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MD Radeon RX6500XT評測:主流市場終迎救贖

作者:三易生活

【【【前言:你的老顯示卡,是時候該更新換代了】】】

衆所周知,在整個PC行業裡,顯示卡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都是技術進步最快、新品提升最大的品類。相比于每年隻有約10%-20%性能進步幅度的CPU、數年才能換代一次的記憶體或SSD,顯示卡不僅每年都會推出新架構、新産品,而且每一代之間的性能進步少則30%以上、多則近乎翻倍。

這就意味着,每年的新顯示卡總能帶給玩家前所未有的高幀率、高畫質遊戲體驗。而與此同時,對于那些老産品來說,它們也确實很容易就被新遊戲中所采用的次時代圖形技術所“拒之門外”。

AMD Radeon RX6500XT評測:主流市場終迎救贖

根據AMD方面的說法,目前還有約47%的玩家在使用RX570或更低級别的顯示卡

然而,顯示卡向來技術進步快、産品更新幅度大是一個事實,但對于最近這幾年,許多人還在用着數代以前的老産品,卻也是另一個事實。

為什麼會這樣?一方面,早期的一些“次世代顯示卡”從一開始的産品構成上就槽點不斷。例如,典型的就是NVIDIA的20系直接就從中高端起步,相當于放棄了一大部分主流消費群體。而另一方面,當時的作業系統、遊戲市場對于光線追蹤、可變渲染率等新一代圖形技術也并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導緻第一時間購入了新顯示卡的使用者也很快發現,他們其實并沒有那麼多的“次時代遊戲”可以玩。

然而随着時間來到2022年,這一情況其實就已經發生了不小的變化。首先,随着Windows 11、PS5、XSX等新系統、新遊戲主機的推出,越來越多的主流遊戲開始加入光追、HDR、可變渲染等新型圖形技術,老顯示卡在性能和畫面水準上的劣勢也随之越來越明顯。

AMD Radeon RX6500XT評測:主流市場終迎救贖

而更重要的是,對于主流玩家群體來說,他們現在也終于等到了可能是有史以來定位最親民,而且是專為老産品更新誕生的全新次時代選擇——AMD Radeon RX6500XT。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規格解析:設計取巧,但次世代技術一個也沒少】】】

作為AMD最新的入門級産品,Radeon RX6500XT此次使用了全新的Navi24核心。與大家熟悉的Navi 21、22、23三個此前推出的核心相比,Navi24當然也基于完整的RDNA2架構。但是在一些細節技術名額上,其與幾位“前輩”又有一些差别。

AMD Radeon RX6500XT評測:主流市場終迎救贖

首先,與其他所有的Radeon RX6000系列一樣,Radeon RX6500XT此次同樣也使用了AMD目前最新的RDNA2架構。這意味着它可以支援包括硬體光線追蹤、網格渲染、可變渲染率、DirectX12 Ultimate在内的一系列次世代圖形技術标準,也可以完美地滿足Windows 11對于最新硬體的需求。

不過,仔細觀察和比對Radeon RX6500XT與其他的RDNA2架構産品,以及它的“前輩”就會發現,Radeon RX6500XT的設計其實有相當多的特殊之處。

AMD Radeon RX6500XT評測:主流市場終迎救贖

一方面可以看到,在整個晶片的規模上,Radeon RX6500XT使用的Navi24核心差不多正好是Radeon RX6600XT的一半。這意味着它僅有1024流處理器、16個光追單元、16MB的Infinity Cache緩存,以及64bit的顯存位寬。換言之,這是一顆相當小的晶片,并且 “天生”就具有良好的成本控制。

AMD Radeon RX6500XT評測:主流市場終迎救贖

而另一方面,相比此前的RX6000系列産品,Radeon RX6500XT此次不僅更新到了6nm制程,同時也将核心與顯存的頻率都大幅進行了提高。事實上,它不隻是迄今為止運作頻率最高的顯示卡,同時也是AMD旗下首款使用18GHz GDDR6顯存的産品。

AMD Radeon RX6500XT評測:主流市場終迎救贖

這意味着什麼?簡單來說,我們可以認為AMD的工程師充分利用了新制程與新顯存的優勢,在控制核心和顯存位寬規模(成本)的前提下,盡可能提高了Radeon RX6500XT的最終性能。

同時,Radeon RX6500XT還有兩個小細節非常值得注意。首先,其此次的官方功耗名額僅107W。這就意味着對于許多使用300W或400W等低功率電源的台式電腦(特别是品牌機)來說,Radeon RX6500XT将是一款不需要更換電源就能更新的最新架構顯示卡。

其次,不同于前代的RX5500XT或RX570,Radeon RX6500XT此次的顯存容量被限制在了4GB,沒有提供更大的選項。考慮到4GB顯存對于1080P遊戲來說絕大多數已經足夠,是以限制顯存容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更像是AMD為了遏制挖礦而特意進行的設計。換而言之,Radeon RX6500XT此次純粹是為主流玩家的需求而生,也隻服務于這一消費群體。

【【【外觀鑒賞:非公為主,主流遊戲卡也不丢“面”】】】

與此前的RX6600XT一樣,Radeon RX6500XT依然是以各大AIB廠商的自有設計作為主力。換而言之,大家基本不太可能看到AMD原廠散熱器版本的Radeon RX6500XT。

AMD Radeon RX6500XT評測:主流市場終迎救贖

比如說,我們三易生活這次拿到的就是迪蘭出品的Radeon RX6500XT,其官方名稱為“迪蘭AMD Radeon RX6500XT 4G X戰将”。

AMD Radeon RX6500XT評測:主流市場終迎救贖

首先從産品的外包裝上,就能很清楚地看到這款新卡的賣點與關鍵技術特征。其中包括RDNA2架構、支援PCIe 4.0、具備4GB GDDR6顯存,以及最重要的、主打1080P遊戲。

AMD Radeon RX6500XT評測:主流市場終迎救贖

而在顯示卡本體中,源自廠商自主方案的雙風扇下壓式散熱器體積不小,看起來也相當令人安心。

AMD Radeon RX6500XT評測:主流市場終迎救贖

此外,大家喜聞樂見的背闆也沒有缺席。并且從背闆的镂空設計中不難發現,Radeon RX6500XT的PCB本體應該是一張短卡。

AMD Radeon RX6500XT評測:主流市場終迎救贖

作為一款功耗僅有100W出頭的顯示卡,Radeon RX6500XT理所當然地隻配備了單6pin外接供電。

AMD Radeon RX6500XT評測:主流市場終迎救贖

與此同時,在顯示輸出接口方面,我們手頭這塊Radeon RX6500XT僅配備了兩個接口,一個是HDMI 2.1,另一個則是DP1.4。當然對于主流玩家來說,其實大多數時候甚至不太可能同時用上這兩個接口,是以之是以要一種接口一個,更多的意義可能還是為了相容不同型号的顯示器或電視。

AMD Radeon RX6500XT評測:主流市場終迎救贖

看完了外觀部分,我們也按慣例拆下散熱器,來看看這塊Radeon RX6500XT的散熱與PCB設計。

AMD Radeon RX6500XT評測:主流市場終迎救贖

在PCB部分,這款Radeon RX6500XT不出意料地使用了非公版的短闆設計,但PCB上看起來并不空曠,甚至可以說對這個級别的顯示卡而言,布局還意外地顯得很“滿”。

AMD Radeon RX6500XT評測:主流市場終迎救贖
AMD Radeon RX6500XT評測:主流市場終迎救贖

為什麼會這麼“滿”?一方面,這塊迪蘭的Radeon RX6500XT在供電上使用了4+1相的核心供電,和2相顯存供電設計。考慮到整卡功耗也才不過107W,老實說這個設計其實是有點奢侈的,是以隻能說不愧是核心大廠的用料,看起來确實比較靠譜。

AMD Radeon RX6500XT評測:主流市場終迎救贖

與豪華供電設計相映成趣的是,Radeon RX6500XT的本體核心則一如我們所料、面積相當地小。而且,18GHz的新型GDDR6顯存采用了單晶片2GB的設計,也就是說4GB、64bit位寬的顯存僅僅隻用兩顆晶片就能實作。不得不說,看慣了各種顯存圍繞GPU核心一大圈的旗艦産品,這樣的顯存設計還頗有些令人意外。

AMD Radeon RX6500XT評測:主流市場終迎救贖
AMD Radeon RX6500XT評測:主流市場終迎救贖

不過不得不說的是,這款Radeon RX6500XT的細節可謂是一點也不馬虎。無論是PCB上滿滿當當的小型濾波電容,還是HDMI與DP接口均采用了屏蔽接地的設計,都能看出廠商對于這款定位主流市場的産品還是用了心的。

AMD Radeon RX6500XT評測:主流市場終迎救贖

最後在散熱器部分,迪蘭這款Radeon RX6500XT使用了一個鳍片+雙熱管的設計。在散熱器與核心接觸的部分,可以明顯看到設計了一個獨立的銅底。

AMD Radeon RX6500XT評測:主流市場終迎救贖
AMD Radeon RX6500XT評測:主流市場終迎救贖

作為一款主流級顯示卡的散熱器,扣Fin設計以及對供電部分的良好照顧,自然都屬于加分項。并且仔細觀察還能發現,在鳍片與熱管接觸的部分,廠商有使用回流焊工藝進行加強和增加導熱效率,用料着實堪稱良心。

【【【性能實測:用更低門檻享受次世代遊戲畫質】】】

從理論規格上不難發現,Radeon RX6500XT是一款定位相當精準的産品。完整的RDNA2架構賦予了它對最新圖形技術标準的支援,而新制程、小核心、高頻率,以及特殊的顯存設計,則起到了控制成本、降低門檻和限制非遊戲用途性能的目的。

話說到這,相信大家的疑問也就隻剩下一條了。那就是在實際測試中,Radeon RX6500XT的性能水準到底如何,是否能夠撐起主流玩家“顯示卡更新”的需求呢?

為了更接近主流玩家目前的配置,我們三易生活選擇了由Ryzen7 3700X搭配X570主機闆,16GB 3200MHz記憶體組成的主流遊戲PC平台。而之是以不選擇最新的5000系CPU,一方面是因為3000系目前依然有大量的消費者還在使用,另一方面,也是因為3000系銳龍在最新的BIOS和驅動更新後,已經可以支援開啟Radeon RX6000系列的重要技術特性AMD Smart Access Memory(顯存智取),并不會成為瓶頸。

AMD Radeon RX6500XT評測:主流市場終迎救贖
AMD Radeon RX6500XT評測:主流市場終迎救贖
AMD Radeon RX6500XT評測:主流市場終迎救贖

話不多說,開始跑分。

首先,是預設情況下的3DMARK測試。可以看到,盡管流處理器與顯存規格都隻有RX6600XT的一半,但更高的頻率則發揮了明顯的作用。在實際測試中,Radeon RX6500XT的性能已經達到了RX6600XT的60%以上。

AMD Radeon RX6500XT評測:主流市場終迎救贖
AMD Radeon RX6500XT評測:主流市場終迎救贖

而且熟悉AMD顯示卡的朋友都知道,在如今的“腎上腺素”驅動裡,普遍都內建了非常友善的一鍵超頻和手動頻率控制功能。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還能将顯示卡本身的潛力再挖掘出那麼一些。

AMD Radeon RX6500XT評測:主流市場終迎救贖
AMD Radeon RX6500XT評測:主流市場終迎救贖
AMD Radeon RX6500XT評測:主流市場終迎救贖

正如大家所見,在經過驅動的自動超頻後,我們手頭這塊Radeon RX6500XT的基礎頻率從2610MHz上升到了2805MHz。使得其實測的理論性能也再次上升了一些。别看跑分成績 好像漲得不多,但從3DMARK自動估算的遊戲性能來看,《戰地V》1080P分辨率下的等效幀率可是結結實實地從65FPS上漲到了70FPS,相當于提升了一檔。

AMD Radeon RX6500XT評測:主流市場終迎救贖

在測試了更多遊戲後我們發現,Radeon RX6500XT能夠在1080P分辨率、中到高畫質下,確定絕大多數主流遊戲在60FPS甚至更高水準的體驗。

當然,可能有的朋友會好奇,既然Radeon RX6500XT是RDNA2架構,那麼它是否能玩“光追”遊戲呢?

AMD Radeon RX6500XT評測:主流市場終迎救贖

你别說,我們還真試了一下。在《Rift Breaker》中,我們在1080P、高畫質設定下開啟了全部的光追選項。

AMD Radeon RX6500XT評測:主流市場終迎救贖

不得不說,光追對顯示卡的壓力是非常巨大的,此時遊戲的平均幀率僅30FPS上下,雖然還能玩、但體驗确實不算太好。

AMD Radeon RX6500XT評測:主流市場終迎救贖

但是大家不要忘記了,Radeon RX6500XT作為RDNA2顯示卡,是能夠支援AMD FSR超分這個“黑科技”的。在開啟FSR、将檔位設定為“平衡”後,光追依然全開的情況下,遊戲幀率已然暴漲了不止一倍,此時整體的流暢度感受就好了太多,并且肉眼也幾乎看不出什麼畫質的損失。換而言之,隻要遊戲支援FSR,理論上Radeon RX6500XT還真能在1080P分辨率下體驗“光追”帶來的畫質提升。

【【【總結:它不“高端”,但正因如此才更有意義】】】

總的來說,Radeon RX6500XT可以說是非常好地展現出了AMD近年來的典型産品思路。它不一定有着成本很高的大核心,也不一定有着非常漂亮的理論參數,但卻能帶給更多玩家實用、好用的性能體驗,而且還有着明顯的成本效益優勢。

AMD Radeon RX6500XT評測:主流市場終迎救贖

至少,對于那些還在使用RX570、RX470D,或者GTX1650、GTX1050的玩家來說,他們終于等來了一款能讓1080P遊戲體驗明顯有所提升,而且價格大機率也不會那麼離譜的選擇了。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實際上我們目前的測試條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還不能反映Radeon RX6500XT的“完全體”遊戲性能,因為根據相關資訊顯示,AMD應該很快就會通過驅動更新,為這款産品追加對RSR(Radeon Super Resolution )超分功能的支援。而RSR相比FSR,則能夠在更多遊戲裡帶來最高70%的幀率提升效果。

AMD Radeon RX6500XT評測:主流市場終迎救贖

換而言之,雖然Radeon RX6500XT并不是一款“高端産品”,但它卻更有希望幫助AMD征服數量龐大的主流玩家群體,同時點燃沉寂許久的硬體更新風潮。從這一點來看,它的“分量”或許遠比很多人想象的都要更重。

繼續閱讀