形态,在現場吸引了一群市民前來拍照打卡。不少參賽隊員都和南都記者分享了從比賽一路走過來的心得以及這些作品是如何展現“零碳”理念的,他們表示這是自己建築師生涯中的第一個落地作品,具有重要的意義。

灣區00後的零碳建築探索:讓節能環保從紙面的想法落地實作

6個優秀方案已落地展示

将造福周邊23.68萬居民

2021年9月,“城市共生,社群共建——2021凱德青少年建築師暨中新廣州知識城零碳公共空間營造大賽”啟動,這是粵港澳大灣區首個高校零碳建築獨幕喜劇營造大賽,包括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深圳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州大學、廣州美術學院等7所大灣區頂尖高等學府建築設計相關專業的150名大學生及指導老師組隊踴躍參與,共創作完成14組作品設計方案,最終由政府、企業、設計院權威專家組成的評審團從其中嚴格評選出6個優秀方案。

活動曆時130天,超過26000小時團隊創作,在全民投票過程中,逾50萬人次通路,總票數超21萬票。目前,6個優秀方案已落地展示,将造福周邊23.68萬居民。經過綜合評分,廣東工業大學“沙發上的白日夢隊”的作品《生長·聚合》最終奪冠;廣州大學“至強隊”作品《竹影疊山》、華南理工大學“ADL代表隊”作品《無央·廊》榮獲二等獎;華南理工大學“建院秃雞隊”作品《相逢閣》、華南農業大學“積極環保隊”作品《方寸之間》、深圳大學“ZC·TeamX隊”作品《磬音之樂》獲得三等獎。

今年首次在灣區舉辦

加入“零碳”的設計和營造要求

凱德青少年建築師項目是由凱德集團發起、由凱德希望基金資助的公益項目,于2017年在新加坡啟動,2019年首次來到中國落地重慶,迄今已成功舉辦三屆。今年該活動首次在粵港澳大灣區舉辦,創新性地加入了對作品“零碳”的設計和營造要求。

本次大賽由中新廣州知識城管委會指導,由凱德集團(中國)、科學城(廣州)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中新廣州知識城開發建設辦公室和共青團黃埔區委員會協辦。黃埔區委副書記陳智勇介紹,大賽圍繞知識城“綠色低碳新區”建設,搭建政府、企業、高校等多方關聯平台,廣泛動員青年力量參與社群建設,“充分展示了青年參與城市建設的成功,也彰顯了青年一代參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獨特視角和創造力。”

勝出的作品實作本身功能的同時

也将藝術美學及綠色環保設計理念結合起來

據了解,本次大賽共有30餘位政府、企業、設計院專家參與其中。大賽評委之一,廣州市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第三建築設計院副院長蔡奇原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活動中,行政主管部門、企業與學生及市民共同營造出6個公共空間作品,讓參賽的大學生也體會到設計與實際建造的實踐過程,同時讓市民也能參與其中,很好地傳播了綠色、環保、低碳的發展理念。

在評價比賽作品時,蔡奇原表示,最終勝出的作品營造出的效果都比較好,在實作它們本身功能的同時,也很好地将藝術美學及綠色環保的設計理念結合起來。“例如獲得本次大賽第一名的作品《生長·聚合》,它本身功能是一個遊客打卡點。作品以生長的樹作為概念撐起整個主體結構,也象征着生長的力量。整體又以‘六邊形’為母題,不斷地向外延伸,形成一個個取景框,框住了周邊的美景,很好地與周邊環境互相融合,使遊客身在其中,又可以達到移步換景、美不勝收的效果。本身又使用了節能環保的建築材料,很好诠釋節能環保的理念。”

灣區00後的零碳建築探索:讓節能環保從紙面的想法落地實作

廣東工業大學“沙發上的白日夢隊”作品《生長·聚合》

希望鼓勵青年大學生

關注城市建設和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實作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社會、國家乃至全球一切行動的重要原則。凱德地産(中國)戰略關系首席執行官,華南區董事總經理陳培進介紹,此次大賽在設計上,遵循了國際環保5R原則,要求年輕的設計師們完全采用木闆、竹材、PP中空闆等環保材料,搭建完成6個兼具使用功能及觀賞美學的零碳景觀獨幕喜劇,為漫步在九龍湖畔的市民提供便利。“通過舉辦此次零碳公共空間營造大賽,我們希望鼓勵青年大學生更關注社會、關注城市建設和可持續發展。”他表示,借助此次大賽,大學生們充分發揮了自身智慧和專業優勢,設計并營建出了兼具美學和功能的零碳建築獨幕喜劇,為廣州市民提供了更多創新的綠色空間。

灣區00後的零碳建築探索:讓節能環保從紙面的想法落地實作

華南農業大學“積極環保隊”作品《方寸之間》

灣區00後的零碳建築探索:讓節能環保從紙面的想法落地實作

深圳大學“ZC·TeamX隊”作品《磬音之樂》

青少年建築師志願者導師袁骞也表示,幾個建築獨幕喜劇都展現了零碳節能方面的設計。“6個作品在機電和材料的運用上,都有所考量。比如建築表面會有一些光伏闆,晚上不用插電也能發光。整個作品不需要外部能源接入。而在材質的處理上,主要采用了osb闆(歐松闆),它是一種高度環保材料,可以重複利用。”另外,這些作品也多是被動式設計。“什麼叫被動式?被動式建築設計就是通過建築設計的本身,而非利用機械裝置等,達到減少用于建築照明、采暖及空調的能耗。”

【優秀案例】

廣東工業大學團隊:

由圖紙落地

很大的困難來源于誤差

廣東工業大學“沙發上的白日夢隊”作品《生長·聚合》獲得了此次比賽的一等獎,隊長黃珊說,團隊的隊友都是同校大三建築學專業的同學,當時參加比賽的想法十分簡單,隻是想鍛煉一下自己的能力,獲獎是有點出乎意料的。她介紹,作品的靈感是六邊形的蜂巢。以六邊形的聚合為中心發散點向外延伸,同時也呼應了對萬物生長的诠釋,而在立面造型上,采用六邊形元素純粹簡潔,将其延伸作為取景框,打卡凝固這一瞬間,“由散到聚,吸引人群,空間序列,移步換景,使打卡更有趣味性”,獨幕喜劇子產品化設計也具有獨創性,移步易景,供遊客打卡的功能性突出。

灣區00後的零碳建築探索:讓節能環保從紙面的想法落地實作

廣東工業大學“沙發上的白日夢隊”

她向記者表示,由圖紙落地,很大的困難是來源于誤差。在實地搭建的過程中,團隊發現場地其實是一個坡地,“一開始進行場地調研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場地的坡度,以至于後來做設計的時候把場地當作平地處理。後來實際搭建的時候,才意識到這個問題”。另外,由于地基是混凝土塊,其表皮與獨幕喜劇的紋理不太搭,會影響整體的美觀,團隊就用多餘的歐松闆将高出的混凝土塊擋住。考慮到遊客安全,團隊還采用麻繩綁紮處理方式。她說,當時看到第一個觀衆在獨幕喜劇打卡留念的場景,内心十分感動,認為這是對團隊的認可和支援。

廣州大學團隊:

設計時參考了

大量竹構的建築案例

獲得了比賽二等獎的其中一個隊伍是廣州大學“至強隊”,隊長林詩慧介紹作品《竹影疊山》時表示,作品外觀高低起伏的形态是呼應着作品前後兩處遠山等的景别,同時,他們在設計時參考了大量竹構的建築案例,隊伍的每個人都進行頭腦風暴和思維碰撞,進而得到啟發。她介紹,獨幕喜劇還使用了防水卷材提高屋頂的耐久性,觀景面設定了折疊繪畫闆,“孩子們挺喜歡這個作品的,比較實用,在獨幕喜劇内野餐休憩交談都是一個比較好的場所”。

灣區00後的零碳建築探索:讓節能環保從紙面的想法落地實作

廣州大學“至強隊”

華南理工大學團隊:

以漢字組合作為構思源泉

讓作品具有文物展覽以及閱讀功能

闫甲祺是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風景園林專業的大三學生,他團隊的作品《相逢閣》獲得了此次大賽三等獎。兩道竹筒面向九龍湖中的古墓緩緩展開,形成一個空間上的呼應,闫甲祺介紹說,大會的主題是“相”,于是團隊便以漢字組合作為構思源泉,把印有“相”字的木塊放在作品中間,而能與其組合的其他單字木塊分散至其餘竹子上,由此延伸出不同的含義,例如“相愛”、“相聚”、“相守”等,共有60多組。此外,為了讓作品具有文物展覽以及閱讀的功能,作品的另一面還有關于古墓曆史簡介的展闆以及可以放置書籍的書箱。

闫甲祺介紹,實操過程中需要考慮使用什麼構造方式把竹子與基礎連接配接起來,用什麼構件将木方固定在竹子上面,“從圖紙轉變到真實環境中去,挑戰蠻大的。”對于基礎的做法,團隊共換過三版新的方案,最開始使用鋼闆上面焊接鋼套筒,但對于弧形基礎,套筒難以精确定位,且操作流程和施工周期也較長;而最終則先臨時固定竹架放進基礎中,使用混凝土嵌實,在混凝土變硬的過程中逐一調整其角度和間距。這樣不僅可以降低整體造價,也可以大幅縮短工期,同時最後的整體效果也更協調。

灣區00後的零碳建築探索:讓節能環保從紙面的想法落地實作

華南理工大學“建院秃雞隊”部分成員

【關注】

00後大學生

如何了解低碳?

這群00後的大學生又是如何了解低碳呢?不同團隊對于主題的了解與實踐各有特點。

黃珊向南都記者表示,前期階段,團隊查閱了許多關于零碳的論文,認為對于一個建築獨幕喜劇而言,更多的是從搭建過程以及能源的利用去實作零碳。是以在搭建過程中,團隊選取用金屬配件去連結各環保木材,而且材料都是采用預制加工的方式,一定程度上能減少原材料的損耗,而在能源利用方面,采用了光伏闆作為建築能源來源,實作能源的轉換。據介紹,光伏闆在白天吸收儲存太陽能,并在夜晚轉換為電能為構築物提供光源。

闫甲祺則表示,他們團隊采用本身固碳性能就非常強的竹子,另外還特别注重“歸還”的概念,“構築物在3年内會拆除,(我們的)竹子經過打油和防腐處理,性能比較完好,可以将其截斷成一段一段的,做成小文創、小花壇等,同時也可以分發給市民朋友,讓其以另一種形式存在于這片土地上”。

不少參賽隊員向南都記者表示,這是他們第一個落地的建築項目,對他們來說意義非凡。黃珊表示,這對她來說是一次寶貴的經驗,不再隻是紙上談兵,需要考慮到實際搭建誤差以及成本之類的問題。她說,這是團隊成員第一次完整參與了從設計到落地的整個過程,會對自己有很清晰的定位,認識到自己更适合什麼樣的工作,“對于大學階段隻停留在做設計的我們,為我們以後的工作了非常寶貴的就業指導”。她也表示,現階段所能做的就是認真學好專業知識,積極參加比賽,提升綜合能力,參與到更多的城市建設中去。

闫甲祺向南都記者表示,他觀察到城市的發展越來越從增量規劃變成了存量規劃,“可能沒有更多的土地去建新的建築,但是随之而來的是舊城區的更新、改造,這會在這個時代變得越來越突出,也會是我們專業的發展前景”。結合到這次比賽,他認為此次最大的收獲就是能把紙面的想法落地實作,這樣的機會對于大學的在讀生而言是非常難得的,“構築物不僅落地,而且面向公衆開放,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作為未來建築師生涯中第一個落地項目來說是蠻有意義的事情”。

灣區00後的零碳建築探索:讓節能環保從紙面的想法落地實作

本次大賽不僅展現了學生們的設計能力,也需要他們自己動手将作品搭建落地。“在設計環節,學生們在圖紙上可以畫得非常清楚,也可以做得很漂亮。但是在體落地的時候,比如涉及到一些工藝細節,不同材料之間的穿插,還是會有一些經驗不足。”不過,讓袁骞感動的是,這群沒有實操經驗的孩子,以十足的敬業精神克服了所有困難。“比如說,1号點的作品,當時由于材料加工的時間比較短,工廠的加工很粗糙,出廠後每一塊闆都需要再打磨,最後學生們手工打磨了3000多塊闆來解決工藝上的問題,我覺得他們的精神很可嘉!”

灣區00後的零碳建築探索:讓節能環保從紙面的想法落地實作

1号點為華南理工大學“ADL代表隊”作品《無央·廊》

謝超是黃珊隊伍的指導老師,也是廣東工業大學建築學專業的老師,這次比賽中,他看到了學生的成長,他向南都記者表示,一方面,學生能夠利用專業知識去服務社會,學以緻用,在實踐過程中提高自己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和其他高校的師生同台競技,收獲友誼,進而增強了校級之間的互相學習和交流。

謝超表示,結合到本次比賽對“零碳”的要求,學生剛開始對零碳建築更多是停留在概念和理論層面,但随着方案搭建完成,同學們逐漸對建築材料、太陽能光伏闆、綠色設計、節能技術等方面均有了更多認知。他也表示,在目前的教學工作中,他們将會緊密圍繞國家“雙碳”戰略的需求,繼續提升現有課程如綠色建築、城市生态與環境保護、亞熱帶建築技術等相關課程的教學目标及品質,促進學生低碳理念和知識結構形成,“理論結合實際,未來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繼續加強實踐能力的訓練,努力培養更多能解決實際問題的高素質創新性複合型人才”。

采寫:南都記者 伊曉霞 見習記者 馮家钜

如果有線索提供或服務咨詢

可聯系南都新文旅研究課題組。

發送郵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